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行宪法公布实施25周年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10周年之际,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2007年1t月27日下午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题进行了第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并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就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四点要求,其中一点是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他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人民主权和民族国家理论的产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不仅是指成文宪法在规范位阶层面构成了国内法的最高规范,而且是指成文宪法的规范内容构成了国内法的根本规范。对于拥有成文宪法典的国家而言,宪法可以视为法律体系的“总则”。不过这一结论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法律内容都必须来自宪法,因为宪法中边界控制性规范为下位阶部门法设定的是“不可逾矩型框架”,其并不需要后者从宪法规范中找到内容依据。宪法中内容设定性规范为下位阶部门法设定的是“内容填充型框架”,确实需要通过立法具体化予以落实。相对于“法律草案合宪性说明”制度而言,“宪法依据条款”只是落实宪法内容设定性规范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的次优立法技术方案。就2023年新修改之后的《立法法》建立的“法律案合宪性双说明”制度而言,如何确保法律草案既落实了宪法内容设定性规范,亦不违反宪法边界控制性规范,是该制度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法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法律机构的重建,法律制度的恢复和法治观念的形成。1995年党的第十四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依法治国”的方针,并确定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卫生行政部门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的过程中,以维护社会卫生秩序和保障公共卫生利益为宗旨,通过不断努力,卫生法律框架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4.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既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在全面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必要着眼于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抓手: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牵头抓总的法治机构体系,完善以领导干部为“关键少数”的法治队伍体系。这三个重要抓手,分别着眼于宪法法律、法治机构、法治队伍,可以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从三个不同的维度,系统化地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律师》2002,(11):6-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以社会主义法制文明不断进步作为强有力保障的、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在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向全体公民宣传普及法律和进行法律监督方面,取得了可喜进步。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但在中国各地“扫黄”行动中,性交易者的人格尊严却被任意侵犯。西方完政国家普遍确立了人格尊严在宪法人权体系中的核心价值,从而为公民人格尊严宪法保护规范的确立及司法实践中的权利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现行宪法的人格尊严未被确立为公民基本权利的核心价值地位,更无行之有效的宪法保障机制和法律救济机制,加之受到我国公权优位传统思想的影响,执法者以政治逻辑解决法律问题,致使违法者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不仅在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中居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我国社会监督体系中高层次的监督形式。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法律统一实施,促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有重大意义。但是在目前,无论在法律规范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行政法法源理论的问题及其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法的法源是一国行政法规范的总称,应当包括现行所有的成文法规范和不成文法规范。而我国行政法学的通说否认“其他规范性文件”和不成文法规范的法源地位,认为行政法的法源仅仅包括宪法、法律、法规等法律规范。这种理论建立在以立法权为核心的法源学说上,违反了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割裂了完整统一的法律体系,并带来理论和实践中的大量矛盾冲突。应当重构行政法法源理论,承认“其他规范性文件”和不成文法规范的法源地位。  相似文献   

9.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之中,是一个相关价值理念、制度规则、运作实践交织叠加的动态性演化、历时性发展、阶段性超越过程。“以宪法为核心”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首要考量和必然逻辑,有着深厚的法理基础和充分的现实依据。是否符合“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是衡量是否“以宪法为核心”的三维判断标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不同宪法相抵触”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两种立法表达;立法过程中的合宪性审查、宪法监督中的合宪性审查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两种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推动党内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同步发展,以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新战略的实施,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由之路.宪法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依循,从宪法出发,紧紧围绕宪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当突出宪法对法治政党、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根本意义.宪法精神走进执政组织的党章和社会组织的章程,融入政党政治、国家政权运作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将有利于形成由宪法携手执政党章程和社会组织章程主导法治中国建设的局面.突出宪法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统率作用,以宪法精神和规范驾驭法治中国建设过程,重在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法律制度体系、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以章程为核心的社会规章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党内法治联动国家法治、带动社会法治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常态.  相似文献   

11.
公证服务和谐社会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磊 《中国公证》2007,(11):20-22
一,公证工作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然性 (一)形式层面的应然性——公证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重申“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规定了党的领导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司法》2012,(8):4-4
法律体系是指在宪法统率下,以各基本法为主要框架,由各种法律、法规共同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在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宪法发挥着立法依据作用,制定法律必须要以宪法为依据,必须从宪法中寻求合法性来源。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法律文本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表述。  相似文献   

13.
亚利 《西部法苑》2003,(4):30-31
法律援助制度,它集合了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功能,是实践“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国家为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原则而实行的具体措施,是与司法制度相衔接的法律制度。同时是一项在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协调下,由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社会自愿人员为经济困难及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免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这不仅对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省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要点”也指出,要“深入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把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作为地方人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以推进”。为此,本刊从本期起将原“同行”版块中“新法出台”栏目扩展为一个新的版块——“法意”,并在这一版块中开辟“新法解读”、“以案释法”、“学法札记”等栏目,以更好地宣传宪法和法律法规,推动法制宣传教育,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会在全国人代会上宣布:“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6.
韩大元在《法制日报》撰文认为,法律体系是指在宪法统率下,以各基本法为主耍框架,由各种法律、法规共同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在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宪法发挥着立法依据作用.制定法律,必须要以宪法为依据,必须从宪法中寻求合法性来源。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法律文本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表述。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专章部署,提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其中也当然包括对完善行政法治体系的部署安排。根据初步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体系”一词一共出现了119次,“法律体系”共出现了2次,“制度体系”共出现了9次,“政策体系”共出现了4次。从广义上来说,“政治体系”“制度体系”“体制”“机制”都属于“法律体系”的范畴。按照传统分类法,法律体系建构主要包括刑事、  相似文献   

18.
宪法文本中“基本法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仅次于宪法而高于其他法律的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某个领域重大和全局性事项作出规范的法律。弄清“基本法律”的概念、性质与效力 ,对于科学认识国家法律体系的结构 ,认识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之间的立法权限以及国家法律体系中不同层次的法律效力等问题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晓军 《法治研究》2014,(2):96-101
我国现行宪法、法律中多次出现包含“命令”的法律规范。由于“命令”一词在法律规范中属性和内容不尽一致,导致在理论研究和法律实务中出现诸多困惑。在梳理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法规范中发布命令的不同主体,可以将法规范中的“命令”分为三种类型,即。司法性命令、军事性命令和行政性命令。通过对行政性“命令”规范的语境与功能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厘清“命令”的文本内涵。“命令”规范存在属性不明、外延不清等不足,应通过规范行政性“命令”规范的表述,促进“命令”规范在立法上的体系化、明确化和精细化。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进程,需要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共同发挥作用,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一、深刻认识依宪治国的重要意义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因此,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做到依宪治国.实践证明,现行宪法施行30多年来,始终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保驾护航.全面深化改革、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离不开宪法的保障作用.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成果;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亿万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弘扬宪法精神,就是要让“依法治国”从观念力量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