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民法     
  相似文献   

2.
社会由社会观念、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三者构成,三者互动导致社会变迁。此模型解释了三种社会变迁的模式以及相应的合法性。法律制度化是解释社会变迁与法律转型关系的关键。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法律转型应朝着法治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韩冰 《广东法学》2005,(3):9-13
诚实信用原则在现代法律生活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倡导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今日中国,重新审视与探讨近代中国民法诚信原则的沿革与发展,必将为诚信在民事立法领域的构建提供历史鉴镜。  相似文献   

4.
李遐桢  王红 《法制与社会》2011,(10):16-17,21
习惯法与习惯不同,它不仅包括各国民法典中关于法源宣示性规定的习惯法,还包括法典中其他部分规定的习惯法;一项习惯只有具备了相关要件时才能成为习惯法;我国《合同法》中规定的交易习惯是习惯法之意。习惯法的效力并不一定低于制定法,可能高于制定法;习惯法的功能各异导致了举证责任不同。法律对习惯法的授权包括明示授权、暗含授权及间接授权。  相似文献   

5.
李龙 《法学研究》1986,(4):81-82
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无所谓民法”。在他们看来,中国法制史实际上是一部刑法史。其实,我国民法源远流长,有一段漫长的发展历史,商代在所有权、婚姻、继承等制度方面,就有了相当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法中的物属于客体的范畴,是人之外具有财产属性的对象,这决定了它的-般构成要素。物的意义具有层次性,在物权法和债权法中分别遵循不同的构成标准,并能影响权利构造。如此错落有致的搭配,不仅使物在民法中自成系统,还使物与人、权利等其他系统产生有机关联,具有促进民法体系化的功用。  相似文献   

7.
郭振杰 《河北法学》2004,22(6):31-35
在简单清理中国民法法典化的现实表现后,列举和分析了我国制定民法典背后的原因,并在深刻探讨我国当前的现实社会法律背景基础上,对我国民法法典化提出质疑,得出目前我国尚不存在民法法典化的厚重可靠的社会、学术和政治条件根基这一结论,在此结论下,提出法律界人士当前的历史任务,是摒弃民法典的神化功能,真正面对当今中国亟需解决的法学理论问题和司法实践问题,促进我国民法以及整个法律体制在实践中的有效和协调。  相似文献   

8.
章友德 《检察风云》2011,(13):58-59
近代中国被动追求现代化的曲折历史自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充满曲折和艰难。长期闭关锁国的清朝政府在与西方列强的一系列对峙中失败,无论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上,传统的王朝都难以应对新型国家的各种挑战。传统的中国社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合伙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合伙的特征,并且以合伙的特征为依据进一步论述了合伙在我国民法中的法律地位.经过比较分析,文中认为合伙在民法中的法律地位应区分合伙企业和非合伙企业,不同性质的合伙在民法中的法律地位是不同.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起伏,社会制度的盛衰以及科技的进步,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法律在社会变迁中充分发挥着工具职能,法律是一种与其他社会制度无法分离的社会机制,同时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调节手段。法律既引导社会变迁亦受社会变迁影响.法律与社会在相互变革与催动中各臻成熟。 一、法律作为社会变迁工具的社会墓础 法律体系在社会变迁中并非全然主动、独立于社会之外,其本身即是社会创造的一种制度,并终将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发挥对社会乃至对人类生活、思考方式的影响。法律应追随并适应社…  相似文献   

11.
清末中国从日本民法中吸取德国民法●王立民清末,中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法制改革,传统的法律体系逐渐解体,西方化的法律体系渐渐孕育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大量引进先进的西方法律,其中包括民法。那么,中国吸取的主要是哪国民法、吸取的主要途径又是哪种呢,本文略...  相似文献   

12.
韩冰 《河北法学》2011,29(1):99-103
所有权绝对原则是近代三大民法原则之一,其在近代中国民法中最早确立于《大清民律草案》。虽然所有权绝对原则在晚清没有发挥实际效用,但其后的《民国民律草案》和《民国民法典》继受了此项民法原则。重新审视该原则在我国近代民法中无论是立法上抑或理论上的传承、发展与继受经验,仍可为我国现今民法理论的发展提供历史的镜鉴。  相似文献   

13.
略论中国民法物权体系●温世扬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民法迄今未正式采用“物权”这一法律用语,也无系统的“物权”立法。①因此,中国现行法上的物权体系,是从实质意义理解的,即现存的各种物权法定形态的总和。通常认为,我国现行立法虽未采用“物权”概念,但不乏对各...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民法的法典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大陆民法法典化运动,反映了近代社会理性主义的思想基础和法制统一的政治需要以及法律科学化追求,但现代社会的多样性需求所导致的民法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司法解释或判例规则所具有的实体法功能,却形成了反法典化的思潮。但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的差异,归根结底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非本质层面的问题。中国民法必须法典化的根本原因,主要不在于实现民法规则的体系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而在于对民众心理所发生的巨大影响及对于中国政治民主和法治进程的巨大推动。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古代民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法制史领域中,对于中国古代民法的研究是非常薄弱的。既没有从事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专门性的论著也极为少见,可以说处于亟待耕耘的状态。为了全面地总结中国法制历史的经验,提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的历史借鉴,开展对于中国古代民事法律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中国古代民法研究中的若干问题阐述涓滴之见。  相似文献   

16.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走依法治国路线,多次进行法律体系改革。虽然当前我国没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典,但我国民法同样面临解法典化现象。因此,我国民法应该在明确民事一般法和特别法功能定位基础上,规范立法,从而更好的协调私益与公益间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应对民法解法典化现象。本文将针对中国民法的解法典化现象展开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占有制度与中国民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占有制度与中国民法温世杨一占有概念起源于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中,设有“获得物占有权法”,尽管未对占有予以定义,但从其有关占有的两条规定中,可以反映出早期罗马法关于占有的概念:其一是“占有土地的时效为二年,其他一切物品则为一年”,其二是“不愿意确定丈...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现代化是体现由传统到现代发展的一种趋势和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水平的发展以及法制社会的形成,民法现代化也成为我国民法符合理论和逻辑的一个必然发展阶段,对我国民法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以及进程进行研究对我国民法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夏王朝制定成文法典《禹刑》以来,尽管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法典的编纂,制订了诸如《法经》《唐律疏议》等重要法典,但这些法典大都以刑法为主,民法却并未形成系统、完整和严密的体系,现代意义上的独立民法也并未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近代法学界研究的动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方法论在民法中的误读出发,剖析目前民法界在方法论方面所存在的误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方法论的演变与中国民法的发展,阐述了目前民法学者对方法论的认识,由此提出了民法应坚持方法论,且是多元化方法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