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可以行使调查取证的权利。相对于修改前的《刑事诉讼法》要求律师只能在庭审准备阶段进行有限调查的规定而言,这种修改显然是对律师调查权的更加完善的保障,属于刑事辩护制度的重大进步。然而,几乎所有律师都认为现行法律对律师渊查权的规定属于义一“严重退步”。  相似文献   

2.
四、利益冲突问题 按照立法机关的制度设计,无论是法院、检察院还是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忠实于事实真相”,“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追究”。而无论是审判人员、检察人员还是侦查人员,都不得与案件或者当事人存在各种利害关系,或者存在其他足以“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关系,否则,他们就应通过回避程序退出刑事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3.
4.
赵玮  王永 《人民检察》2013,(19):20-23
在法律职业共同体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检察官职业伦理所反映的价值内涵、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均已超越检察职业本身,而延伸至整个法律职业群体。因此,应当从法律职业共同体视角,以检察官"法律监督者"的职能性质为逻辑起点,立足检察官在共同体中的角色定位,全面认识和诠释检察官职业伦理的时代特色与职业内涵。  相似文献   

5.
刘玉民  刘源 《法制与社会》2013,(26):125-127
我国民事执行阶段调查权制度由法院依职权调查和被执行人报告的财产调查制度组成。赋予申请人调查权制度虽有上海、北京等地区法院率先实践,但仍未在法律层阶予以确认。由于法院依职权行使调查权和被执行人申报财产制度的被动性,我国执行难问题凸显。赋予申请人调查权可以合理有效的推动执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以调查令制度为载体能够弥补执行中的短板。  相似文献   

6.
7.
随着法治逐渐成为中国全社会的共识 ,法治研究的重心便从对法治的理论证成转变为对法治如何实际推进和操作的现实研究 ,法治研究的主体也由学者独唱主角发展为学者、法官、检察官、律师百家争鸣。然而 ,在近来的法治的讨论和研究中 ,有两种不能不引起我们注意的偏向 :一是过于注重制度而忽视人的客观主义倾向。对法律制度改革谈的较多 ,而对作为法律制度基础的法律职业群体关注不够 ;二是法官、检察官、律师、学者各自为战的格局。法官、检察官、律师、学者各自谈各自的多 ,而缺乏一种彼此对话和沟通的机制 ,缺乏一种整合性的研究。为了加强…  相似文献   

8.
2008年12月29日,杨琳终于拿到了最终的法院离婚调解书. 此时的她,百感交集,不知道是为这样的结果感到庆幸,还是难过.庆幸的是,自己终于解脱了这场痛苦的婚姻,自己也在这场马拉松似的离婚中,彻底认清了一个背叛了自己的狠心男人;难过的是,相识并一起生活了二十几年的爱人,现在却分手了.这是杨琳当初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的结果.望着手中的离婚调解书,过去的一幕幕情景依旧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9.
政府采购基本法律问题研究(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政府采购是现代政府的一种重要的行为方式。本文从政府采购制度的历史沿革入手,分析了政府采购行为的涵义、性质及基本特征。本文认为:政府采购具有民事行为和行政行为的双重属性,但侧重于行政行为的属性,或者说本质上是一种行政合同行为。  相似文献   

10.
刘作翔  刘振宇 《法学杂志》2013,34(4):95-104
法律职业共同体对于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理论上厘清法律职业的分类,探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意义,分析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现状,对于凝聚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的共识,形成一种建立在共同知识训练背景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上升为更高级的共同的理念、共同的价值追求甚至共同的信仰(即对于法治的信仰),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价值。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最终目的是寻求一种共同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全球行政法的产生(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引言:被忽视的全球行政法的兴起 尽管很少得到关注,但是重要并处于发展中的全球行政法正在塑造着全球治理的新模式.的确,这个法律体系目前尚不统一,也还不是一个有序的学术或实践领域.纽约大学法学院的全球行政法研究项目<'[1]>就是将各种国内、跨国和国际框架中与全球治理中的行政法相关的研究系统化的一项努力.借助该项目第一阶段形成的理念,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从这些多样化的实践中确定一些充分深刻和影响深远、从而构成全球行政法雏形的共性和关联模式.我们指出一些促进共同路径发展的因素和增进该领域一体化程度的学习、借鉴和参照机制.  相似文献   

12.
陈宜 《中国司法》2009,(11):67-70
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14425家律师事务所,101人以上的律师事务所有28家,51~100人以上的律师事务所149家,31—50人以上的所471家,30人以下的律师事务所13777家。截至2009年7月,我国最大的律师事务所律师人数为319人。数据表明,30人以下的律师事务所占到了律师业的百分之九十五。然而,在过往的十年当中,律师界受到一些误导,把规模化视为律师事务所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安全领域立法明显加快,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正在形成。从立法指导思想、调整对象、对国家机构职权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规定、立法表达技术、法律作用定位等方面来看,《国家安全法》具有该法律领域基本法律的属性,是国家安全法律领域的基本法。由于立法需求急迫同时立法条件不足,该规范性法律文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在法律实施过程中,需要协调好该法律与宪法以及相关基本法律文件的关系。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该法提升制定为基本法律,应是合理的法律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4.
有关调解法制定的若干问题(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愉 《中国司法》2005,(11):66-69
(接上期)2.以人民调解法统合各种类型民间社会性调解的方案。这一方案是司法部目前正在论证的人民调解法的基本倾向。其要点是:首先,考虑到司法部的权限和立法提案与起草中的实际问题,既不试图通过制定综合性的调解法建构多元化的调解或纠纷解决机制,也不准备拘泥于目前人民调解的制度框架。其目标是通过这一立法,在提高人民调解法律地位的同时,扩展其管辖范围和权限,最终将一切非司法、非行政性的调解都纳入“人民调解”的范畴。其次,这一方案将突破原有人民调解以地域性自治性为基点的定位,试图将业已存在的各类符合民间调解特点的跨地区…  相似文献   

15.
16.
有关调解法制定的若干问题(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愉 《中国司法》2005,(10):71-74
一、制定调解法的背景及其必要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法治”发展战略逐步由法律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回归,面对社会转型期内多发而复杂的纠纷与社会矛盾,国家不断强调综合治理的政策,并提出了建构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等新的理念,由此促成了一系列观念、政策和制度的转变。纠纷解决是从实践的角度反观和检验社会治理效果的窗口,从这一视角上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反复,近年来,多元化纠纷解决的理念已经开始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在当代世界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的潮流和我国社会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包括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地方政府在内…  相似文献   

17.
劉樹德  Ma Jing 《中国法律》2013,(1):29-34,90,96
2011年,中囡特色社會主羲法律髓系的形成,標誌著中國依法治园基本方略的落寅取得重大進展,同時也意味著中國法治建設進入新階段。法治建彀是一项系统工程,不馑需要從‘法制時代’到‘法治時代’  相似文献   

18.
Event Studies and the Law: Part I: Technique and Corporate Litig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vent studies are among the most successful uses of econometricsin policy analysis. By providing an anchor for measuring theimpact of events on investor wealth, the methodology offersa fruitful means for evaluating the welfare implications ofprivate and government actions. This article is the first ina set of two that review the use and impact of the event studymethodology in the legal domain. This article begins by brieflyreviewing the event study methodology and its strengths andlimitations for policy analysis. It then reviews in detail howevent studies have been used to evaluate the wealth effectsof corporate litigation: defendants experience economicallymeaningful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ealth losses uponthe filing of the suit, whereas plaintiff firms experience nosignificant wealth effects upon filing a lawsuit. Also, thereis a significant wealth increase for defendant firms when theysettle a suit with another firm, in contrast to other typesof plaintiffs, and in contrast to the settling plaintiff firms.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t a minimum, lawsuits are nota value-enhancing way for corporations to settle their disagreementswith other corporations. In addition, the market appears toimpose a higher sanction on firms than actual criminal sanctions,and reputational losses are of equal magnitude for civil finesas for criminal on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some recommendationsfor researchers: the standards for conducting an event studyare well established; researchers can increase the power ofan event study by increasing the sample size, and by narrowingthe public announcement period to as short a time frame as possible.The companion article reviews the use of event studies in corporatelaw and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