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和工具理性的扩张,造成了当代中国公共伦理一定程度上的缺失。而广泛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社会资本,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它是中国公共伦理生成与践履的催化剂。因此,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社会资本积极功能的基础上,大力提升现代社会资本的存量,是中国公共伦理建设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公共治理体制的形成及其方案设计历来是国家治理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混合性、兼容性的公共治理体制则是塑造审慎的公共治理格局的制度基础。格兰诺维特关于“社会结构型塑制度”的观点为认识和分析公共治理体制的形成及其属性提供了新的思路。近代中国以来的社会资本转型,形成了由传统社会资本、革命社会资本和现代社会资本组成的社会资本体系,型塑了混合性社会资本构成格局,兼容了封闭性、权威性和自主性这三种基本特性。这种格局为公共治理体制的变革构建了“兼容并蓄”的体制空间,这个空间中蕴含的平衡性和协调性的观念和规则为审慎的公共治理创造了特定条件。  相似文献   

3.
杨帆  张伟 《唯实》2012,(2):25-28
社会公共伦理作为人们公共生活领域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以及维持社会稳定有序运转的一种外在保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公共伦理建构中,存在着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伦理的缺乏与道德日益多元化、个体化之间的矛盾。当形而上学的抽象预设及教条化、形式化的灌输相继遭到失败时,就实际操作层面而言,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或尝试也许能为当代中国社会公共伦理的建构提供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公民伦理的自主和平等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权利和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利伦理,是以现代政治国家为背景和基础的公共道德。当代中国建构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伦理,应发展公民作为公共生活主体的权利主体性与道德主体性。在公民教育中以权利向度启发公民作为公共主体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5.
普世伦理扎根于人类社会的公共理性,它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人类活动都起到道德约束作用。在一般的意义上,当代世界各民族认同的普世伦理具有四大主要特性与基本内容:其一,普世伦理具有植基于人类社会公共理性基础上的普遍性,因此它包含为公共理性所认同的普遍真理性内容。其二,普世伦理具有跨地域、跨文化的公度性,因此包含优先于各特殊文化价值的可公度性内容。其三,普世伦理具有当代工业文明提供的现代性,因此涵纳“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现代性话语系统的内容。其四,普世伦理具有最基本起码的人类底线性,由此决定了它涵纳不容违逆的基本人权内容。由此,普世伦理的最大功能是其能服务于和谐世界的建构,而这与中国的国际战略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6.
新兴的学科:公共管理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但公共管理伦理学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的一种新形式,包含人类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公共管理伦理学正是适应这种新型伦理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共管理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依然是人们之闸的利益关系,但与一般伦理学所探讨的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不同,它的研究对象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闻的关系。通过对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解决公共管理中各种矛盾的伦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政府公共伦理形象是政府组织参加社会公共活动以及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时所体现出来的公共伦理精神给民众留下的相对稳定的综合感知和总体印象。公正、诚信、责任、高效、宽容是政府公共伦理形象的维度。要塑造良好的政府公共伦理形象,还需要政府、大众传媒、公众三方形成合力,坚持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最近撰文指出,中国不能接受“资本无道德”。文章称“中国企业正面临社会责任的挑战性考验:那种资本无道德,财富非伦理,为富可以不仁的经济理论和商业实践,不仅国际社会难以接受,中国社会也已经不能容忍。”他提议,为了人类生活得更美好,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善于运用先进模范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先进模范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从价值维度来讲,先进模范的价值立场、精神力量和主体特质内在地体现着创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精神标识;从伦理维度来讲,先进模范所蕴含的家国伦理、政治伦理、职业伦理和交往伦理深刻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义;从实践维度来讲,选树呼应时代的英模人物、探索符合民众心理的宣传方式和激发弘扬公民的自我理性与公共精神是先进模范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现实旨归。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公共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政府信任逐渐成为吸引公众注意力的主要议题。政府信任作为社会最大的信任,是发展政府权力、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提升政府形象的重要基础。公共伦理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它反映着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对公共利益的价值判断、态度和基本立场,在公共伦理的视角下,如何认识和化解我国政府信任危机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伦理素养简单的说指的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基本伦理修养,主要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实践等因素以及一个人在伦理道德方面的行为能力。这种素养直接关系到党政干部自身的道德品质,尤其是他们的职业道德或者宫德;更重要的是,作为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的职业人群,党政干部的伦理素养还通过自身工作体现出公共臂理体制和公共管理服务中的伦理价值观,体现出公共管理中的道德责任与义务以及公共管理中的道德选择、道德评价与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2.
杨贵春 《学习月刊》2009,(10):13-14
公共管理伦理是整个公共管理系统的特殊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特殊表现,是公共管理主体在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时所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旧的经济体制的作用正在削弱,新的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经济的转型要求公共管理伦理的转型与之同步,而我国现阶段却未能克服这种转型时期的脱节。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制度化要素,以信任、规范和网络的形式,可以增进社会信任、团结与合作,提供必要的社会整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从区域公共管理的角度,关注政府与社会资本的互动关系,将政府的职能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相结合,在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必须对社会资本进行重新整合和培育,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资本培育模式,并就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廉洁奉公、为官清正是我国公共伦理最为重要的规范之一.在公共伦理学的理论视野下,通过对中国传统清官信仰的追溯与剖析,以及对当代中国清官信仰的伦理追求的分析,可以认为,传统政治文明中的清官信仰背后的政治伦理追求虽然是狭隘的"忠君"思想,但清官信仰的主要要素如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等规范在当代被继承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而继续发挥其作用.这也是清官信仰这种社会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公共治理、公民治理是现代社会两种基本的社会治理模式.由于社会治理主体在治理过程中因谋求个体理性至上,而难免让公共治理和公民治理一度陷于治理困境.<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一书系统提出的社会合作治理理论,是对现有公共治理和公民治理的超越与扬弃.该书运用了跨学科的研究路径,从行政伦理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确立了作为学科的行政伦理学所应具有的新观念和新视野,并在此过程中建构了基于信任的社会合作治理理论.从总体来看,该书具有体系新、观点新、跨学科、中国化、国际化、建构性等特征,体现了著者渊博的知识和强烈的使命感,是我国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又一佳作,标志着我国行政伦理研究日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当前,腐败现象充斥着公共生活领域,社会公众的腐败现象影响着公共生活。消除公共腐败现象客观上要求我们将建设社会主义公共生活伦理置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焦点位置。对公共腐败的归因分析,从公共伦理观念确立、公共伦理制度的建立、公共伦理规范的完善等公共生活伦理建设的三个方面对公共反腐行动起到促进作用。从文化、制度、规范、教育等多角度多途径促进公共伦理的理性建设,进而消除公共腐败现象及实施公共反腐行动。  相似文献   

17.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公共治理理念创新的有效践行。借助政策扩散理论和事件史分析方法对我国282个地级市2004年至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动机因素、资源/障碍因素、外部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策在地方政府间的扩散。其中,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资源、学习机制、模仿机制是地方政府采纳政策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地方政府的经验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对PPP政策创新扩散中的关键性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验证那些传统上被认为有助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积极因素”是否真的有效,从而可以在更多维度上揭示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创新扩散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8.
定居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塑造了中国以儒家伦理为灵魂、以法家政治结构为骨架的"家国一体"的文化。以家国一体的社会伦理结构成为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最根本的立足点,它产生了中华文明"家国一体"的共同价值、基于等级制关系本位的"内圣外王"的社会结构法则、用"天人合一"文化模式来包容外部世界的思想方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当代中国发生了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制度文化的影响,以及改革开放后基于个人自由的资本文化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形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基因结构及其内在矛盾。而中国奇迹的文化原因在于:资本力量嵌入到中国文化基因的内部而发挥巨大的动力作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结合而形成的统一大国的政治构架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超包容性"文化基因对外来文化的容纳与吸收,中国原有经济部门与由资本部门形成互补性经济结构。中国当代文化基因结构面临的问题是:资本的扩张本性导致资本对社会成员的内在精神世界的资本化、对社会成员的外在社会行为的资本化。摆脱这一困境的唯一出路不是消灭资本,而是改造并塑造出具有当代中国新文化色彩的新型资本,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着引领资本健康发展的实践逻辑。就实践因由而言,引领资本健康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根据、充分的时代依据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就实践要义而言,劳资关系是现代社会赖以旋转的轴心,引领资本健康发展其实是要构建一种新型劳资关系;就实践主体而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是关键依靠;就实践方法而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辩证思维,既利用资本又限制资本;就实践路径而言,须以公共权力导控资本权力,以合理制度规制资本关系,以先进文化调适资本精神,构建政治、制度、文化三维路向相协同的综合驾驭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公共管理的职业主义与职业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成福 《新视野》2003,(3):25-27
公共管理的职业主义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职业主义是一种神圣的召唤,它呼唤公共管理者以科学、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追求职业卓越和绩效,实现服务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职业主义要求公共管理发展一套职业的伦理,并且要求公共管理者实践之。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的核心是提供公共福利、忠实执行法律、承担公共责任、为社会树立典范、追求专业的卓越、促进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