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某夫妇分别向保险公司投保,填写了《终身人寿保险单》,并预交了保险费,因两人尚未体检,故保险公司并未在其投保单上表明“同意承保”的意见.恰在此时,纪某夫妇出车祸身亡,他们投保单上指定的受益人是否可以获得赔偿呢?欲知详情,请看《150万元终身寿险案审结后的思考》一文.  相似文献   

2.
案情介绍被告人杨丽在纪某(某公司经理)的纠缠下与前夫管红江(房屋开发公司经理,本案第一被告人)离婚与纪某结婚。杨与纪结婚后仍与前夫管红江保持性关系。管、杨为达到复婚之目的,预谋乘纪某出差的时机杀死纪某。1995年11月14日晚,纪某要在当晚出差,杨遂将管红江准备的20余片安眠药片溶于水中,欲让纪某饮用未逞。杨传呼告知管,纪未服安眠药,劝管不要动手。次日凌晨1时许,管窜至纪、杨住处,杨遂躲进另一卧室。管红江和纪某厮打中,管持铁锤、菜刀将纪某杀死,并将纪的尸体肢解。尔后,管红江、杨丽二人将纪某内脏扒出剁碎倒入便池内冲走。将纪某的头颅、躯干、四肢移至杨丽另租用的民房内,把肉割下剁碎倒入便池内冲走,将骨头砸碎抛至野外。此案经公安机关侦破后,在社会上产生极大的影响。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管红江、被告人杨丽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二被告人均不服判决, 提出上诉。下文便是杨丽的辩护律师在二审时所发表的辩护词(节选)。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陈某、李某、纪某分别为某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长、副总经理。2002年10月30日,被告人陈某、李某、纪某与丁某以货币投资方式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了该公司,并取得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注册资本为220万元人民币,其中被告人陈某出资130万元.被告人李某、纪某及丁某各出资30万元。公司成立后,因经营过程中出现亏损,为抽回出资,经三被告人共同计议.采用虚开小麦收购小票,套取公司资金私分。2005年7月7日,由被告人李某在公司门市部虚开了小麦收购小票14张,套取了公司资金计人民币1148364元进行私分。其中,被告人陈某分得人民币400364元,被告人李某、纪某各分得人民币374000元。公司因此负债累累。2006年1月24日.被告人陈某负债外逃,直至同年4月1日被抓获归案。  相似文献   

4.
一、案例介绍案例一:被告人鲁某、朱某在某街口帮助摊主纪某销售西瓜。某日下午老妇谢某买瓜时,遗忘一只黑色拎包在西瓜摊上.纪某当即将拎包放在瓜摊下面,以待物主前来找回.鲁、朱知此,由鲁乘纪忙于卖瓜之际,取走拎包打开翻看。发现包内有不少金饰,迅即将拎包装入自己的布袋隐藏.当谢某返回寻找时,朱谎称:“未见过”,鲁则把藏有拎包的布袋藏于身后.后谢离去,鲁、朱就携拎包去鲁家瓜分其中的财物:鲁得金镯一只、金锁片和金项  相似文献   

5.
你的发言都是空话,你不要再念了,你下去吧。听到河南省许昌市市委书记毛万春的话,正在主席台上发言的许昌市魏都区区委副书记纪某尴尬地走下主席台。这是不久前发生在许昌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一幕。  相似文献   

6.
利用细微特征识别伪造借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法者利用文件做案,伪造的程度难以彻底。自以为聪明的手段往往顾此失彼,暴露出可供检验者发现的蛛丝马迹。某法院提交我处检验一张3万元的借条。同时送检的材料是一张吴某书写的曾贴在单位楼道墙壁“学习栏”内的“学习心得”(样本)。案情是纪某向法院起诉,出示由纪某书写内容,吴某签名的借条一张,要求吴某归还3万元欠款。而吴某称决无向纪借款一事。追究借条上签名何来,吴某说发现单位楼道内“学习栏”中他写的“学习心得”(共两页)的第二页丢失,该页只写半张字,最后有吴某的名字。且借条用的也是稿纸下半页并与“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7.
《检察风云》2010,(2):76-76
许昌市魏都区在市统计局创建民调排名、市城建项目协调办考评排名、市信访局信访工作考评排名中,均倒数第一。该区副书记纪某上台发言,实际上是在做书面检讨,可约3分钟后,事先拿到发言稿的许昌市委书记毛万春即叫停了他的讲话:“你的发言都是空话,我看过了,你不要再念了,你下去吧。”  相似文献   

8.
博客堂     
许昌市魏都区在市统计局创建民调排名、市城建项目协调办考评排名、市信访局信访工作考评排名中,均倒数第一。该区副书记纪某上台发言,实际上是在做书面检讨,可约3分钟后,事先拿到发言稿的许昌市委书记毛万春即叫停了他的讲话:你的发言都是空话,我看过了,你不要再念了,你下去吧。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律对非因工死亡并没有下过确切的定义 ,人们一般的理解是从因工死亡的定义反推而来 ,凡不属于因工死亡的就属于非因工死亡。然而从逻辑上看 ,因工死亡与非因工死亡并没有穷尽职工死亡的全部外延。从司法实践来看 ,在工伤与非工伤之外还存有在第三个概念 ,它既不认定为工伤也不属于非工伤 ,此尚为我国法律盲点  相似文献   

10.
每年全国有很多人非正常死亡,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为59997人,2011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为62387人。除交通事故外,还有很多因安全事故、火灾等死亡的人。如果不是因死者自身原因死亡,随之而来的是因事故死亡赔偿义务人对受害人近亲属的各项赔偿,当然包括死亡赔偿金。受多种因素影响,逝者已矣,生者面对死亡赔偿金的纷争却硝烟弥漫。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律对非因工死亡并没有下过确切的定义,人们一般的理解是从因工死亡的定义推定而来。凡不属于因工死亡的就属于非因工死亡。然而从逻辑上看,因工死亡与非因工死亡并没有穷尽职工死亡的全部外延。从司法实践来看,在工伤与非工伤之外还存在第三个概念。它既不属于工伤也不属于非工伤,此尚为我国法律盲点。  相似文献   

12.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与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哲 《人民检察》2005,(5):45-47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罪过既包括过失,也包括故意,其中大多数是过失。因逃逸致人死亡与不作为故意杀人罪区分的关键,是看行为人对受害人是否实施了排他性的支配行为。  相似文献   

13.
[基本案情] 1994年4月至7月期间,犯罪嫌疑人吴某与女友纪某同住浙江省衢州市铁路边的废旧房内。盗窃犯罪嫌疑人杨某(已逮捕)和陈某(仍在逃)先后八次趁夜间,将从货物列车上窃得的沪产“双钱”牌各类型号的轮胎搬至吴的住处藏匿。吴某每次都低价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新刑法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探讨了因逃逸致人死亡与不作为故意杀人的界限,并提出在几种具体案件中对交通肇事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具体认定。  相似文献   

15.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中的一个从重处罚的情节,对逃逸和致人死亡的正确理解关系到对被告人的重大量刑问题,立法规定的模糊性及司法解释的不确定性致使理论及司法实践认识不统一。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不履行救助义务致使伤者因得不到治疗而死亡的情形。"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的范围应仅限于原来的被撞伤者,其主观罪过应仅限于过失。"因逃逸致人死亡"不仅要以主观上进行评价,还要从客观上进行评价,因此,是一种综合指标的评价。"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死亡结果可以理解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逃逸行为必须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洧铭 《法制与社会》2012,(17):269-270
《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加重情节,以及最高法《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为题的解释》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解释,最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因逃逸致人死亡”问题,但是司法实践中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及具体案例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甄别,依然存在很大的困扰.本文从立法的规定中解读“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概念以及构成要件,并区分实践中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相似情形.剖析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实质,有效地指导了司法实践中对“因逃逸致人死亡”情形的认定.  相似文献   

17.
【案情】2008年3月26日,原告纪某为乙方(受让方),被告周某为甲方(出让方)签订《股权转让意向书》,约定:乙方认可甲方持有第三人上海晟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晟鼎公司)15%的股权价值为190万元,同意在满足意向书约定条件时以该价款受让该部分股权;乙方承诺在意向书签订前,已对晟鼎公司除财务状况外的其他交易信息作了必要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63例在交通事故中因闭合性颅脑损伤而死亡的尸体解剖情况的研究,分析了损伤形成机理及致死原因。发现因脑干损伤死亡25例,占39%;因DAI死亡6例,占9.5%,63例中对冲性颅底骨折20例,占32%。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两则新闻让人瞠目结舌:一则是在温州苍南龙港瓯南大桥一带,杨某在此乞讨了几十年,新来的施某和纪某两个乞丐没把杨某放在眼里,与杨某争抢"地盘",被杨某残忍杀害。另一则是珠海段某在淘宝网向卖家深圳某电讯公司购买了一台三星手机,收到货后发现是水货便要求退货,与卖家多次交涉未果,段某就在淘宝网上给卖家"差"的评价。因为这个"差"评,卖方四人从深圳奔赴珠海将段某砍伤。  相似文献   

20.
谈死亡标准的转变——脑死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死亡标准(一) 传统的死亡标准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把心脏跳动和呼吸视为生命的本质特征,进而把心脏停止跳动和呼吸停止作为死亡的标准。死亡是“机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终止。人和高等动物的死亡可分为因衰老而发生的生理死亡或自然死亡;因疾病造成的病理死亡;因机体受机械的、化学的或其他因素所造成的意外死亡。死亡的过程分为临床死亡和生物学死亡两个阶段。临床死亡指反射消失,心跳、呼吸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