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十年代福建的“小三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在美苏两国加紧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特别是美国支持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武装窜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在研究制订“三五”计划时,将加强战备提到新的高度进行安排部署,并展开  相似文献   

2.
既然是盘好棋特区还应特下去刘福垣:国务院特区办公室研究室研究员在我国划出一块地方,搞经济特区,始于深圳。随着深圳和东南沿海地区的迅速发展,一度时期曾出现a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局面,大量资金流向特区;也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孔雀东南飞”的壮观场面,人才、技...  相似文献   

3.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这种机遇主要来自如下几个方面:①国家发展战略的逐步西移,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和指导方针,并规定了五项根本性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全面x彻实施,必将大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改革和社会进步.②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扬,使一部分资金和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包括向民族地区转移.③我国实施的经济开放战略使一些周边接壤的民族地区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④我国能源与原材料的不足迫切要求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高度的智慧,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勇气,根据中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动态变化,创造性地制定了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使中国人民迅速脱贫致富,使社会经济加速发展。邓小平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一、邓小平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观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审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认真总结历史经验,重新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即以东部地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东部沿海地区的带头作用,带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  相似文献   

5.
战后至7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干预经济的不断加强,西方国有企业迅速发展,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在主要西方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较快发展.但7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进入80—9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经济面临“滞胀”困境以及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除少数企业盈利外,大多数企业界出现了严重亏损。为使国有企业党脱危机,近年来西方各国政府采取了种种调整措施,目的在于促使企业朝着盈利的方向发展,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转变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入8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6.
简论当代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刘传增50年代中期以包产到户的责任制形式开始探索的、历时近30年到80年代中期实现第一步改革并向第二步拓展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经过了曲折的历程,使我国农村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具有革命性的深刻变...  相似文献   

7.
钟声  陈进 《求是》1997,(23)
近几年来,东西部地区差距不断扩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东西部地区差距问题,人们一直十分关注,也议论较多。现将近期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对东西部地区差距问题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于东西部地区差距问题,有关研究认为,这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共同发展中不可避免要出现的现象。近20年来,我国区域间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被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新格局所取代,形成了优先发展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区域、承东启西与互补合作发展的中部经济区域和以开发资源为主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适时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观澜索源,我国西部的发展从50年前开始就得到中南海的关注…… 新中国成立后到70年代中后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了扭转近代以来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格局,在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思想指导下,把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在内地,尤其在“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把生产力布局两次向西部推进。在投资方面,“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五六十年代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认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准备和铺垫。考察邓小平同志在这一阶段的思想发展脉络,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五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当时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思想有一致性。六十年代初期,当毛泽东同志晚年犯“左”的错误时,邓小平同志仍保持清醒的头脑,因此形成了一些和当时主流思想不同的、符合中国实际的重要思想观点。1.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五十年代中期,邓小平参与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农业与可持续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以来,可持续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理论在世界各国备受关注。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从1991年就建立了较大规模的可持续农业试验示范区,并于1994年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但是,我国正处于传统...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性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敏 《共产党人》2006,(11):35-36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经济全球化成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世界各国日益被融入到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中。明晰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对于我们全面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区域经济开发空间模式是三大经济带与梯度推移模式。其本意是让东部沿海地区先富起来,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带,通过其辐射作用分层次逐步激活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力,以实现其共同富裕目的。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在东西部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形势下,西部地区大量的资金、人才流往东部,各种有形、无形财富在东部累积。显然,这种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极度不平衡的矛盾不可能在梯度发展的经济战略体系中得到解决。所以有必要对西部省区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调整。西部省区发展战略的共同模式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经济类型的定位与…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科院调研报告指出,从各项宏观指标看,200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近十几年来最好的时期。以此为基础,2005年中国社会发展有七大趋势: 趋势之一:经济将继续高速增长 中国继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两次经济增长高峰之后,  相似文献   

14.
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早在80年代中期就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并提出了两个格局的思想:一个大格局就是东南沿海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发展到一定时期,比如在20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东  相似文献   

15.
据媒体爆料,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逃高官已达1.6--1.8万人,携带款项高达8000亿元人民币。外逃贪官多通过地下钱庄、离岸金融中心、境外特定关系人等方式转移资金。如何防止贪官携款外逃、减少国家的经济损失,美国、墨西哥等国家积累了一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五十年代中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探索是有卓越贡献的,为尔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了先河。但又有历史的局限性。正确认识、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宁义理论与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探索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经济领域的几个主要关系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论述,提出了从中国实际出发,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光辉思想。他在总结苏联片面地发展重工业,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建设战略布局的大转变──三线建设决策形成述略孙东升从6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初,在中国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根据当时从战略角度进行的划分,这一地区属于全国战略布局的第三线(第一线指东北及沿海各省,一线与三线之间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市场机制对地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入,而与此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速发展又与中西部内陆省份发展的相对滞后形成鲜明对比.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一个十分重要也十分敏感的问题,即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否会必然导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扩大?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这一问题,并将在此基础上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对策。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步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到底什么…  相似文献   

19.
张炳峰 《学习月刊》2010,(18):89-90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华师一附中校大胆改革,大力倡导并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推进了学校事业发展,也形成了华师一附中特有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20.
日本有许多条件尤其是自然条件与我们相似。在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切,B本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积呆了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对日本经济起飞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作一些必要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一、日本经济起飞的成因及主要经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19561973这18年中,日本工业生产增长8.6倍,年均增长13.6%。到1970年前后,日本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成了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经济大国。这一时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衣业的核公恢复和发展为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B本推行“农地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