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精卫在“四·一二”政变后 ,曾一度采取“联共反蒋”政策。但从 5月底到 6月初 ,汪精卫对国共合作的态度却发生了急剧转变 ,并最终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背叛了国民革命。那么 ,是什么原因促使汪精卫叛变革命的呢 ?对此 ,史学界大都认为大革命时期的汪精卫本身就是一个“冒牌的左派”,亦即“假左派 ,真右派”,他的阶级性决定了他最终必然叛变革命。笔者认为导致汪精卫叛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一、武汉国民政府面临的种种困难对汪精卫叛变的影响“四·一二”后 ,国内局势急转直下。由于蒋…  相似文献   

2.
风流奸雄汪精卫,究竟是怎么死的?正史说他病死在日本。其实那是一场假戏。汪精卫的死因,固然起于旧创复发,但真正送他上西天的,还是军统戴笠买通医生护士,下毒暗杀的。这一桩诡谲离奇的公案至今鲜为人知。汪精卫,又名兆铭,字季新,1883年生于广东番禹,1903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担任《民报》主编,1910年因参加暗杀清摄政王载洋而闻名天下,深得孙中山赏识,历任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各项要职,是蒋介石的头号政敌。抗战爆发后,汪精卫暗中同日本相勾结,表面打着“和平救国”的幌子,于1938年12月18日逃往越南河内,发…  相似文献   

3.
自称"乱世能臣"的陈公博是一个富于多变的人物.他少年时就随父亲参加反清秘密会党的很多活动,决心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青年时期,他参加中国共产党,是中共一大代表,尔后脱离共产党,参加国民党,从此便一生追随、效忠汪精卫.大革命时期,他以国民党"左派"自诩.大革命失败后,他又成为拥汪反蒋的改组派代表人物.汪蒋合流后,他则成了蒋介石的座上客.抗战爆发后,他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成为汪精卫伪政权的第二号大汉奸.陈公博一生在政治上变化多端,最终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中央全会中突然响起行剌枪声!蒋介石侥幸逃脱,汪精卫代他受过遇剌重伤。主持这一刺杀行动的是一个热血青年华克之。他的刺客生涯后来如何、遭遇如何……  相似文献   

5.
吴佩孚:过去只知道他是直系军阀头子,穷兵黩武,祸国殃民。但吴佩孚也是个有民族气节的人,日本人策动华北自治,请他做“华北王”,他断然拒绝;汪精卫拉他合作,他对着说客边骂边拿出《正气歌》让带给汪精卫。吴佩孚手下几十万兵,自己却无积蓄,不置田产,以清康闻名。  相似文献   

6.
正1940年3月30日,头号大汉奸汪精卫在南京粉墨登场,当上了伪国民政府代理主席、行政院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日本为了加强对汪精卫的控制,派特务"梅"机关影佐祯昭机关长担任伪政府最高军事顾问。汪精卫几乎每天要和日本人打交道,急需找一个既精通日语又十分信得过的人担任自己的日语翻译兼随从秘书。找谁合适呢?经过较长时间的挑选,汪精卫最终选定了一个名叫汪锦元的人。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此人竟会是中共潘汉年情报系统的秘密党员。  相似文献   

7.
陈公博是抗战爆发后随汪精卫投敌的大汉奸,投敌前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部长等职,投敌后任南京伪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是汪伪政权的第二号人物。1944年IO月,汪精卫在日本暴率之后,他接替汪精卫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并兼任伪行政院长、伪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及政治部长、伪上海市长等职,成为中国的头号大汉奸。日本宣布投降后,陈公博对将要受到的审判十分恐惧,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他的这种。心态,正好迎合了日本帝国主义推卸战争责任的企图。于是,在日本人的安排下,1945年8月,陈公博及其亲信仓皇出逃,演出了一…  相似文献   

8.
1938年11月1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汪精卫担任大会主席。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因故未能出席大会,但他以参政员的身份从新加坡给大会主席发来了一急电提案,电文是:‘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 汪精卫见电文,内心十分恼火,但慑于陈嘉庚在国内外的崇高声望,只好强作镇静,硬着头皮在大会上宣读了令国民党投降派心惊肉跳的陈嘉庚急电提案。尽管汪精卫投降派在会上竭力阻挠与反对,但这项提案仍以绝对多数票通过,并成为大会重大决议案,载入抗日战争史册。  相似文献   

9.
陈云与潘汉年冤案的平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汉年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开展对敌隐蔽斗争方面有过很大的功劳。1955年4月,中央召开会议时,潘汉年主动向党交代他在抗日战争期间一次去敌占区工作时,被人挟持到南京会见汪精卫的经过。结果他  相似文献   

10.
投敌卖国的汪精卫没有得到好下场。1943年底,由于急需取出伤及后背的子弹,汪精卫被迫接受多次手术。次年初,在日本治疗的汪精卫因三节胸椎骨严重变形,骨膜发炎溃烂,形同枯尸。11月10日下午,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市一座冰冷的地下室内死去。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有一位叫石瑛的官员不畏权贵,敢于碰硬。他骂过孙科,打过戴季陶,辱过陈果夫,冒犯过汪精卫,向孔祥熙掷过墨盒……  相似文献   

12.
1940年3月30日,中国头号大汉奸汪精卫在其日本主子的扶植下,导演了一出伪中央政府还都南京的闹剧。为了装点门面、附庸风雅,汪精卫事前授意手下的大小汉奸要多撰写和呈献一些贺联、贺词。于是乎,在伪中央政府的大礼堂里,一时间便挂满了为汪精卫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头号大汉奸汪精卫,在日本主子的扶持下,于1940年3月30日导演了一出伪中央政府还都南京的闹剧。为了附庸风雅,汪精卫授意手下的大小汉奸大肆撰写贺联、贺词。一时间伪中央政府的大礼堂里挂满了各种贺联、贺词。不用说,这些对联、贺词大都是阿谀奉承之作。 当时任南京警察厅长的申省三,为讨汪精卫的欢心,软硬兼施,强逼灵谷寺的主持和尚灵谷老人题写一副对联。灵谷老人年过古稀,懂诗文,善书法,热爱祖国,非常痛恨汪精卫  相似文献   

14.
汪精卫,名兆铭,广东“士家出身”,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国民党左派姿态活跃于广东政治舞台上。日本全面入侵中国并攻占广州后,汪精卫公开投敌,随后在南京组织伪政权,沦为举世公认的头号卖国汉奸。他先后5次窜到广州,筹划建立广东伪政权,为日汪在南粤的反动统治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一、对李大钊《致张溥泉、汪精卫》信的探疑 在2006年版的《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第5卷中,新收入一封李大钊《致张溥泉、汪精卫并附剑云函》。其中《致张溥泉、汪精卫》的信中讲道:  相似文献   

16.
杨飞 《廉政瞭望》2013,(3):70-71
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汪精卫绝对是个高度脸谱化的人物。只要一提起汪精卫,人们的第一反应恐怕就是"汉奸"。其实,投敌之前的汪精卫绝非人们所想,其非但不是汉奸,相反还算得上当了政坛里多年的"道德完人",不贪财不好色不恋权不畏死,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05,(1):58-59
征精卫逃挂河内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汪精卫,日汪勾结越来越密切。10月,汪精卫发表谈话,准备接受日本提出的议和条件。11月中旬,双方代表在上海“重光堂”签订密约,并拟定汪精卫从重庆出逃。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陶希圣等十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12月29日,汪精卫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又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不仅有一些革命历史人物的传记出版,同时也有一些反面人物的传记问世。蔡德金教授撰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汪精卫评传》(以下简称《评传》),是一本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这个历史人物的传作。纵观全书内容,可以看出这部《评传》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撰述公允。从历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一切历史人物,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众所周知,汪精卫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是由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逐步走上反共反人民、汉奸卖国贼道路的败类。《评传》对汪精卫的一生按其演变过程,大体上划分了三个阶段。对从1905年至1927年“七一五”这个时期,作者论述了汪精卫如何追随孙中山积极从事反对清朝封建专制,如何拥护贯彻执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而成为左派领袖的历史事实,肯定了他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应有的历史地  相似文献   

19.
订立 孙中山遗嘱的订立过程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1.汪精卫临时草拟根据汪在《“接受总理遗嘱并努力履行之”提案》所作的说明,1925年2月24日,汪精卫同孙科、宋子文和孔样熙4人一起到孙中山病榻前请求订立遗嘱。汪精卫说:“去年1月1日先生由天津进京时吩咐过几句话,他积四十年革命之日的,是求中国之独立、自由、平等……除这句话以外,先生此时还对我说明革命的方法,要特别注重两点:  相似文献   

20.
王庆华 《红岩春秋》2014,(12):72-74
正率队刺杀汪精卫失败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汪精卫离开重庆,由成都转道昆明后去越南河内,并发表声明,响应日本首相近卫文麿调整中日关系三原则。这一事件,使蒋介石感到很恼火,在谨慎处理的同时,指示军统头子戴笠立刻派人去河内刺杀汪精卫。戴笠指派陈恭澍和余乐醒负责这一工作。余乐醒是湖南醴陵人,早年曾赴法勤工俭学,学习化学与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