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儿童”违法犯罪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通过调研、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我们发现“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是各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呈上升趋势,有着自身的原因和特点,因此对他们的预防和处遏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国学术界早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已开始关注并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问题、人身安全问题、监护人类型问题等方面,并由此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是复杂的,尤其是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国家力量在乡村秩序中的逐步退出,而新的《义务教育法》又存在某些缺陷,使得新时期“留守儿童”的走向更加难以把握。本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通过对湘北H村的人类学实证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之现状与走向进行考察,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把娃娃交给袁老师。我们就放心了。”江津区西湖镇留守儿童的家长们一提及退休教师袁焕芳,无不交口称赞。在这里,袁焕芳老师为留守儿童创办的兴旺小学,被誉为“留守儿童之家”。 风景优美的綦河岸边,覆盖着茂密林木的山丘环抱之中,是一幢一楼一底的单向砖房,这就是西湖镇退休教师袁焕芳千方百计创办起来的民办小学。  相似文献   

4.
儒家传统讲“父母在,不远游”。我们现实的状况却是孩子在,父母游,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因父母的远离而丧失家庭教育的环境,这是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魏澹  易东梅 《青少年与法》2006,(6):F0004-F0004
重庆市江津市西城小学关工委顾问,79岁的离休干部赵志成,为了关心该校200多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将自家住宅20平方米的客厅改装成“荆竹村家庭图书室”,室内摆放了自筹的1733册适宜儿童阅读的书籍,免费提供给“留守儿童”借阅,同时,还吸引了江津中学,八一小学的一些学生前来借书。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检察院、市法院一项调查显示,通过综合预防,近两年,南京全市少年儿童犯罪势头已得到有效扼制。2005年与2004年相比,青少年犯罪案件下降了10%;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但“留守儿童”问题凸现,犯罪案件数逐年上升。2005年与2004年相比,“留守儿童”犯罪案件量占整个刑事案件的6%;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升到了10%。进一步调查发现,犯罪的“留守儿童”中,有56.4%与没有外出的父亲或母亲单独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人大代表用文字来做提案,我就是用影像的手段做了一个提案。”导演刘君一日前推出了中国第一部反映留守儿童题材的电影——《留守孩子》。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留守儿童的规模、生理心理发展及越轨状况已成为公共议题。留守儿童处在表面完整但功能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当中,藉由多元情境、多元群体、多元面向视角,可探知家庭基本功能的缺失所造成的留守儿童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障碍,可以将之视为留守儿童家庭失灵。家庭失灵导致留守儿童忽视现象高发,亦使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暴露于虐待、暴力侵害、性侵害等风险之中,扭曲了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在留守儿童权利保护上负效应明显。家庭失灵所携带的犯罪风险因子,对尽早发现留守儿童犯罪、遏制再犯,促进犯罪者回归社会等方面都存在消极影响,需要弥补这一留守儿童犯罪防控断点。  相似文献   

9.
14到18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极易成为违法犯罪的行为人,18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也容易频繁遭受违法犯罪的侵害,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功能的发挥对于保护其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农村留守儿童的刑事法律援助应当弥补农村留守儿童诉讼能力、诉讼制度和家庭、社会支持的缺位。国际准则和我国法律均要求应当及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全程性法律援助。司法实践中,我国各地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但也出现地域发展不平衡、缺乏专业的援助队伍和难以保证全程参与等问题。因此,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刑事法律援助应当加强专业化建设、全程性构建和和辐射功能的拓展。  相似文献   

10.
在论及中国青少年权益维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中,我们不能不将视角转向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当今典型的社会现象和需要特殊关注的弱势群体。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我国共有2亿农民工,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左右,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与其未成年留守子女的分离,由此而形成了高达2000万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具有群体性、侵财性等特点,而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有家庭教育缺失、不良的社交途径等。预防留守儿童犯罪必须发挥基层组织包括村委会、学校和基层司法机关的核心作用,此外户籍改革也是预防留守儿童犯罪的一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结构缺陷和功能缺失,往往造成行为失范等一系列问题,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状况正是这些问题的显著表现。因此,预防留守儿童犯罪和促进其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其不良生长环境的改善,通过对村落基本状况的分析,村落功能对留守生长环境的改善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从而能够实现预防和减少留守儿童犯罪和促进其健康成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王洁 《法制博览》2015,(8):224-225
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关键在于监护制度的完善,然而现阶段我国传统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机制涉及面狭隘、内容过于僵化、操作不适用现实情况等等原因,致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得不到切实的保护。针对监护制度现实问题的存在,以此提出一些创造性的、实用性的解决方案,来完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犯罪预防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留守儿童犯罪的高发态势,主要呈现出低龄化、低学历、团伙化,以实施侵财类行为为主,极端恶性暴力案件增多等特征。这主要是由家庭监护和家庭教育全面失守,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教育功能不强,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缺乏刚性和操作性国家监护理念和制度尚未形成等原因所致。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犯罪预防存在诸多难点,主要体现在一般预防层面的留守儿童犯罪预防的家庭责任与政府责任确定问题、临界预防层面的缺少"一放了之"到"一关了之"之间保护处分的问题、再犯预防层面的司法专业化和帮教社会化衔接的问题等。因此,留守儿童的犯罪预防需要通过树立国家监护和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体系,让家庭、学校、社会各司其职,共同致力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留守儿童犯罪。  相似文献   

15.
李白雪  刘玥 《法制博览》2023,(24):45-47
留守儿童是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个特殊而且重要的组成群体,中国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每个群体的全面发展,留守儿童游戏权是他们从生存权到发展权的一个重要桥梁,是教育法治化的特别要求与回应。留守儿童游戏权是留守儿童众多需要被保护权益当中的一项,有效保护这项权利涉及从认识形成,到法律意识树立,再到法律权益的维护,具体分析当前留守儿童游戏权利面临的挑战与难题,从教育法学的角度,从制度、管理再到家庭与技术等层面进行干预,来切实保障留守儿童游戏权利,推动我国关于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论及中国青少年权益维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中,我们不能不将视角转向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当今典型的社会现象和需要特殊关注的弱势群体。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我国共有2亿农民工,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左右,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与其未成年留守子女的分离,由此而形成了高达2000万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未成年人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他们的父母能够在1至2年内回家的仅占58%,2到3年内回家的占56%,而3年以上的达到26%。在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中,多数是与老人生活在一起,有4.9%的孩子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正>【主题导引】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逐渐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产物。2016年11月9日,民政部发布了2016年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结果,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由于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的特殊性,留守儿童频繁遭受违法犯罪的侵害,同时也极易成为违法犯罪的行为人。留守儿童的生活、身心、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如今已经演变成我国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对此,教育部曾多次发文倡  相似文献   

18.
杨露 《法制博览》2015,(4):75-76,74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大量农民选择去城市发展,在这样趋势的背景下,无数的儿童难以健康成长。文章探析的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尝试从留守儿童监护权的角度分析,来构建完整的留守儿童监护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儿童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分离的局面,导致了家庭系统的功能缺失。家庭功能缺失使得留守家庭的亲子情感联系被削目弓,家庭的社会控制功能无法发挥,文化价值观的传递不畅,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不足,由此对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了解了留守儿童偏差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能够为更好的关爱留守儿童、减少其偏差行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日益突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加害与被害问题,反映出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的刑事法治保障亟待跟进。然而,当前我国在处置农村留守儿童刑事问题上还存在着观念偏狭,以及刑事立法欠科学、司法处置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立足于农村留守儿童刑事事实根据,遵循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规律,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指引下,进行观念、立法、司法上的一体化改进,从而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刑事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