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天和朋友随便聊天,他忽提到聂绀弩的夫人周颖,我谈起周颖一些趣事,他感叹说:真宝贵啊,很多人都看了章诒和那篇文章,将信将疑,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 我算了一下,他才三十几岁,自然不知这些老事,虽然他不太相信章诒和的《斯人寂寞——聂绀弩晚年片段》那篇文章对周颖的描述,但很多人,尤其绝大多数从没见过聂绀弩与周颖、又喜爱文学的年轻人,是你文章怎么说,我就怎么信的.  相似文献   

2.
看到一篇关于聂绀弩先生的文章,文章作者感慨聂绀弩当年是由于朋友的告密才被送进监狱.被点名的是一些文化名人,他们本身也长期受到政治迫害.后来,我又看到这些说法的来源——一位名叫寓真的作者写了一篇关于聂绀弩档案的长文.爆炸性的揭秘都是来自文中公布的档案材料.这些材料显示,聂先生的罪名部分来自朋友的揭发.  相似文献   

3.
徐珣 《各界》2010,(5):11-13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这个知青队伍中的“小江苏”,在《北大荒》内刊打工时,居然结识了聂绀弩、吴祖光、丁聪和丁玲这些蜚声中外的文化大名家。  相似文献   

4.
林天宏 《各界》2010,(6):1-1
聂绀弩(1903—1986),湖北京山人,诗人,散文家。 聂绀弩现传于世的照片中,有一张和妻子的合影:他歪头咧嘴笑着,眼神中流露出几许狡黠,酷似一个“喜欢恶作剧的老顽童”。与聂绀弩相识的人都说,这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朱正 《民主》2002,(11)
在孔夫子说的许多话里,有两句人们很熟悉的: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见《论语·季氏》。“哀莫大于心死。”见《庄子·田子方》。聂绀弩把前面这一句里的“不”字搬到后面这一句里,变成了这样两句:“天下有道则庶人议。”“哀莫大于心不死。”这就不是孔夫子的话,而是聂夫子的话了。聂绀弩在《七十年前的开笔》一文中回忆说,在清朝的最后一年,他八岁,在书塾上学,  相似文献   

6.
50年代,由于七十回本《水浒》的出版,曾经引起了(盛况远远超过30年代胡适《水浒考证》)一场评论热潮。参加讨论的有茅盾、聂绀弩、王利器、张友鸾等学者(详见《水浒研究论文集》和聂著《水浒五论》)。其中有个争议较大的问题,那就是“《水浒》是不是一部有机的长篇结构”?以茅公、聂绀弩为一方认为,全书不是有机的长篇结构,而是在都市说话人基础上的中短篇的缀合;另一方则认为《水浒》尽管残留着说话时朴素的章回形式,个别章节还有个别英雄的传记特色,但就长篇结构来讲,它仍是一部有机结构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聂绀弩现传于世的照片中,有一张和妻子的合影:他歪头咧嘴笑着,眼神中流露出几许狡黠,酷似一个"喜欢恶作剧的老顽童".与聂绀弩相识的人都说,这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作为知己,作家冯雪峰对聂的评价可谓恰如其分:"他有着儿童似的天真,也有儿童似的狡猾." 上世纪50年代初,冯雪峰奉命组建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商榷古代文学编辑室的...  相似文献   

8.
秋季古籍书市已举办多日,闻多好书,屡思一游,今日得便,遂直奔琉璃厂。果然名不虚传。只见各书摊前已是人头攒动,好在各自默默翻书找书,并不显得吵闹。在门口处先选购了颜中其编注的《苏东坡轶事汇编》(岳麓书社,1984年)和聂绀弩著《中  相似文献   

9.
十来岁时我读过一本石印的、不上台盘的奇书,书名《万法归宗》,印象极深。某次和聂绀弩——愿他在天之灵快乐!——偶然谈起此书,居然他也看过,彼此还追忆了那书的内容。书中讲的是扶乩术,详梦,占卜,童男童女的妙用,用守宫(也就是壁虎)血测验女人是否守贞 以及用阳起石粉(一种中药)、头发、亵衣灰等乱七八糟的怪东西配成药丸,如梧桐子大,可以把女人勾引过来,诸如此类的妙  相似文献   

10.
正毛、萧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有点特别。1938年3月22日,毛泽东听说萧军到了延安,想见又担心造次,就派秘书和培元先行到招待所探望,并向萧军询问:愿不愿去见毛泽东?萧军回答:我打算去五台山打小鬼子,只是路过,住不了几天,毛主席公务很忙,我就不去打扰他了。这个回答似也在理,但透出的傲气容易给试探者带来心理波折。毛泽东毕竟是大政治家,你不来我就去。他专程到延安招待所拜访,还邀上丁玲、聂绀弩等萧军旧识相陪,  相似文献   

11.
聂绀弩平生际会风云,是个传奇人物.他是黄埔二期学员,曾任北伐军东路讨贼前敌总指挥部秘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张闻天、邓小平、伍修权、蒋经国、谷正纲是同学.在新四军军部当过陈毅与张茜的介绍人.新中国成立后,任香港《文汇报》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1955年胡风事件中,他被隔离审查,在给予留党察看和撤职处分后,1957年上半年又回到出版社.1958年被划为右派分子,送北大荒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中被以“现行反革命罪”判无期徒刑.1976年特赦出狱.  相似文献   

12.
读聂绀弩     
聂绀驽一九四五年初在重庆写过《伦理三见》,其一其二是对钱穆、冯友兰两位教授的辩驳,这里不去复述;其三则批评了重庆坐滑竿或轿子的老爷太太们,他说当碰到上面坐着的是十来岁的小少爷、小小姐的时候,“我对于这种儿童的父母的憎恶和鄙视的情绪,远过于看见那儿童的父母们自己坐的时候所有的。”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20,(2)
正最近突然收到诗人介聂新出版的诗合集《日冕》,连日倾心拜读后,两次遥寄祝贺,但由此生出的许多感念仍不能完全释怀。介聂是我在诗艺方面长相请教的老师,也是我有生以来唯一一位感情深厚的忘年交。1998年9月,介聂赴新疆采访,我们新疆的青年诗友听说北京来了一位诗人,便相约与他会面。我陪他一共采访了4天。他白天活动,晚上在宾馆写诗,其中一首长诗《交河  相似文献   

14.
羊年说羊     
自那年夏衍先生大作《鼠年谈鼠》问世,即有《牛年谈牛》、《龙年谈龙》以至《马年谈马》之类文章相继刊行。眼下临着“羊年”了,不才如我者,甘冒“附庸风雅”之嫌,也作了一篇。好在是因从雅而流俗,也值了。 其实这“羊”,是个好字样,也是个好字眼。“羊”字见之于甲骨文,其形为“?”。突出的标志,就是高高地竖起在头顶上的那对角。所以孔子曰:“牛羊  相似文献   

15.
谈吃     
谈吃。如果要利用一下名人效应,增加一点文章的吸引力,这篇的标题还可以改做《巴金谈吃》。巴金并没有美食家的名声,我也没有读到过他专门谈吃喝的文字。只是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家书——巴金萧珊书信集》里看到,有不少地方谈到了吃。因为,那时没有什么吃的了,所以吃就成了通信中常常谈到的题目。  相似文献   

16.
开篇前我先用一定篇幅谈谈2010年7月5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老人的《今天谈信仰为何变得沉句甸》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1980年我在《文汇报》发了篇《家庭的淡化问题》。十年后,我又于1990年在《家庭》杂志上发表了《再谈家庭的淡化问题》。现在又过了十年,我起了再写《三谈家庭的淡化问题》的念头。写《三谈》,主要不是因为又“逢十”了,而是因为看了各报所刊登的8月8日新华社消息后,感慨万千。假若说“万千”是夸张,感慨有好几条却是实在话。这则消息说:宁夏回族自治区  相似文献   

18.
陈寿的《隆中对》问世以来,骚人墨客,据此不知道做了多少绚丽多彩的文章:或赞刘皇叔三顾茅庐之诚;或颂诸葛亮鼎立对策之宏.我谈《隆中对》,最早是为了应付语文考试,能够解释和背诵就  相似文献   

19.
最近收到一本天津新创刊的刊物《文学自由谈》,看来好象是一本比较活泼的文学评论刊物。躺下来随便翻翻,第一篇是蒋子龙的《自由的生命是真诚》。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这篇“文章”主要就是为了介绍他的下面这段话,我自己是并没有什么新见解的:  相似文献   

20.
再谈超前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谈超前认识论刘泽民我的《超前认识论》一书出版后,引起了哲学界一些同仁的关注。一些报刊陆续刊登了有些同志写的评论文章,对本书给予了较高评价,并指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哲学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我想就此问题再谈一些看法,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志参加这一重要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