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政治哲学史上,卢梭最早明确地提出合法性概念。卢梭的政治合法性思想极富开创性,也颇具争议性。缔结并遵守社会契约是统治者获得政治合法性的前提,平等是划分合法的政府与暴虐的政府的标准,政治合法性与共和制密不可分。自然状态预设是卢梭政治合法性思想的逻辑起点,公意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石。人民本身就是主权者,且主权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但卢梭同时赋予主权者以绝对权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界近百年来,对世界近现代民主思想谱系的了解,大体是一条线:从卢梭→罗伯斯庇尔→马克思→列宁。1990年代王元化重估卢梭《社会契约论》,不仅痛感《社会契约论》所无限弘扬的"公意"神话,在世界史上激化了1793年及1917年大革命的负效应,而且确认,1966年前后大陆所横行的极左思潮,其根子亦刻有卢梭"公意"的胎记。这客观上提醒后学,还应有另外一条与中国的连线:从洛克→密尔→严复→张奚若→顾准→朱学勤→王元化。这就是说,王元化重估《社会契约论》对中国思想的意义,拟不低于密尔在1859年撰《论自由》,严复在1903年译《群己权界论》。如果说密尔是从罗伯斯庇尔的血案中抢救出曾被卢梭"公意"所吞噬的个体人权意识,那么,王元化则是把严复所珍重的密尔的那份正义的睿智,重新转赠给他的祖国。思想史,务必历经一个个弘毅担当的人格中介,才得以流芳千古。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精简机构”已提上议事日程。为此,批判地吸收借鉴前人的有关思想,无疑是有益的。我认为卢梭对国家机构的设置曾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本文就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谈起。社会契约,卢梭称为人民自身间的一种结合行动,由之而产生国家;人民主权,卢梭定为其理想国的根本原则,由之而体现“公意”。卢梭认为,国家的政治包含立法和行政,“在立法权上人民是不能被代表的;但是在行政权上,则人民是可以并且应该被代表的。”(卢梭《社会契约论》第126页,以下同  相似文献   

4.
文章具体剖析了卢梭的充满浪漫主义的反叛精神、人民主权理想、公意统治权等政治哲学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揭示了卢梭政治哲学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五)把王元化反思卢梭"公意"说,放在顾准后边讲,是合适的。这不仅因为"公意"说和"直接民主"说是《社会契约论》具有对应性的双重构成;也不仅因为顾准的"直接民主"批判,要比王元化反思"公意"说早了近20年;更要紧的是因为,"直接民主"说所深蕴的、堪称隐患的巨大政治悖论,也同构性地幽闭在"公意"神话中,  相似文献   

6.
吴永华  傅长吉 《前沿》2010,(5):9-12
德拉.沃尔佩一方面将自由等同于伦理的和形而上学的前提,另一方面将保障自然自由的契约平等等同于人为的和法律的平等,以此论证卢梭关于自由和平等原则的解决方法是先验的,并且已在历史上被资产阶级革命耗尽了。这是对卢梭的一种偏误解读。事实上,自由和平等是卢梭试图对真实历史事实的再现。而自然状态的一去不返导致卢梭借助于理性普遍化自身的公意原则实现道德自由和道德平等。但是,对于卢梭而言,自然仍高于社会。因此,法国大革命的责任并不在于卢梭,而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也并未被耗尽,只是在法国大革命后它们被更加温和地讨论着。  相似文献   

7.
英国、美国、法国都是典型的西方民主制国家,但三国政治制度中的政体设计却各有不同,分别成为了议会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的典型代表,反映出三国不同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传统对政治上层建筑的独特影响。同时,作为西方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三国政体又共同体现了西方政治思想中权力制衡的经典理论,只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具有了不同的形式,而探寻这种不同与相同的关系,可得出有益于中国政治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马勇 《思想战线》2016,6(5):137
政治体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哲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卢梭在提出民主共和国的政制方案后,在《论战争状态》一文中,讨论了政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卢梭在第一部分驳斥了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论,因为霍布斯的理智设计方案恰恰为主权者的绝对权力奠定了基础,导致绝对主权者以国家理由为借口滥用武力。卢梭修正了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论,将法律和武力的正确运用奠定在公意之上。在第二部分中,卢梭描述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处境,并着重论述了国家间的战争状态是什么。卢梭接着论述了他所构建的民主共和国如何能在这种处境中生存下去。但是,卢梭的公民社会契约论为永久和平提供了理论可能,康德的永久和平设想就是其逻辑结果。  相似文献   

9.
法国特色:半议会半总统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绍春 《岭南学刊》2003,1(1):93-96
法国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重要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法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具自己的特色 ,其从本国历史和实际出发而设计的政治体制尤其引人瞩目。本文拟对独具特色的法国半议会半总统制作些初步考察。一、半议会半总统制的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时 ,大革命尚在进行之中 ,国家政治制度的设计还不是十分周密 ,宪法规定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是立法会议 ,最高行政机构是执行会议。l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宪法规定 :国家实行总统制 ,总统是国家元首、行政首脑和军队统帅 ,总统不对议会负责。正如马克思指出的 :法兰西第二共…  相似文献   

10.
萨托利在《比较宪政工程》一书中详细比较了总统制与议会制的优劣,他认为总统制和议会制都是单引擎的机器,两者都存在缺陷。他以半总统制为基础,试图设想一种带有两个引擎但两者相继发动而不是同时发动的交替式总统制。基本意思就是让议会制受到被总统制取代和更替的刺激或惩罚:只要议会制能够运转就让它继续存在,如果议会制不符合既定的标准,议会制的引擎就要立即关闭,而由总统制的引擎代替它。  相似文献   

11.
代华琼 《前沿》2012,(13):58-59
法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卢梭在批判洛克和孟德斯鸠的政治秩序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为了保护人民权利,建立新的政治秩序的思想。在我看来,卢梭主要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由而平等的权利,设计出了一整套政治秩序:公民通过社会契约,结成一个政治共同体,在这共同体内,第一,最高的指导原则是公意;第二,人民享有主权;第三,在政治体内保持权力平衡;第四、人民有权反抗暴政。这样的政治秩序不仅能保障人民的财产与安全,而且能保障人人享有的自由而平等的权利,是一个自由而平等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2.
人民主权原则认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国家的主权者,只能是由缔约者个人组成的共同体──人民,所以,国家的统治权应该由君主手中转归人民手中。这一理论是先由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和卢梭提出,理论基础是“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它成为近代宪法原则之一。这...  相似文献   

13.
天人合一思想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该命题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使得传统中国的权力始终朝着集权的方向发展。“天人合一”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立宪运动也产生了影响。正是基于该思想,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设计了一个集权的“万能政府”。由于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支配作用,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终归失败。从中可知:我们不能忽略传统文化对舶来宪法的重构。  相似文献   

14.
公意是产生于公域的,所以,公域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公意的主体必须“公共人”,公意的对象必须是公共事务,公意的内容因人们对公域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人们的公共需要不仅是公意产生的道德动力,而且也是公意发展的道德动力.公意既要实现公共利益又要保障个人权利不受侵犯.最后,公意必须通过“话语”讨论来达成.  相似文献   

15.
总统制与议会制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统制是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它产生于十八世纪美国,后来发展到其他许多国家。不过,总统制并不是有总统的国家就是总统制国家。因为德国、意大利及法国等都有总统,但并不是总统制国家。总统制国家有自己的特征。美国是当代实行总统制的典型。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都有不少国家实行总统制。如巴基斯坦、埃及等÷据1982年统计,全世界有84个国家实行总统制。欧洲主要实行内阁制,而其他洲的一些国家主要实行总统制,有些欧美国家的制度实际上是军人独裁,总统权力无限,甚至可以解散议会。德国有总统,但不是总统制,总统权力是礼仪象征的,实际权力很小。  相似文献   

16.
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比同时代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更富有激进性。为了追求真理,卢梭一生都在四处逃亡。本文特向读者呈现出他的生平、著作和主要思想,以便使读者对作为哲人的卢梭有一定了解。  相似文献   

17.
徐琳 《理论月刊》2006,3(6):49-51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的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卢梭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这两部著作中。本文从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民主等四个方面对卢梭的思想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李金红  雷国新 《理论月刊》2003,(11):109-112
本文采用“集权政治解体—重构”的分析框架,对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作了一些尝试性的探讨。文章认为旧王朝体制对现代化因素容纳能力有限和西方文明扩大了中国制度选择集合是导致中国集权政治解体与重构的原因所在。集权政治的解体与重构经历了地方离心势力的形成和迅速崛起、传统集权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过渡与受挫和集权政治的重构三个阶段。集权政治的解体与重构完成了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演变,但其艰难曲折的历程也延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卢梭问题     
[德]恩斯特·卡西勒著,[美]彼德·盖伊编,王春华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9年1月版历来对卢梭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宗教思想的研究认为,卢梭思想中有内在的矛盾和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卢梭的《爱弥儿》虽然长期被视为教育论著,但是无论从卢梭本人的观点还是从其本身的意义来看,它都应当同时被视为一部严肃的政治哲学著作。卢梭以自然人性在社会中的培育和保持作为公民人格教育的关键,并以其整全性作为良善政治的合法性基础,这种建构路径不仅使《爱弥儿》与卢梭其他主要著作之间形成紧密的内在联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之与《理想国》所描述的古典公共教育形成对照呼应。这种对比意味着应将《爱弥儿》置于更为广阔的古典政治哲学的视野下进行解读,借此发现卢梭思想中的潜在问题及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