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的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后很长时间内,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基本上以计划经济、公有制、按劳分配为特征。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升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认识上的又一次深化,理论上的又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社会理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和实践,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再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党对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化社会主义认识获得的重大认识成果,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贵的理论品质。这一重大论断不仅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开辟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于钦读 《奋斗》2007,(3):7-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这一判断,深刻揭示了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又一次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认识成果。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胡锦涛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再到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渐深化。这一接续探索的认识过程,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统一,体现了基本价值理念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以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普遍到特殊、从共性到个性,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认识成果。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胡锦涛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再到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渐深化。这一接续探索的认识过程,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统一,体现了基本价值理念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以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普遍到特殊、从共性到个性,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吴轩 《党建文汇》2001,(3):24-24
首先,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改革实践过程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问题;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的深刻认识,有力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坚定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科学预测是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艰辛探索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定位与概括;江泽民关于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化与创新;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科学论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整合与拓展。实践永无止境,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罗帆 《党史文苑》2008,(2):49-50,5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化社会主义认识获得的重大认识成果,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贵的理论品质.这一重大论断不仅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开辟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要结论,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性质和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丰富和发展。社会和谐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因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状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思想将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深化了我党对“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和理解;首次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科学论断;追求公平正义拓宽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开篇就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同时还指出:“任何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一认识,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事物、特别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又一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现实任务、实践要求的新认识,形成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为逻辑起点的科学理论。以人为本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出发点和途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和归宿。深入探讨以人为本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社会主义,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正是在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过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中、放到当今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中、放到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加以正确认识和科学定位,是深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文化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理论探索。在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开展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制度规律性的认识,逐渐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决定》的这个重大判断,是我们党半个多世纪艰辛探索、不懈奋斗的实践和认识成果,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重要结论,是新世纪新阶段治国理政的科学理念和富民兴邦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必须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的高度,深刻认识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20.
张忠 《党建文汇》2002,(1):26-2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这一重要理论要求,是在认真总结马克恩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的社会主义运动经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80年的斗争经验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执政经验而提出的。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理论要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