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雷山县上郎德村位于雷山县西北部,又叫郎德上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雷山县城15公里,平均海拔1091米。苗寨始建于元末明初,是个静谧的苗族村落,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芬的一天是从清晨6点钟开始的,她的家位于这座小村寨一隅,取名"田园农家"。这些年,一到七八月份旅游旺季,文芬家里几乎天天客满。一大早,她就要下地摘菜、养鸡喂猪,很多时候还要帮客人指路,为他们介绍这个小村。  相似文献   

2.
在苗族村民看来,鸡、鸟很难截然分开。在苗语中,鸡、鸭、鸟,有时为同一个词。他们认为,人类祖先是神鸡、神鸟孵化出来的,因而鸡、鸟是人类的祖先。苗族村民十分爱鸟,并由爱鸟延伸到爱树,形成别具一格的"鸟树文化",这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表现得尤为明显。郎德远自元末明初以来,村民即有朴素的环境保护意识,迄今森林覆盖率仍在75%以上。林茂鸟儿多,为造就"鸟树文化"提供优良的生态  相似文献   

3.
雷山:原生态文化旅游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雷山县按照“七个围绕(围绕旅游调整农业、围绕旅游发展工业、围绕旅游繁荣文化、围绕旅游完善交通、围绕旅游保护生态、围绕旅游建设城镇、围绕旅游提高素质)”的要求,以“一山两寨一线一中心(雷公山,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下寨,巴拉河沿岸民族村寨一线,县城旅游服务中心)”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台江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7%以上,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美誉。生活在这里的16万苗族同胞至今保留着古老的文化样式,苗族传统文化中的特质要素齐全,堪称为活态的不可多得的苗族文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徐德贵 《当代贵州》2023,(25):44-45
<正>于穷乡僻壤、百废待兴的一道难题上落笔,经历30余年的奋斗,海雀村从此荒山褪去,绿色袭来,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位于毕节市西北部高山上的一个苗族村寨,是乌蒙山区边远少数民族村寨的典型代表。“海雀”是彝族音译,意为“湖水浇灌的地方”。过去被称为“苦甲天下”,“海拔二千三,收入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地上矮矬矬”是这里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6.
杨玺 《理论与当代》2008,(12):48-49
黔东南苗族村寨依山而建,临溪而居,山中有林,林中有寨,构成了与天地对话、与自然和谐的景观。守护好家园,保护好苗寨的自然生态,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苗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苗族剪纸俗称"苗花纸""剪花""绣花纸",是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清水江沿岸及苗族村寨的一种民间传统文化的剪纸艺术。其构图反映了苗族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心理,反映了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对了解苗族历史、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具有"文字史书"的作用,被外界誉为苗族服饰、刺绣、挑花的蓝本和苗族服  相似文献   

8.
李丽 《当代贵州》2024,(16):16-17
<正>“老板,这条裙子有没有小码?”“老板,这件衣服怎么卖?”3月下旬,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雷山西江春花苗族服饰刺绣博物馆里热闹非凡,游客们挑选商品、试穿衣服、参观刺绣、体验蜡染……极具特色的博物馆被游客们挤得水泄不通。“最近游客都挺多的,平均每天接待游客约1000人次。”雷山西江春花苗族服饰刺绣博物馆馆长邰春花介绍。  相似文献   

9.
<正>他们的梦想,在40亩的茶山上,在方寸的酿酒锅炉里,在小小的织布机上……乡村振兴战略点亮了他们的梦,他们的梦共同托起了南猛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巍巍雷公山,海拔1060米的山麓上,近200栋苗族吊脚楼散落其间,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就坐落于此。这是一个古老的苗族村寨,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里也是苗族芦笙舞发源地之一,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芦笙舞艺术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风情旅游线东北部的三穗县,其苗族村寨习俗独具特色,别具一格。相距仅10华里的村寨各有节日过,且是一个接着一个,真可渭“五里各一俗、十里各一节、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丰富多彩的苗族风情,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情趣盎然的画卷。  相似文献   

11.
贵定定东乡党政领导干部分别把七个苗族村寨作为干部脱贫致富的重点帮扶对象,由一名乡领导联系一个村寨,确保为群众把实事办好。定东乡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大力推广杂交玉米种植、发展养殖业,为七个苗族村寨农民每户免费提供脱毒洋芋种50—100公斤,共达30吨,价值33000多元,使户均增收200—300元。乡里努力争取到贵州燃灯基金会资助3万元,贵新高等级公路指挥部资助1万元,乡财政挤出3万元,县教育局补助6万余元,在大兴寨建起一座新的教学楼,彻底改善了苗族学生入学条件。在县水电局支持下,投资6万多元,群众自己集资1万多元,乡政…  相似文献   

12.
贵州各地曾有各种会馆建筑数百座,至今尚存数十座。各省会馆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特点,而精彩对联堪称会馆文化的“点睛之笔”。万寿宫是江西会馆的别名。镇远万寿宫牌楼式山门楷书阴刻一副歌颂许真君的对联:“惠政播旌阳,儒学懋昭东晋;涤源平章水,道法永奠西江。”黔西湖广会馆三楚宫牌楼式山门镌刻三副对联,其一为:“庙貌控西  相似文献   

13.
萝卜寨曾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最大,最古老的黄泥村寨。在汶川大地震中,萝卜寨变成了废墟,如今,它已成为汶川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相似文献   

14.
永陵(俗称王建基)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墓地位于成都市中区的永陵东路,1942年发掘,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永陵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掘的最大规模的地上皇陵。陵园以其庞大的建筑、精美的石刻及巧夺天工的金银脱漆器和银制品吸引着海内外的众多游客,成都人也自豪地将永陵誉为“蓉城名片”。不过,让成都人甚感难堪的是:一条大煞风景的“臭水沟”居然在“名片”上依附了多年,从而让永陵“脸上”无光。元月8日,记者前往永陵博物馆,对此进行了专题采访。据在博物馆工作了近20年的办公室主任刘万中介绍:博物馆最初仅有十几亩地,几经扩建才达到如今占地面积54亩的规模。1986年以前,永陵博物馆周围全是农民的菜地,穿馆而过的污水沟当初是一条只有1米来宽的农民灌溉渠。1988年以  相似文献   

15.
罗小鹿  何广 《当代贵州》2017,(50):56-57
平塘县卡蒲乡地处“贵州南缘”,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乡,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中国传统保护村落” “贵州旅游小镇” “猴鼓舞艺术之乡”“省级示范小城镇”等美誉,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这里民俗风情魅力无穷,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毛南族被称为“踩着神秘节拍舞蹈的民族”,其传统民族“打猴鼓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汇》2008,(5):F0003-F0003
西安事变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69号,是在“西安事变”主要旧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专题纪念馆。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6月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7.
吴磊 《当代贵州》2010,(18):42-43
正安县常年在外从事劳务人员达18万人,年创劳务收入20亿元以上,并被列为“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以突出尹珍文化特色、弘扬尹珍精神的“尹姑娘·珍汉子”注册商标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  相似文献   

18.
黔东南州民族民间文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侗族的聚居地,居住着全国近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近一半的侗族人口,同时还有布依、水、壮、瑶、畲、彝等民族。这里的民族民间文化——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戏剧、曲艺、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工艺美术、民居、服饰、器具及传统节日、庆典活动、民族体育和民间游艺、民俗活动等等,积淀厚重,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异彩纷呈,是自治州的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黔东南州被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全球十个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9.
以美丽作答     
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江苗寨,是全国最大最典型的苗族吊脚楼聚居村寨,约有1000多户人家,被称为"西江千户苗寨"。在西江千户苗寨你可以看到独具特色的苗族建筑吊脚楼、绚丽的服饰、精美的银饰、多彩的刺绣、原生态的歌舞以及品尝香喷喷的米酒和味美可口的酸汤鱼。用余秋雨的话来说,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用美丽回答一切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书林漫步     
《苗族史诗通解》 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6苗族史诗又称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的“元典”,有苗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之称。《苗族史诗通解》是苗族史诗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今旦、吴一文父子共同完成,系吴一文主持的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苗族古歌通解》的最终成果,全书共70万字。该书被学术界称为苗族口头传统研究的扛鼎之作。其特点和创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