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差距拉大:西部地区发展现状 “七五”期间,全国GDP年均增长7.7%,其中东部年均增长8.4%,中西部地区年均增长7%,增幅差距为1.4个百分点。到“八五”期间,全国GDP年均增长11.7%,东部在16%以上,中西部仅为9%,增幅差距达7个百分点,比“七五”扩大了5.6个百分点。1978年东、中、西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为52.5:31.0:16.5,到1994年到为58.5:27:4:14.1,东部提高了6个百分点,中、西部分别下降了3.6和2.4个百分点。同期人均GDP的比例也由  相似文献   

2.
一、文化事业经费方面。1998年,东部地区各省(市)文化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平均每省(市)是2.83亿元;而西部地区每省(市、区)仅有1.07亿元,只相当于东部的38%。1998年,东部地区的文化事业费按人口平均为8.27元,其中上海达到了27.31元;而西部地区平均每人仅有4.56元,只相当于东部平均水平的55%。而广西、贵州、甘肃、新疆等民族省区1998年文化事业单位总收入都为负增长。199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新增藏量购置费为3.25亿元,其中东部地区占54%,西部地区仅占10.45%。全国公共图书馆新购图书700万册,东部地区占了58…  相似文献   

3.
中西部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历史上曾有过几千年的辉煌,为中华民族和世界文明作过重大贡献。但改革开放十几年来,虽说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佳绩年年有,但差距也跟着年年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由1980年的49.40下降到1994年的41.4o,中西部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978年分别为东部的89.8%和92%,1992年下降为693%和76.6%。可以讲,地下资源是东部劳、中西部富。而经济上是东部富,中西部穷。东部“贫闲的富饶”与西部“富饶的贫困”,二者并存的格局,是一种双重的错位。虽说错位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造成差距和错位的真正原因在…  相似文献   

4.
一、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八五”期间,在国民经济总体区域发展差异扩大的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总量及农民收入水平的差异也在扩大。1.东部与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八五”期间,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呈现依次递减的格局。1994年,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农村社会总产值分别占全国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3.8%、24.6%和11.6%。与1991年的情况相比,除东部地区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外,中西部地区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的下降幅度大于  相似文献   

5.
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西部的开发 ,并注意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尤其是“九五”以来 ,随着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明显减缓 ,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表现出五大经济特征 :一、中西部地区GDP增长速度加快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增速差距出现缩小迹象。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GDP增速差距由 1999年同期的 2 71个百分点减少到目前的 1 83个百分点。二、东、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2 0 0 0年第二季度东、中西部占全国工业增加…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任务.”在“九五”时期和下世纪初,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地区差距扩大的幅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并促使其朝着不断缩小的方向转变,从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是一条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集中反映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沿海与内地的差异上.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虽然各地区的经济实力都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但从提高和发展的程度看,中、西部地区却未能与东部沿海地区同步发展,处于明显的滞后状态.中西部同东部之间,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都在不断地扩大.  相似文献   

7.
“八五”期间,内蒙古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平均每年增长18.3%,比全国平均增速快5个百分点。然而,由于内蒙古财政收入基数较小,国家财政补贴定死不变,因此,内蒙古财政支出增长较为缓慢,平均每年仅增长10.9%,低于全国同期14.5%的平均增长速度.内蒙古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90年的1.8%降为1995年的1.5%,内蒙古人均财政支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1990年的20元扩大为1995年的119元。由于内蒙古财政实力相对下降,人均财政支出与全国差距扩大,造成内蒙古财政建设住支出下降,行政事业经费严重不足,不仅影响了全区…  相似文献   

8.
地区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不发达地区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国家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经济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东部地区由于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有利的地理环境,以及中央的“沿海战略”,率先启动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火车头”,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全国平均水平及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步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明显加剧,直接关系着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为此,中…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统一、造成东西部发展差距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各族干部和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为改变落后面貌,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西部地区以常规速度发展,远远赶不上东部地区快速发展。西部在全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出现下降趋势。从西北五省区来看,1978年人均国民收入与东部地区相比只差70元,到N92年已经扩大至960元。东部一些地方已经提前达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决议》指出,从“九五”计划开始,将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使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地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包括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7.45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8%;8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86%。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个地区都有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发展起点和条件的差异,地区之间的差距明显扩大了。这个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一、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亮起了红灯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以几个方面。 1.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1992年东部GNP平均增长达到18.37%,中、西部分别只有11.58%和9.23%。从人均GNP看,1992年东部人均GNP为1389.9元,而中西部只提高到796元和692元。珠海市人均GNP为28400元,而贵州省晴隆县只有331元,二者差距达到86倍。1981—1992年,中部同东部的相对差距由31.2%扩大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市场机制对地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入,而与此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速发展又与中西部内陆省份发展的相对滞后形成鲜明对比.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一个十分重要也十分敏感的问题,即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否会必然导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扩大?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这一问题,并将在此基础上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对策。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步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到底什么…  相似文献   

13.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东西差距拉大,据1997年统计,东部仅广东省的GDP总量达7315.51亿元,占西部10个省、市的6802%。从人均GDP水平来看,东部最高的上海市(人均25739元)是西部最低的贵州省(人均2207元)的11.66倍。东西差距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国家政治安定团结的重大问题。烟民经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合理交换和横向经济联合”。加强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和西部内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联合与技术合作,正是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两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中两部与东部的相对差距逐步减小,但是长期形成的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并没有明显改变.在国内生产总值、城乡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差距反而呈扩大的趋势。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之所以越来越大,除了地理环境、历史、人口、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9,(3):23-23
1.“此起彼伏”式的发展。纵观中国发展历史,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即每当某一地区(比如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之时,总会有一些地区(比如中西部地区)衰落下去。这种“此起彼伏”的现象.有合理和积极的一面,但如果任其发展,容易进一步拉大地区间的差距,影响地区间应有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张健  赵宁 《学习月刊》2010,(22):102-103
随着中部崛起提升为国家战略.中部地区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东部地区主要是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10个省市,土地面积9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9.5%,2008年人口为4.5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8.5%。  相似文献   

17.
统计资料表明,中西部经济发展与东部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种差距的背后是人才的差距,如2001年教育部所属高校有硕士、博士毕业生36806人,至当年6月底,就业人数36409人,其就业流向第一位是北京,占18.23%;第二位是上海,占13.70%;第三位是广州,占10.54%,三个城市所占比重达42.47%。中西部的人才流动现状不仅是“孔雀”东南飞,甚至连“麻雀”也东南飞,如西部某省中专毕业生1999年出省的占10.30%,2000年上升为16.44%。缩小中西部同东部的经济差距,关键在于构筑中西部人才发展平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一、遵循“克拉克”流动规律,构筑中西部人才发…  相似文献   

18.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据测算,“八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实际年均增长8.4%(199年预计为8%),与“七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3.7%的速度相比,增速明显加快、“八五”期间,预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4.2%(199年预计为5%),...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有的省区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了。与此同时,新疆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地域等原因,我区乡镇企业发展与全国相比,不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就发展速度而言,1992年新疆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则.5个百分点。1993年上半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个百分点,比中西部地区低40个百分点。就是说,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新疆不但与全国平均速度拉大了距离,而且与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也拉大了距离。造成差距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19年来,除少数几个年份外,中国的东西部发展差距一直呈扩大趋势,特别是从1992年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更是呈加速度扩大。对于这种扩大趋势,我们应当有这样几个判断:(1)差距扩大是一种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不是什么坏事;(2)差距扩大不是马太效应式扩大,而是非马太效应式扩大,不是两极分化式扩大,而是先富后富式扩大,不是东部牺牲西部式扩大,而是东部快于西部式扩大;(3)东西差距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东富西贫的经济格局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4)东西差距过大会带来一系列矛盾与问题,西部的长期落后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