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宁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新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西宁市以干部制度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全市党政机关科级干部中推行了竞争上岗制度和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工作;建立了干部考核机制,突出了对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加强了干部监督管理,建立了干部诫勉谈话、离任审计、重大问题向组织回复反映等制度;推行了干部试用期制、任前公示制,提高了群众对干部工作的参与程度;稳步推进了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信息频道     
海西州:干部选拔由“相马”向“赛马”转变。海西州以扩大民主、完善监督、促进干部能上能下为着力点,紧紧围绕海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全州加大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和推行科级领导竞争上岗工作的力度.赢得了全州广大干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2007年以来.先后2次面向全州公开选拔了15名副县级领导干部,通过公开选拔或竞争上岗方式产生了46名科级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3.
报刊博览     
红绿灯·今年干部制度改革重点确立曾庆红说今年的干部制度改革,要重点从两方面努力。第一,进一步理清思路,制定今后一个时期干部制度改革的总体规划,加强宏观指导。第二,围绕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重点推进以下几项改革习、大力推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逐步提高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比例。2‘结合机构改革,在党政机关推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3、扩大党政领导干部公示制试点。4、继续推行任期制‘聘任制和试用期制。5‘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在推进上述改革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工作的力度。徐探摘自(陈奎)审计署颁…  相似文献   

4.
南方 《党建文汇》2001,(5):13-13
近年来,海口市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面完善“三个延伸”.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一是公开选拔工作由企业向党政机关延伸。从1987年开始,海口市就面向全国公开选拔海口罐头厂、市工业开发总公司、市城建总公司等企业领导,在总结企业领导公开选拔的经验后。于1991年开始,逐步推行公开选拔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公开选拔工作由一般干部向领导干部延伸。  相似文献   

5.
信息广角     
最近,西宁市委批转了市委组织部《关于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了新的举措:一是建立健全公开平等择优的用人竞争机制。制定了选拔任用干部的实施意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以增强透明度;进一步推行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科级干部轮换及竞争上岗制度。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  相似文献   

7.
当前,许多党政机关在干部选拔任用、人员定岗分流中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推行机关干部竞争上岗,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拓宽了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有力地推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但笔者发现,一些地方在推行竞争上岗中,违背了竞争上岗的方针和原则,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有的把竞争上岗视为民主选举,实行“以票选人”,一切以群众说了算,背离了党管干部的原则;有的把竞争上岗作为任用干部的惟一形式,不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有的忽视了对机关干部的教育引导,一些机关干部动机不纯,心理准备不足,在竞争中…  相似文献   

8.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山西省推荐领导干部工作规定>等三个规定对我们公开选拔各级干部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当前,做好各级干部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应当严格按照条例和规定,把握重点环节,确保选拔质量一是充分认识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性;二是确保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方案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三是确保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过程的公开性和民主性;四是严格制度,确保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干部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党建》1998,(9)
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近年来,许多地方和部门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在运用竞争上岗的方式做好干部的选拔任用、职位轮换和人员分流等项工作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实行竞争上岗是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一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许多党政机关在干部的提拔任用、轮岗交流、人员分流等工作中,积极推行了竞争上岗。但一些单位在竞争方法、评判标准等问题上,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有违竞争上岗的初衷。笔者认为,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理,正确处理竞争上岗工作中的几个关系。一是"唱"功与"做"功的关系。一些领导过分注重演讲答辩在竞争上岗中的作用,把竞争上岗权当演讲竞赛。他们以干部的语言表达能力取代实际业务能力,以"唱"功替代"做"功,让那些能说会道而实际能力平平者钻了空子,一些敏于行而讷于言者只得名落孙山。诚然,演讲答辩是竞争上岗中的…  相似文献   

11.
玉树州委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按照《玉树州于部年度考核办法》,对7名作风不实、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乡镇领导干部做出了降职降级处理。同时,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近两年,在全州范围内公开选拔县、科级领导干部12名,对76名县、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公示,对37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相似文献   

12.
《求贤》2012,(12):30-31
多年来,红桥区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新一届区委产生以来,把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力抓平,制定出台了《红桥区关于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区委管理干部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比选、差额遴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四举并进,努力提高竞争性选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巢湖市结合实际,围绕贯彻中央《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等五个法规文件,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建立健全“六项机制”,将全市干部制度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从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入手,着力建立健全竞争择优机制。市委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工作,大力开展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  相似文献   

14.
《求贤》2012,(4):6-10
按照中央要求,近年来各地备部门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深入开展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等竞争『生选拔干部工作,赢得了干部群众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据统计,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通过竞争性选拔产生的厅局级以下干部达234万名。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显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连续多年被评为最有成效的干部人事制度改...  相似文献   

15.
宾川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创业环境。创新竞争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建立完善了大中专毕业生竞争上岗就业机制,从2001年开始,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包分配"的传统模式,实行"凡进必考",并不断完善招考录用各环节的工作,共有892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2000年,采用公开推荐和考试考核相结合的"一推双考"的形式面向全县公开选拔了6名副科级干部。2001年,在县乡党政机  相似文献   

16.
从对全国部分省市的干部工作进行走访调查中不难看出,各地在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行并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公推竞职等竞争性选拔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方式、方法,并在技术方面更趋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但在调查了解中也发现各地竞争性选拔工作的方法和技术不同程度地显露出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逐渐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进一步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拓宽了干部选拔渠道,创新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但与此同时,由于考试机制还不够完善,如果完全以考试成绩高低取人,看似公平,其实会为一些“考试专业户”所利用,影响了公选干部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莱西市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发轫于公开选拔。公开选拔制度的核心价值——公开、公正、民主、竞争、择优,体现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代表着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近20年来,公开选拔经历了从实践摸索、经验推广到制度推行的发展过程,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这必将推动公开选拔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始终围绕扩大民主方向扎实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各地各部门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方面进行大量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扩大民主的各项举措,已成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在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中,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民主、公开选拔干部方式,是干部群众认为最有效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同时必须看到,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00,(2)
第一’,进一步理清思路,制定今后一个时期干部制度改革的总体规划,加强宏观指导。第二,围绕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大力推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结合机构改革,在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扩大党政领导干部公示制试点;继续推行任期制、聘任制和试用期制;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工作的力度,还要特别强调,认真做好新形势的老干部工作。今年干部制度改革重点从两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