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生就业难及女性劳动价值的评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朝产业化方向发展 ,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上大学难的紧张状况似乎得到有效缓解 ,甚至在部分地区已不再成为问题。然而 ,与之相对应的新的问题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 ,而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 ,不论什么类型人才交流会 ,总有招聘单位提出“不要女生”。女大学生就业难本质上反映了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其前提在于社会对女性劳动价值缺乏整体认定。“女生就业难”的社会根源  大学生曾经被冠以“天之娇子”。这一称谓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他们毕业后 ,不论男生女生 ,…  相似文献   

2.
脱衣量三围     
报载:武汉一位女大学生在应聘礼仪小姐时遭遇性骚扰,被一名男子要求脱衣量三围10多分钟。事件发生后,读者议论纷纷,有谴责男子无良的,有责备女生轻薄的,但少有对发生在招聘过程中的诸如此类  相似文献   

3.
李宽定著长篇小说《浪漫女神——和一个不安分男人的不安分灵魂》,载《文学四季》1989年第2期(夏之卷).这是一篇什么样的作品呢?该刊的目录和该文的前言作如是的"点睛"评价:"这里着力刻画了一个不羁的新潮女性,当代的女大学生.她和一个中年男作家之间无法自己的感情纠葛又难以形容的灵魂碰撞.写来传神入微,是一部极富可读性的精美之作."读罢全篇,不禁掩卷思索:《浪漫女神》呈现给读者的是什么样的新潮女性?这样的女性形象是否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它在广大读者中尤其是大学生中将产生什么样的导向作用?作为一名青年工作者,我作了一番思索之后,又与一些同行和一些大学生(包括女大学生)作了探讨,感到这篇作品总的情调不高,其功能至少不利于读者尤其是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4.
巧对张之洞 清朝光绪年间,孙中山由国外归来,途经武昌,想见一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他走到总督府前,递上名片,上写“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门官将名片呈给张之洞,张看了很不高兴,问“来者何人?”门官回答:“是一儒生。”张之洞便在名片上写了一行字,交门官退回。孙中山一看写的是:“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微微一笑,也在名片上写了一行字:“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再请  相似文献   

5.
正女大学生的自我身份认同:女生、女性、女人、妇女?宋少鹏:今年3月7号高校女生节的横幅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全体表示认同),某种程度上,舆论呈现一边倒的批评。我们发现其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作为这场剧目主角的学生的声音很少。《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发起这个座谈会,真诚地希望能  相似文献   

6.
东晋干宝《搜神记》:豫章新余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注,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娶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相似文献   

7.
李丽 《前沿》2007,(9):104-106
性别意识中一些特定观念对女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具有消极影响,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女大学生性别意识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女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从两性的特征入手。在教育的内容上,首先应进行"女性主体意识"和"四自"的教育及现代女性健康生活与生存的科学常识的教育等。在教育方式上,可通过开设专门的女性学课程、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女性专题讲作、组织社团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8.
北大女生公开拒绝选美,显示了20世纪90年代知识女性的骨气,被传为美谈。然而时至今日,情形却发生了变化,在近几年举办的各项选美比赛中,女大学生频频亮相并屡屡得奖,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从“拒绝选美”到“参与选美”,不仅折射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也渗透了“美女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山上大学了! 消息传出,人们无不为之惊讶:在射击运动中步步登高的她,为什么突然弃枪习文,她就读四川大学后的情况如何?她为什么选择学习经济学?人们在关注着、谈论着……去年11月的一天,我访问了这位世界冠军。 看惯了身着运动装、头戴遮阳帽、矫健英武的张山,再在川大校园乍一见她收腰皮衣裹身,牛仔长裙及地的装扮,几乎令人不敢相认。的确,她已少了射击场上女枪手的锐气,而多了女大学生的文静、妩媚。齐耳  相似文献   

10.
治国平天下请从修身始高玉玲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男一女正吵得热闹。女的是大学生,可能坐得不舒服,她把挎包放在位子上,自己站一下。不料一男子捷足先登,一屁股坐了下去,口角便开始了。女大学生音高八度,振振有辞。她认为位子本属于她,自己不坐,可以放包。男的...  相似文献   

11.
邓云 《青年探索》2007,(4):87-90
目前高等学校的各个层次的在校女生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大致是在18岁至28岁之间,正是婚恋观逐步走向成熟的年龄。婚恋观关系到女性一生的幸福,值得关注思考。文章以相关的社会调查为出发点,探讨女生婚恋观的特殊性,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在校女大学生婚恋问题要进行人文关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郭月莲 ,乃黑龙江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机关后勤部门中 ,她是唯一的一名女性局长。  第一次见到郭月莲 ,是在中国最冷的城市哈尔滨 ,郭月莲脸上却绽开着热烈的笑容 ,迎接着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的理事和与会的代表们。记者在比肩接踵的来宾行列 ,接过郭月莲的名片时有点惊诧 :上边不仅写着办公室的电话 ,连她住宅电话也印得明明白白。我禁不住对这位擦肩而过的女局长肃然起敬。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曾说过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陌生的女局长 ,你的心真象美丽的松花江那样坦荡…  相似文献   

13.
每临毕业分配之际,大学校园里便热闹起来,大学生们四处奔波,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一阵忙碌之后,许多女大学生常发出“我要是男生就好了”的哀叹。为什么一定要是男生呢?女大学生首先是女性,然后才是大学生。作为女大学  相似文献   

14.
这是发生在上海的一出令人心酸的荒诞剧,一个到上海打工的打工妹,和上海的一男子结婚后,发现丈夫没有生育能力,竟利用自己开发廊的机会,勾搭上一中年男子,借他的“种”,使自己受精怀孕后生下一男孩。结果其丈夫难以接受这一事实,和她离了婚。独自带着小孩的打工妹,生活失去了依靠,无奈之下只得状告到法院,诉请孩子“他爹”承担抚养责任。 打工到上海,嫁给上海人   吴萍从小在四川农村长大,一直没有出过远门。由于家境贫寒,她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在家务农。 1991年初,不满 20岁的她决定像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到外面去打工…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5月21-22日,由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性别研究中心/性别课程中心、韩国启明大学女性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北京世妇会+20:女性在行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以及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从法律政策、历史文化、家庭生活、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围绕职业女性、老年妇女、女农民工、女大学生以及同性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华中地区一高校,采用顺序式解释性混合研究设计来探讨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男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期望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深度访谈资料,本文认为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与大学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发现:即使受过高等教育,大学生仍然持有一些传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如他们认为男性应该主要承担养家户口的责任;而女性则无须承担此责任,她们成家后的重心应该在家庭上。最后,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来讨论此结论: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角色分工观念的影响;传统文化关于性别观念的复兴以及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中国青年报》披露了一桩新闻:湖南岳阳市环卫处安排一名女大学生当厕所收费员和保洁员,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女大学生竟处之泰然,毫无怨言…… 一些人为之愤愤不平: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分子身价倍增的今天,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却被推上从事简单劳动的岗位,这不是作践人才吗? 更多的人则困惑不解:文凭并不能代表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难"与理想持平,求职过程"难"获尊重礼遇,薪资待遇"难"与能力对应,工作地位"难"与男生平等。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相关保障措施的乏力、社会责任意识的欠缺、女性生理心理的特征是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女大学生就业氛围;完善保障政策,保护女大学生就业权益;优化培养结构,增强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岗位;强化自强意识,拓展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等,有利于改善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推销     
星期天独自在家看书,还没翻上几页,突然听到一阵门铃响,开门一看,外面站着一个提挎包的陌生人。 见人满脸疑惑,陌生人自我介绍说:我是新奇产品的推销员,我们厂最近研制出一种能够改变人心情的气体,只须往头上轻轻一喷,就能达到客户所需要的效果——涌苦的可以变快乐,空虚的可以变充实,怯弱的可以变坚强……因为是在推广期间,每次只收成本费十块钱,不想试试吗?  相似文献   

20.
关于女性自立创业理念与机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挑战传统:妇女自主创业面面观》(以下简称《挑战传统》)一文指出当今中国社会已崛起一个女性创业者群体。女性自立创业增加速度如此之快,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女性自立创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一股新潮流。女性创业的增加是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必然结果,正如《挑战传统》一文所说,妇女就业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越来越多的妇女闯入了昔日男子的传统就业领域,挑选了对她们曾是禁区的择业方式,即自办企业。从上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妇女自营就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