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化转换的中心问题是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转移。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背景不同,劳动力转移的道路、方向、模式也不尽相同。应借鉴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教训,探寻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道路,这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丰富,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必然面临农村劳动力过剩和过剩劳动力转移问题。然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基于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并不顺畅,除传统制度因素外,直接因素是大量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和用人单位之间供求信息不对称,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合理整合和有效配置。因此,基于经济人假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视角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寻求经济法规制框架,这既是经济法的现实使命,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流失对农村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流失引发了农村人力资源配给结构的失衡,增加了农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整体难度。这就要求从遏制劳动力流失这一关键环节入手,有针对性地引导农村劳动力在本地消化,支持返乡人员的本地创业,着力优化现有的产业结构,寻求产业运营模式的渐进革新,从而充分推动农村社会的转型升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能力的分析与建议——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后10余年间,我国城镇化率将以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推进。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接近60%,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城镇化高速推进的过程中,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问题尤其重要。以"非农就业能力"为视角,分析了贵州省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现状,探索了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的发展 ,农村的变迁 ,农村人口的迁移 ,是城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近代社会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在不断减少 ,农村劳动力的闲置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而城市的发展 ,又成了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客观要求。因此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这就自然会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取得明显增长。但随着市场经注济的发展,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其背景一是由于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低迷,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粮价的下落、农业成本上升、农民收入减少、影响了农民产粮积极性,这是形成劳动力转移的外在动力;二是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所需求的劳动力也相应减少,成为劳动力转移的推动力;三是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难以容纳农村人口自然增长需求;四是城乡差距的客观存在,广大农民渴望提高生活水平,这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的内在动力。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采取措施,从80年代开始组织劳务输出,推荐1987年  相似文献   

7.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这方面日本已经走完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道路,积累了许多经验,也留下了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所谓农民市民化就是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就是减少农民,降低农村人口比重,增加城市人口的过程,因而农民市民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城市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不等于农民市民化,而要实现农民市民化,必须先有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  相似文献   

9.
杨云 《中国妇运》2008,(3):37-3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为妇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河南是农业大省,近8000万人口生活在农村。建设惠及近一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河南又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大省,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已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台州市农村外流劳动力现状调查及思考台州市委宣传部课题组改革开放19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这是一个令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有关研究大多侧重于全国性总体描述,缺少地区性典型调查。本课题组选择了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台州市为研究对象,并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经进入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时期.这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自由、有序地流动,影响、制约农村劳动力能否流动以及如何流动的关键是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建国以来,基于时代要求和发展理念的变化,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经历了允许农民自由流动、严格控制农民流动、引导农民就地转移、支持农民工异地流动、引导农民工市民化等诸多反复与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表现很不均衡,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峥 《新东方》2007,(4):10-12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农村劳动力不同于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是指从事广义农业的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是按照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的性质来划分,而农村劳动力是按照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的地域来划分的,其数据范围要比农业劳动力广泛,既包括农业劳动力,也包括农村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在绝大多数的文章和书籍中,经常把两者通用,本文所探讨的农村劳动力如不作特别说明亦是此意。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现实矛盾我国目前的农村,一方面是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力在企盼和寻找出路,另一方面,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对劳动力的容纳量又十分有限。这是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无论向哪一方倾斜,都会失去劳动力流转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据通州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7个乡镇的统计,截至2002年3月底,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1.91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有转移意向)1.36万人,占11.4%。这只是存量,从增量来看,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预计每年还约有1900名(满18周岁)新增劳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卫星城周围的村庄会逐步纳入城市发展建设范围,大规模的旧村改造还会使一批农民失去土地。因此,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任务会越来越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关系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2002年,  相似文献   

15.
苏剑近期在《广东商学院学报》撰文认为,准确判断我国农村的就业形势,需要解决三大难题:其一,农村到底有多少劳动力?城镇劳动者一退休,就不归入劳动力之中,概念比较清楚。农村不一样,农民没有退休这一说法,无法跟城镇劳动  相似文献   

16.
四面八方     
河南省汝州市代表建议助推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上台阶针对人大代表建言市政府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工素质这一情况,河南省汝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学校主办、社会补充、政策扶持、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大中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劳动力的相对过剩,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却乏善可陈。然而,常平演绎的劳动力"逆向"流动,却让人们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07,(4):12-13
调查显示,虽然我省农村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省劳务输出人数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的数量仍有较大的差距,到2006年底,我省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868.5万,尚有5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村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的任务十分繁重。目前,我省农村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一是农村劳动力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面对城乡劳动力的供给压力、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县域经济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等问题。文章探讨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人力资本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任新民 《思想战线》2003,29(5):78-8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已逐步显示出其资本化的趋势。这集中表现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广泛化,形成的多样化,使用的社会化及管理的法制化,适应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人力资本趋势需要加强竞争中的平等权,流动的合法权,权益的保护权,社会保障中的享受权,政治的参与权的研究,增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法制意识、信用意识和社保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