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华北事变以来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和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名义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发表在10月1日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宣言中提出了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的主张。它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推动了全国团结抗日潮流的发展。身在抗日游击战争前线的东北党组织受到莫大鼓舞。根据《八一宣言》的要求,从是年冬开始,在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抗日联军陆续着手组建。1935年10月,吴平在海参崴主持了部分东北抗日联军…  相似文献   

2.
共产国际七大确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政策后,中共代表团随即在《八一宣言》中提出了"反蒋抗日"的统一战线思想。这一思想传达到中共中央后,中共不失时机召开瓦窑堡会议灵活地接受了上述思想,及时巩固与发展了《八一宣言》的重要思想与精神成果。与此同时,共产国际和中共代表团又对这一方针进行了细微的修订。  相似文献   

3.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展和巩固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全程参与了《八一宣言》的酝酿、起草和讨论,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了大力宣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好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争取和团结了社会各界人士和国民党上层人物,扩大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猛烈抨击汪精卫之流的汉奸卖国罪行,对蒋介石集团采取了既团结又斗争的方针,及时有效地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4.
日军侵华使中国国内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步取代国内阶级矛盾而转化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出《八一宣言》,提出“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抗日救亡主张。同年底,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和总策略。中共中央北方局遵照中央指示,迅速在华北以及西北、东北等地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其中,除中共中央直接与西北地区国民党党、政、军等各地方势力开展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北方局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也与张学良东北军、杨虎城十七路军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关系,对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一方面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客观走向;另一方面也与共产国际在总体策略上的重大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后期,共产国际提出"第三时期"理论,"左"倾思想在共产国际占据了上风,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共产国际的世界战略开始转变,对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提出与确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一)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者、组织者,而且是它的无可争议的领导者。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根本特点。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就高举起了抗日的旗帜。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以促成全民族的抗日为主要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对日宣战的宣言、通电,提出“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主张,在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怒潮。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相似文献   

7.
《人事天地》2011,(8):53-53
1933年6月2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纪念1927年8月1日的南昌暴动,已确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的日子。”而后,  相似文献   

8.
一、“文化多样性”与“多元宗教观”的确立“文化多样性”(Cultural Diversity)是“二战”以后确立起来的政治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11月2日在巴黎举行第31届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其中第一条说:“文  相似文献   

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在于:正确处理当时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把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统一战线学说和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继承和坚持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策略和政策;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把抗战和民主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条件;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总结回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弘扬爱国主义,坚定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皖南事变前后,共产国际在思考、处理中共与国民党关系问题时,中心是力图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致发生破裂。在这一段时间,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之间的配合是比较好的。共产国际在方式上注意进行原则指导,发出的指示多是以建议和提醒的口吻,不像过去以僵硬的命令口吻。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的指示是尊重的,对共产国际有不同意见,多解释,并及时通报情况;在执行时,不像过去那样采取机械的教条的方式,而是从实际出发,尽量吸取其合理、正确的部分。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是共产国际积极指导,中共中央尊重共产国际的指示,两者之间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