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耶克、弗里德曼的理论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矛盾,他们一方面主张市场经济体系是一种建立在自由交换基础之上的经济体系,是一种没有强制性权力关系的经济体系,另一方面又主张只有市场经济体系才能将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分开,并使经济权力得以对抗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2.
宪政与权力     
孙守明 《法制与社会》2010,(12):158-159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它善的一面,也有它恶的一面。权力的双重性对社会和个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权力可以分为个人的、少数人的、和多数人的权力。宪政与权力与有着紧密的联系,宪政总是围绕着权力运行的,没有权力也就没有所谓的宪政。宪政的两个特点就与上述权力的性质和分类有关。宪政的两个特点是:一是宪政有一个从只注重控制国家权力到扩大国家权力再到限权的发展阶段,第二个特点是少数人的权力进行控制到对多数的权力控制再到对双方的权力但主要对多数人的权力进行制约的同时适当保护少数人的权力的阶段。本文就是从这一角度来论述权力与宪政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阐述权力商品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着重探讨了权力市场化的外在特征以及权力商品化与市场化的基本成因,最后阐明公共权力商品化与市场化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4.
周淑真 《中国监察》2013,(23):52-53
首先是明确权力界限,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其次是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5.
权力具有“双重性”,即权力可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以为个人谋私利;权力可以造就人,也可以腐蚀人。当前,社会公共权力的异化,其核心都表现为权力腐败。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建立与完善执政权力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对高层权力、高级干部的监督机制,是消除权力腐败,保持执政廉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权力的多元化与社会化   总被引:114,自引:0,他引:1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国家与社会一体化的局面已逐渐被打破 ,同时又出现了社会多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 ,国家权力不再是统治社会的唯一权力了 ,人类社会出现了权力多元化和社会化的趋向。权力多元化是政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权力社会化则是权力人民性的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这要求人们不仅应具有权力的国家意识 ,还要有权力的社会意识和世界意识 ,人类要为建立实质的法治国家 ,促成民主的法治社会 ,最终实现“大同法治世界”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7.
如果在社会变革时期的民主社会中,存在着许多冲突的价值观,那么议会就会扩大它的权力,如果社会和谐和价值观一致,那么权力就会向以专业技术为特征的官僚机构转变。  相似文献   

8.
权利社会与权力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揭示权利本质的基础上,通过对古代权力社会的对比,得出当今社会是权利社会的结论.权利成为人们生活的基础和核心,人的一切活动既基于权利开展,又以权利为归宿.紧接着,试图从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找到在权利社会中如何进行权力配置的切入点.权力来源于权利,权力的初衷是对权利的保护,而权力的不合理设置也会导致侵犯权利,它们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对权力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在明确控制权力的指导思想下,要合理的配置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之间的权力.  相似文献   

9.
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在管理社会事务的过程中,既要相互配合又要凸现各自独特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文化的转变时期,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许多现实问题的出现,表明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在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中存在不协调的问题。本文试对现状加以分析,提出了从内在层面进行权力划分,从外部层面加强法规的构建作用及建立协调机制,以完善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权力秩序论     
江国华 《时代法学》2007,5(2):24-35
权力秩序即权力的惯常规定性。要理解权力秩序,先必须解读权力资源与权力关系。人类社会权力秩序演进的历史,就是人为权力秩序向法治权力秩序演进的历史。法治权力秩序是以宪法为基础的,并遵循着普遍的伦理法则。当代中国权力秩序历经了从集权到分权的历程,并逐渐走向民主与法治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张亭 《法制与社会》2012,(21):132-133
任何权力都可能被滥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概莫能外。究其原因,西方思哲们将其诠释为"人性"使然,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其权力规范与制衡的制度体系。与他们不同,由于受到传统的"性善"论思想的影响,中国的权力规范之路似乎走得格外艰难。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民权观念正在崛起,民众对权力与权利的认识正在逐步走向理性与规范。中国的权力规范之路在强调现有的分权机制的基础上,更应注重权力监督与权利监督的作用与意义。这也是立基于中国现实的基础上所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西权力本性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鸿雁 《法学评论》2006,24(6):19-25
在对中西权力起源的追溯中,我们可以发现权力的某种本性,也不难发现中西权力实践原初的不一致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自国家权力产生之后,有组织的制度化的强制力即得以形成,并承担着组织动员、稳定社会局面和促进整个社会进步的作用,但权力具有的两面性,必须在法治之下有规则地运用。  相似文献   

13.
公立学校权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立学校的法律治理取决于有关学校的多重法律关系的理顺和规范。实践经验表明,影响学校法律治理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法律关系;一类是内部法律关系。外部法律关系涉及到学校和政府以及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的关系,是外部公权力作用于学校的反映。内部关系则是学校内部的治理结构问题,主要解决学校内部机构设置、职能分配等方面,更进一步体现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竞争中共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15.
监狱押犯的严峻形势使监狱人民警察行使刑罚执行权力时面临挑战。如何正确和有效行使法定权力和奖惩权力成为焦点。澄清监狱人民警察角色被赋予的权力构成,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获得参照权力,从而使法定权力更为集中,奖惩权力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中最动态、最广泛的一种权力,与社会和公民切身利益具有最直接的联系。而任何有效的权力都有强制力的因素,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就会出现强制力的滥用,行政权力更是如此。行政权力具有正负双重效应,它既能够造福于社会,也隐含着腐败的可能性。历史经验证明,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法治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一切权力都需要制约和监督,法治发展的过程就是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的过程。因此,可以通过扩大司法权对行政权审查的范围、行政机关内部的相互制约、行政审批事项的削减等途径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相似文献   

17.
实现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思想,借鉴西方权力制衡理论,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实践,应坚持将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推进我国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权利与权力是法律文化和法学范畴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两个词汇。二者关系的变迁构成了法秩序的变化,在市场经济和实行“法治”的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如何认识二者关系,如何制约公权力,培育私权利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契约理论,人们把自己的权利让渡出来形成了权力,即权力来源于权利,它本应为人民服务。权力的无限扩张,又没有很好的制约机制,产生了严重的腐败问题。本文指出我们要正确认识权利和权力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是两种不同的权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逐渐缩小国家权力,更多地扩大社会的权力;甚至我们改革开放的一个很大的,标就是“大社会,小政府”。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国家观来说,国家本身是一个暴力工具,组织经济并不是国家的权力。随着理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