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通货膨胀的成因——抑制需求与增加供给并重——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物价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建国以来,除了60年代初期的经济困难外,还很少有别的经济问题象当前物价问题这样引起人们普遍而深切的关注。日渐加剧的通货膨胀,特别是1988年8——9月份波及全国的抢购风潮,不仅使公众严重不安,而且促成了宏观经济决策的重大转变,即从大规模地推进物价与工资改革转到反通货膨胀。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突出地提出治  相似文献   

2.
当前,价格改革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压抑了几十年的通货膨胀“势能”从物价上释放出来,导致市场物价全面地大幅度上涨,久已孕育的“阵痛”开始发作,物价成了社会生活“绷紧的神经”。价格改革,有动力也有阻力。它并不是一个纯经济行为,其阻力也并非单方面来自现象本身,不可忽视的来源之一便是人们的心理因素。那么,如何把握人们的心理要求和承受能力,以减轻阻力推动价格改革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几点刍荛之见。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物价持续上涨,弄得沸沸扬扬,成为城乡人民经济生活中议论的热门话题。物价问题的焦点是食品涨价。“民以食为天”,食品价格问题关系着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继续  相似文献   

4.
说到1988年的中国经济,无论如何也绕不开通货膨胀。 这一年的经济生活,是在通货膨胀的浓重阴影下渡过的:人们也正是从这一年与物价的“摸爬滚打”中开始认识通货膨胀。 基本判断 前几年,我国也出现过通货膨胀,但物价  相似文献   

5.
1998~1999年中国经济增长困难、三种物价指数连续20多个月负增长(其中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负增长超过40个月)。这一现象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为“通货紧缩”。但人们对“通货紧缩”的含义、中国到底是否存在通货紧缩等问题却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物价指数出现连续数月下降就是通货紧缩;有人认为仅有物价指数连续下降还不能算作通货紧缩,还须同时伴随着货币供应量下降,甚至经济负增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货紧缩”。不管怎么解释,我认为我国这个时期经济增长困难及物价指数连续下跌是事实,必须讨论通货紧缩是如何形成的。物价下降(尤其是连续的…  相似文献   

6.
五六十年代,虽然人们在生活上还处于半饥半饱状态,“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只是美好的幻景,他们却又发自内心地高唱“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到了八九十年代,当“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变成了现实,当碗里有了肉、仓里有余粮的时候,人们却“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人们物质财富虽然充裕了,但又出现了精神生活的空虚。人们对社会分配不公、对世风日下的痛恨甚至超过了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赞许。其实,经济发展带来的不良状况,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上升时期早就出现过的“二律背反”。商品经济一方面能为社会进步起推…  相似文献   

7.
防止通货膨胀发生,不仅是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也是老百姓关心的焦点。国家要严防通货膨胀,原因是通货膨胀“祸国殃民”,经济和社会危害极大。老百姓害怕通货膨胀,是由于通货膨胀会使他们的所得收入的含金量大打折扣,直接影响生活质量。然而,无论是政府,还是老百姓.都不能简单地认为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进而陶醉于物价控制所带来的低物价。如果由于行政干预而使得价格不能反映商品和资源的供求关系、稀缺程度和真实价值,那么这种价格将扭曲资源配置,阻碍经济结构优化,制约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进而影响国民经济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诞生于本世纪五十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朝,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又一新的历史产物。二次大战之后,整个西方社会无论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动。高度的物质力量侵蚀着社会的各部分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精神世界。亦使文学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社会现实的变化迫使人们产生出普遍而又强烈的怀疑一切的心理。许多人认定在创作上  相似文献   

9.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人们熟悉的毛泽东的著名诗句。当年毛泽东写下此句,当然有其特定含义。但在今天却仍然有其现实意义。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最近一个时期物价成了公众的热门话题。许多城市的副食品提高了价格,虽然国  相似文献   

10.
2010年5月24日《人民日报》刊文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基尼系数在0.3左右,90年代中期达0.42,但到了2010年,已经达到0.48。这表明居民收入差距正在不方?调查中,84.1%的人首选“房价太高”,排在第二位的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排第三,“物价高”排第四。公众对城市生活不满意的其他方面还包括:  相似文献   

11.
我日前曾代表国家统计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物价涨幅居高不下”。在这里,我还想补充通货膨胀的几点成因: 一、我国经济连续三年快速发展,而经济快速发展与高通货膨胀率几乎永远是一对“孪生兄弟”。中国通胀问题不可与美国简单类比,美国经济实力强,其经济成长超过2—3%时,政府就必须高度警惕了。中国属发展中国家,物价基数低,在经济连续三年以两位数增长情况下,物价  相似文献   

12.
早在五十年代,西方敌对势力就提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从艾奇逊提出在中国培植支持“民主个人主义者”,艾森豪威尔强调和平取胜,卡特提出人权外交,到1989年布什上台开始全面、主动地加强和平演变攻势,他们都是把意识形态的斗争放在“和平演变”战略的首要地位上。杜勒斯认为:“共产党深知思想的力量,依靠宣传攻势、依靠信仰的力量,这是他们能取得目前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尼克松把“意识形态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农村的路旁村头,目前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物价,这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8月中下旬,记者在沈阳市繁华的太原街与30多位市民交谈对物价问题的看法。他们中有机关干部、商店经理,也有工人、个体商贩……  相似文献   

14.
“工作向高的比,生活向低的比”这一口号,曾在我国广为流传。近一个时期,有人对“生活向低的比”提出非议,认为“生活向低的比”是“比穷”,对此,我不以为然。同任何事物一样,这句口号也有它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它是针对我国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比较艰苦的实际提出来的。而且,不是作为对所有人的要求,而是把它当成值得提倡的情操。号召人们“工作向高的比”,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努力工作,多为社会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   

15.
王秀丽 《理论导刊》2000,(10):27-28
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坚持物价基本稳定政策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实行了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到1996年初步达到预期目标,以1997年经济的“软着陆”为标志,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物价总水平相对稳定的时期。物价总水平从1994年的两位数峰值回落,从宏观上看,归结于坚持不懈地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而且随着缺短经济在大多数领域的结束、过剩经济时期的到来,减轻了通胀压力,为物价回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宏观“软着陆”成功后,我国通货紧缩的压力却不断增大。通货紧缩具有“…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认为,去年物价上涨过多,是因为不适当地提出价格改革要“闯关”,人们对价格改革产生恐惧心理,从而购物保值所造成的。这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至少1988年的现金流量和物价指数变化情况不能完全支持这种看法。改革物价工资的想法是六月初才提出的,而货币物价形势从年初起就不正常。现金流量一反往年上半年回笼,下半年投放的规律,从年初起逐渐转为净投放。1—5月,现金投放107.4亿元,比上年同期多投12.4亿元,储蓄存款比上年同期少26亿元,同期物价指数达11.9%。不少城市出现局部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变为实践,大体经过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十月革命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巩固、发展时期。其特点是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欧亚大陆十多个国家。这个时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第二个时期,从五十年代中期到目前这个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不断改革和完善的时期。其特点是社会主义各国都先后在调整自己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这个时期大体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是体制改革提出,准备和尝试阶段。例如,1956年我们党在“八大”前后曾经提出了“三个为主”,“三  相似文献   

18.
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三十年间,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大大地扩大了,并且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思想素质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在他们身上,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是主流,对此不应有丝毫动摇。八十年代青工的特点同五十年代青工的特点明显不同。下面仅根据我们对本厂青工队伍调查,来探讨一下当前青工队伍的若干特点。这种调查分析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是否正确,还要由实践来检验。一个多成份的“组合体”一般说来,五十年代的青工由于有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实际感受,因而有一种强烈的翻身感、幸福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对党有一种朴素的阶级感情和报恩的思想。他们思想、性格的显著特征是积极、热情、好学、听话、单纯、知足。他们之间的思想差异,总的来说是比较小的。八十年代的青工虽然生长在同一时代,但没有象“文革”以前的青工那样曾受过学校正规的文化教育、思想教育,以及良好的社会风气的熏陶,加上“左”的思想的毒害,  相似文献   

19.
早在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社会生产、生活领域的广泛普及利用,正在改变着我国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无疑也会给党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一月二十一日,华盛顿在严寒袭击中举行了四年一度的总统就职典礼,七十三高龄的罗纳德·里根就任第五十届美国总统。在就职讲话中,里根历数他四年来的政绩,宣称美国正处于“黄金年代”,强调对继续扩军“决不能动摇”,同时也承认美国还面临一系列难题,“要攀登许多高山峻岭”。 在里根第二任期开始的时候,人们不免要对美国的情况作些回顾和前瞻。两年来,美国经济形势好转,军事实力得到恢复,社会舆论支持“重报国威”,里根的执政地位相对地比较稳定。但四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