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住房权利:中国的实践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必需品。住房权是人权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社会权利。论文在总结西方住房权保障模式的基础上,梳理了在中国背景下实现住房权的发展脉络和面临的挑战,指出中国"剩余型"住房模式在保障居民住房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并在文末提出若干政策建议。论文强调要充分保障中国公民的住房权利,政府应该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论房屋征收适足住房权保障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征收房屋具有适足住房权保障属性,保障的对象包括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承租人、居住权人及违章建筑所有人。适足住房权保障原则应当在房屋征收立法中得到体现,应特别禁止非法强制搬迁。  相似文献   

3.
住房权保障如何可能研究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  吴作君 《北方法学》2010,4(4):48-60
在公法意义上,早期的住宅自由是基本人权的住房权的雏形。历史经验表明,时代的发展和人权理念的更新不断地将新的内涵注入住房权权利体系。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社会对住房权的普遍重视,在国内层面上如何实现对住房权的法律保障问题渐进凸显。在立法层面,宪法和住宅法应该成为基础与核心,而在司法实践中也应该尝试确认住房权的可诉性,实现对住房权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历史的、国际的、世界各国及中国现代等多个侧面提供了有关住宅权(或称住房权、居住权)的立法文献资料,给读者一个全貌性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住宅权打下一个文献指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韩敬 《政法学刊》2013,(2):56-64
作为社会权的住房权,虽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确认,然而其救济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国际层面,对住房权的救济以间接救济为主;在区际层面,对住房权的救济各区域之间差距甚大,以欧洲较为完善;在国家层面,对住房权的救济呈现多样化发展,或通过宪法规定住房权予以直接救济,或通过普通法律规定住房权予以直接救济,或由州法院根据州宪法对住房权进行直接救济,或通过适用或解释生命权对住房权进行间接救济。  相似文献   

6.
王笑严 《当代法学》2012,(3):102-107
住房权是联合国规定的重要的公民权利,我国于1997年签署并于2001年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承诺为实现公民的住房权而努力。而迄今为止,有关住房权保障方面的法律,只是2008年被全国人大列为立法规划的《住房保障法》,并没有在宪法中将其作为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加以确定,也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近年来由于房价的攀升,学界对住房权、住房权保障问题给予很大的关注,但是住房权的保障不仅仅等同于住房保障,要实现我国公民的住房权,就要明确国家保障住房权的多层次义务,建立一个以宪法为基础以住房保障法为中心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住房权保障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住"始终是一项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条件。住房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而解决住房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断推进和保障居民住房权的实现。然而,随着住房的市场化和货币化,我国的房价在不断上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居民住房权的实现。因此,构建完善的住房权保障制度来促进住房权的实现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湖南省住房为例,首先阐述了住房权保障的相关内容,然后分析了当前我省住房权保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构建科学、完善的我省住房权保障制度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产物,从地方性制度创新上升到全国性政策,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历史生成充分体现了保障居民住宅权的世界性理念。随着社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使用率低、实际受益群体多为高收入者、风险防范与运营监管等方面存在的弊病日益暴露,制度的住宅权保障功能逐步弱化以至于丧失。重构制度体系,恢复制度的住宅权保障功能是公积金制度的最终归属。  相似文献   

9.
王晓 《法制与社会》2010,(21):255-256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住房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民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焦点民生问题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公民住房权以宪法保障,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百姓的期盼。本文从什么是公民住房权、为什么公民住房权需要宪法来保障和我国如何实现公民住房权的宪法保护等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同住权是我国家庭成员对居住的福利性住房享有的共同权利,具有交换价值。同住权变动时,居住在福利性住房内外的家庭成员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的补偿以平衡各自利益。我国立法机关应当对既存的同住权加以肯定,设计相应的保护制度。同住权与居住权、典权一样,在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其法律地位不可否认。同住权是永租权、居住权在中国公有制条件下延续其生命力的一种进化,使永租权、居住权的社会功能得到了扩展。创设为物权,使其具有更大的技术上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好地满足人们利用财产的形式上的多样性需求,更好地贯彻权利人的意志。对购买福利性住房产权的纠纷,应以主张共有的方式,将其纳入现行法律体系处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住房保障政策立法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征.根据各住房保障政策立法主要施行期限,美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美国住房保障政策立法的重点和方式随着美国住房矛盾的演变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2.
聂鑫 《比较法研究》2013,(4):116-122
住房保障权在各国的宪法地位不同,在英、美它并非宪法权利,在德国基本法与爱尔兰、印度宪法上它是默示的宪法权利,而德国魏玛宪法与南非宪法则将其作为宪法明文规定的权利。作为社会福利权的住房保障权首先并非高深的宪法理论,而是需要具体落实的社会政策,它根源于社会的需要。而由于财政、土地等稀缺资源的限制,住房权的落实困难重重。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外几个与中国问题相关的典型案例,其中印度与德国的案例,也许对我国住房权的实现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路径与方向;而南非案例的虎头蛇尾,或许也能为中国保障房政策的完善提供一些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住房公积金的制度困境与改革出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公积金是我国住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1990年代的住房改革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但当前却面临着日益增多的争议甚至否定,政府也在积极考虑对其进行改革。论文首先对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历史背景与制度变迁进行简要回顾,其后汇总有关争论的焦点,指出当前困扰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其功能定位已经滞后于新时期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随后论文汇总评估了各方提出的主要改革建议,并就当前热点问题——住房公积金如何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与设想。论文最后的结论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当前中国仍有保留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但对其功能必须做重大的重新定位与组织体制的再调整。  相似文献   

14.
住房制度改革30年:从法律史角度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30年来,政府一方面通过住宅商品化,发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较快解决了住宅短缺问题,大部分人以财产权的方式实现了住房权;另一方面,追随世界公共住宅市场化潮流,不断改革原有的住宅福利制度,停止实物分房,实行货币分房,承认私人住宅财产权。历史表明,在城市化的不同阶段,住宅问题呈现不同的特点和内容,这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住宅政策,充分保障公民的住宅权。为此,我国在住房制度的法律与政策制订过程中应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政府全面承担住宅保障的责任;住宅政策必须符合国情;有效整合中央与地方、政府与民间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尊重、保护和实现公民的住房保障权,是国家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法定义务,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为农民工提供住房保障是国家履行其义务的重要举措。本文简要阐述了为农民工提供廉租住房的必要性,揭示了目前面临的法律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期望能对农民工的廉租住房保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应秉承渐进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原则,既要因城施策,也要因层施策。流动人口多层次的住房状况是流动人口住房保障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然而,有关流动人口的住房分层以及流动人口住房分层背景下住房保障的讨论不够充分。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流动人口形成了“四层八类”的住房分层结构。流动人口住房上层为已获住房产权的有房阶层,流动人口住房中上层为住在居委会辖区的租房阶层,流动人口住房中下层为住在村委会辖区的租房阶层,流动人口住房下层为住在宿舍等其他住房的住房阶层。住房阶层内又可以根据住房权属关系和辖区分为多种类型。研究认为,提高流动人口的住房水平需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政府调控稳定住房市场结构与价格,针对流动人口特点提供适配的住房;既要提高商品房市场和租赁房市场住房品种的多层次性,也要促进保障性住房的多样性及保障形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住房权是一种新型的权利形态,指公民有权获得可负担得起的适宜于人类居住的,有良好物质设备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具有安全、健康、尊严,并不受歧视的住房权利。住房权是生存权的必要内涵。在适当住房权方面,国家有普遍认可的"四个层级的义务"——尊重、保障、促进与实现。保障我国公民的住房权必须从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妇女是劣势"社会群体",生活在不利的环境中,应当是适足住房权重点关注的群体,将妇女纳入住房权的最明显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措施蕴含在确立该项权利的措辞之中。但在全球范围,妇女的继承、土地和财产权得不到保障、存在社会性别偏见的法律和家庭暴力,以及妇女参与住房程序程度不够的问题使得妇女适足住房权得不到保障。在国内有隐蔽于多重制度和结构中的对妇女适足住房权的歧视,这种歧视性的现实使得妇女的空间诉求遭到挤压,本文的目的正是在于揭示这种现象,以推动政策和法律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辨析了"低收入人口"这一概念及其界定的方式,分析了国内外针对"低收入人口"这一人群采取的城市住房政策,针对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城市住房保障政策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过去几十年东亚住房自有的增长,是由包括日益增长的财富、政府政策、置业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良好资本积累在内的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论文以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作为案例,讨论住房政策、住房自有、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和风险之间的复杂关系。论文的中心论点是:考虑到在全球经济日益增长和不稳定的背景下住房自有的良性潜能和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风险,政府应依据"以资产为本"的社会政策原则,重新考虑住房政策的作用。这一论点的依据在于,住房政策可被视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核心,"以资产为本"的住房政策是抵消新自由主义住房政策负面影响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