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不宜建立行政公诉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公诉与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的宗旨相悖,极有可能阻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其建立还将导致检察权的进一步扩张,破坏既存的国家权力配置格局.因此,在我国现阶段,行政公诉制度不宜建立.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一般认为,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其受案范围一般界定在国有资产流失、垄断和公害案件等方面。两者的一致性不得不使我们对民事公益诉讼存在的必要性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3.
行政公诉权理论依据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权利救济的理论分析,设立行政公诉的主要目的是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从权力性质的角度分析,行政公诉具有监督行政的性质,应纳入法律监督权的范围。中国具备行政公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组织条件,应建立由人民检察院行使的行政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4.
公诉阶段的程序分流制度是世界各国提高诉讼效率,减轻司法审判的压力、保证诉讼公正的一种重要制度,这项制度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并在西方法治发达国家发展得日益成熟,而对于我国来说还较为陌生。应当在对我国公诉阶段程序分流制度的现状的考察和借鉴其他国家有益经验的基础之上,改革和完善我国公诉阶段程序分流制度。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行政公诉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诉是一个全新的研讨中的法律问题,其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仅就行政公诉的概念,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建立行政公诉制度的意义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对建立行政公诉制度提出了初步的构想。同时,对行政公诉制度一些关键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目的在于使我国行政公诉制度提早建立。  相似文献   

6.
公序良俗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是由学者创制的,其在法律与道德之间承担着特殊的连接使命,而行政公诉制度也因其独特的制度价值受到学界的关注.事实上,在涉及公共利益的领域,当前各国都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加以保障.鉴于我国社会目前的道德局面、公序良俗之保护状况,在得出公序良俗须进入行政法、行政诉讼调整范围的结论的同时,应当在有关公序良俗的立法中突破"反射利益"的定位,适当放宽我们解释诉之利益的口径,赋予公民就有损社会公序良俗的问题向法院告诉的诉权.  相似文献   

7.
刑事公诉变更制度论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刑事公诉变更制度是现代公诉制度的重要内容 ,它对于矫正起诉指控中的错漏、发现实体真实具有重要意义。“虹桥”案的审判表明 ,我国公诉机关对刑事公诉变更制度的掌握和运用还存在着不足。同时 ,我国对刑事公诉变更制度应在刑事诉讼法中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8.
行政公诉的理论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诉属于行政公益诉讼范畴,与传统"诉的利益"理论方枘圆番,也与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原告资格标准相去甚远.但这并不能成为建立行政公诉制度不可逾越的障碍.行政诉讼"诉的利益"的公益性及检察官公共利益代理人的身份,是构建行政公诉制度的两大天然理论基石.前者解决了与本案无利害关系人参加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后者给出了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诉讼的充分理由.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中缺少行政公诉制度,在此情况下无法有效保障公共利益,所以应当建立我国的行政公诉制度.行政公诉的受案范围作为行政公诉制度中的一项核心内容,需要在综合考虑一国的政治制度、法律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基础上来进行具体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公诉是连接侦查和审判程序的枢纽,对侦查权和审判权的行使起着重要的作用。案卷移送是我国公诉案件中的一个环节,涉及庭审的实质化、审判中心主义、审判权与检察权的关系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审判方式改革决定了移送案件材料的数量和时间,反过来移送材料的数量和时间又会直接影响到审判方式改革的力度甚至成败。因此,案卷移送制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比较法视野中的公诉变更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诉变更制度是现代公诉制度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矫正公诉机关的起诉指控、保证法院的公正审判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对公诉变更制度作明确规定,并在现有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立法,进一步完善公诉变更制度。  相似文献   

12.
试论行政公诉权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的行政诉讼法明确排除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同时 ,又无法保证当涉及国家、社会公共利益而又缺乏起诉人等情况下法律秩序及国家、公共利益的维护。为弥补这一缺陷 ,有必要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诉。  相似文献   

13.
刑事庭审启动后公诉方要求撤回公诉是否准许,应当视撤回公起诉之动机、刑事被告权利、刑事审判之具体进程等因素而定.撤回公诉对刑事被告是否有利,要视具体情形而定,而非不经法院审查完全由公诉方自主决定.从欧美国家的先进法制经验以观,很多国家其实对公诉方任意撤回公诉而规避败诉风险均作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对公诉方的撤回公诉申请,我国未来的刑事司法改革有必要建构起应有的司法审查机制,在特定案件中对撤回公诉进行相应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民事、行政案件公诉是立法亟需规范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手段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公诉领域的真空地带,使法律调整的范围大大缩小,赋予检察机关对特定民事、行政案件的公诉权,则成为现实的需要和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行政诉讼将原告资格限制在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这样当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危害社会公共利益时,人们无法直接通过行政诉讼程序来保护国家和公共利益。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是一个司法盲区。通过对两种行政公益诉讼模式——民众诉讼制度和行政公诉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不难看出行政公诉的制度模式是基本符合中国行政法制的实践和国情的,也将是中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确立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由司法解释确立的撤回公诉制度在实践中存在诸多缺陷,严重损害了法律程序的尊严、检察机关的司法权威以及被告人与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引发了学术界对该制度的普遍关注与较大争议。2012年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并未涉及撤回公诉的问题。从情势变更、司法效率与人权保障的角度出发,撤回公诉制度具有存在的正当性。针对我国撤回公诉制度存在的立法与司法缺陷,可以从撤诉制度的立法化,明确撤诉的事由、时间、程序、效力,构建撤诉的司法审查与听证程序,规范撤诉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行政公诉权之所以由检察机关来行使,是基于其公益代表人角色的定位。行政公诉权是检察机关针对侵犯公共利益的违法行政行为提起公诉的一种权力,由检察机关行使行政公诉权能够弥补传统行政诉讼仅由利害关系人发动的局限性,更有利于公共利益的保护;同时可以填补审判权监督行政权时不告不理的空白,有利于检察权配合审判权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和制约。我国应当赋予检察机关以行政公诉权并建立行政公诉程序。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诉讼中一直不适用调解制度,这给行政纠纷的彻底解决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本文在实证考察实践中大量的“变相调解”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程序正义论和平衡论,对行政调解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现行的行政立法进行了思考,同时对我国行政调解的制度建构提出一些肤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行政案卷制度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宪制因行政权的大肆扩张而危机四伏 ,又因行政程序法治的建构而得以改造 ,其要义无非是通过公众的民主参与 ,在行政用权过程中加入了抗衡机理。其间 ,相对人的听证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要保障相对人听证权“富有意义地”实现 ,就必须建立并完善行政案卷制度。因为行政案卷以其公开性、真实性、封闭性和排他性等特征 ,构成了对行政权的有效制约。我国正致力于行政程序法制建设 ,应不失时机地树立案卷理念、健全案卷制度。  相似文献   

20.
诉因制度是日本刑事诉讼法借鉴大陆法系职权主义诉讼程序和英美法系对抗主义诉讼程序的一项独创。在刑事诉讼中,诉因制度有利于调整诉辩审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公诉机关起诉的稳定性,防止司法权的滥用以及维护辩护方的合法权益,因而是值得我国在刑事司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予以关注的。然而,对于诉因制度的具体内容,特别是诉因制度的涵义、运行规则和借鉴意义,我国学界的探讨并不多见,且远未形成一致而清晰的看法。诉因制度对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特别是公诉方式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