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伊斯兰教在占婆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占婆是占人所建立的一个古国,在中国史籍中,八世纪中叶之前称为“林邑”;其后,改称为“环王”;九世纪初之后又改称为“占城”或“占婆”。占婆建国于公元192年,至1471年为安南所吞并,存在时间近一千三百年,是东南亚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国家。  相似文献   

2.
占婆,是公元十七世纪末以前,位于中南半岛东岸(现越南中部及南部部分地区)的一个古国。它有长达一千五百年之久的历史。我国史籍,公元八世纪以前称之为“林邑”;八世纪后改称“环王”;九世纪初至1693年全部被越南吞并前称“占城”。占婆处于当时东西方海上交通的要道上,不但海上贸易很活跃,也是中国与阿拉  相似文献   

3.
占婆,系公元十七世纪末以前,位于中南半岛东岸(现越南中部及南部部分地区)的一个古国。它有长达一千五百年之久的历史。我国史籍,公元八世纪以前称为“林邑”;八世纪后改称“环王”;九世纪初至1693年它全部为越南所吞并则称“占城”。据《水经注》所载,占婆“东滨沧海,西际徐狼,南接扶南,北连九德。”是处于当时东西方海上交通的要道上。因此,占婆不但海上贸易很活跃,而且也是中国与阿  相似文献   

4.
据我国史书记载,公元1~2世纪时,有一个叫做“掸国”的国家先后几次遣使向东汉王朝朝贡.由于首先提到“掸国”贡使的史料中记载他们是从“永昌徼外”来的,而今天滇西境外又恰好是缅甸掸族的聚居区掸邦,故许多学者都认为,这个“掸国”的地理位置就在今天缅甸的东北部地区,“掸国”是由掸族的先民建立的一个古国.所以,在谈及缅甸古代历史和早期中缅关系时,人们总会提到这个“掸国”.又由于缅甸的掸族与我国的傣族本为同源民族,他们在语言、文化、宗教、习俗、经济等方面至今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跨境民族”群体.因此,一些研究傣族史的学者又将“掸国”同傣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认为“掸国”的疆域还包括了今德宏傣族地区的一部分,“掸国”的历史也属于傣族史范畴,并将其写入了傣族史的论著中.  相似文献   

5.
在英国殖民统治以前的好几个世纪的封建时代,虽然马来半岛的封建制度也是建立在土地王有制的基础之上的,但除了马六甲王国时期出现过一个短暂的统一局面以外,马来半岛一直处于一种封建割据的局面。马六甲王国解体以后,半岛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苏丹或罗阇,这些苏丹或罗阁又在其领地内实行分封,各地土酋势力很大。各地豪酋势力分裂割据是英国统治以前马来半岛封建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英国殖民者更轻易地(与占领缅甸相比)占领和控制了马来半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占婆是占族于公元2世纪建立的古国,于19世纪初灭亡。历史上,占族具有可以与京族相互媲美的灿烂文化。本文翻译介绍法国远东学院占裔Po Dharma博士关于占婆文学史诗之一——《因拉帕特拉》的研究情况及史诗内容梗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研究老挝的历史,阐明自公元一至十四世纪,泰老人一直在老挝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一、公元一、二世纪九真、日南界外的泰老人 拙作《公元一、二世纪泰国北部的老人》一文已经指出,在我国东汉时期(公元一、二世纪),九真徼(界)外,今老挝北纬18度至20度30分地区存在着众多的“夷僚”,即老人。 《后汉书》卷十五载:“安帝元初(公元114-119年),日南塞外擅(掸)国献幻人。”据《后汉书·顺帝纪》:“永建元年(公元131年)十二月,日南徼外……掸国遣使贡献。”东汉时期的日南  相似文献   

8.
泰国和柬埔寨是中南半岛上的邻国.泰柬两国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化上同源于“印度文化圈”,信仰小乘佛教.在人种、语言、宗教、文化以及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等方面都相似.一、泰柬关系的过去(古代和近代)1.高棉吴哥帝国时代(公元3世纪-1238年)泰国在素可泰王朝建立之前,曾隶属于柬埔寨的古国扶南,公元2世纪末到3世纪初,扶南就控制了暹罗湾.嗣后,又转归真腊所辖.泰隶属于柬的时间长达1000多年.高棉人残酷的奴役和掠夺,迫使暹罗人起来反抗.公元1238年,泰国的两位部落首领坤邦克览刀和坤坡孟首先率部起来造反,打败高棉军队,赶走了吴哥派驻素可泰(当时为高棉吴哥帝国西北部省的首府)的太守,建立了泰族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即素可泰王朝.从此,泰柬关系进入了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缅甸人有一句谚语说:“多得象蒲甘的佛塔。” 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的缅甸历史名城蒲甘,是一座塔城。蒲甘曾被称为“四百万宝塔城”,这当然是夸张之词。据七十年代初统计,蒲甘有大大小小的古佛塔五千多座,而当地居民不过三千多,塔竟比人还多,难怪蒲甘以“塔城”而闻名于世了。 塔城的形成 公元十世纪,缅族势力崛起于缅甸中部。1044年,缅王阿奴律陀建立起缅甸历史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友好邻邦缅甸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国家之一,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居民都是信奉小乘佛教的佛教徒。缅甸独立后的宪法曾把佛教定为国教。 据历史记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但佛教在缅甸享有特殊地位并受封建帝王的积极提倡和广泛传播,是在公元1044年缅甸成为统一国家以后,那时,蒲甘刚刚建成,人口日益增多,城市也随即扩大,成为阿奴律陀王室(公元1044—1077年)的京都。在公元1057年的宗教战争中,缅甸南部文化发达的直通王国被征服,蒲甘王阿奴律陀从小乘佛教在缅甸的发祥地直通获得大量佛教经、300名有才学的高僧,以及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随行宗教的改革,小乘佛教的兴起,蒲甘的佛塔和寺庙建筑达到了极盛时期,因而蒲甘王朝(公元1044—1287年)被称为“庙塔王朝”。蒲甘被称为“万塔之城”。  相似文献   

11.
1947年——1964年,是印度现代史上的“尼赫鲁时代”。作为新印度的最高决策者,尼赫鲁在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维护民族独立、寻求民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现代印度奠定了基础。一、废除封建土邦,建立统一的行政区划制度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英国奉行“分而治之”政策,在印度实行省邦并存制度,约有20个省直属英国殖民当局,565个土邦由封建王公统治。这些土邦王公是世袭君主,统治着印度三分之一的领土和四分之一的人口。他们享有各种独立大权,在各自的邦国中实行残酷  相似文献   

12.
学者们通常把柬埔寨历史上的吴哥时期定于公元802年至1431年之间。无论标示起始还是终结,这些年代都是不正确的。公元9世纪,通称为吴哥的国家(这个名字来自梵文nagaua,意为“城市”)在柬埔寨西北部兴起。在此之前数百年,那里已经居住着讲高棉语的居民。尽管这个城市已经在15世纪放弃,16世纪70年代它又短暂地恢复王都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的一个主要寺庙吴哥窟(即“变成佛寺的城市”),可能从来没有被高棉人放弃,因为它包含有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各个世纪的佛雕像以及迟至  相似文献   

13.
“究不事”在东南亚古代史研究中,特别是柬埔寨古代史研究中,是一个热点。虽然各家所说各见仁智,但我总觉得尚有商榷之余地,故不揣冒昧,撰此拙文,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人。“究不事”,作为古代东南亚一古国,在今天,我们仅能在范晔所撰之《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见到:“肃宗元和元年(公元84年),日南徼外蛮夷究不事人邑豪献生犀、白雉”。①又考《后汉书·章帝本纪》关于此事之记载,其称:“元和元年春正月,……日南徼外蛮夷献生犀、白雉”。②这就是直接和“究不事”有关的全部史料。  相似文献   

14.
阿逾陀本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一个神国兼神国都城。在前7-4世纪的列国时代,阿逾陀是印度北部恒河流域中游奴隶制王国居萨罗(■萨罗等)前期的都城。7世纪中叶玄奘记下的阿逾陀国(城)则是戒日王帝国治下的诸侯国(都)。之后,阿逾陀国(城)不复见于史乘。1730年起,印度穆斯林在阿逾陀旧址旁边筑城法扎巴德,故今天地图一般只标注法扎巴德。现代以来又出现一个容易相混的叫阿瑜陀的地名。它是泰国的佛教圣地,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的都城。旅泰华侨称之为大城(府),多数著作和学者译成阿瑜陀耶。  相似文献   

15.
阳志蓉 《东南亚》2001,(3):53-56
历史上的柬埔寨曾享有“富贵真腊”之盛名 ,一直到耶跋摩七世时期 (公元 1181—12 15年 ) ,吴哥王朝仍处于黄金时代 ,其疆域除了真腊本土外 ,还包括了占婆及今老挝、泰国、马来半岛的一部分 (直到克拉地峡 )和缅甸的一部分 (萨尔温江与伊洛瓦底江之间的地带 )。耶跋摩七世之后 ,吴哥帝国便逐步衰落 ,公元 14 32年吴哥在多次遭受泰人入侵之后终于被迫放弃 ,柬埔寨无可挽回地走向了极度衰落。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柬埔寨从其发展的极盛走向极度衰落呢 ?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粗略的分析。一、王权的衰落吴哥帝国是当时东南亚地区“印度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美利坚帝国”论与美国的大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利坚帝国”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以较过去更直言不讳、更不加掩饰的形式出现的美国支配全球论。它是当今世界力量对比状况的一种突出的反映。 2 1世纪初的美国 ,正在形成新的大战略。不管以何名之 ,也不管其制定者是否使用了“帝国”一词 ,这一战略的宗旨正在于支配世界和改造世界 ,造就和保证一个君临天下式的“美利坚帝国” ,使 2 1世纪成为又一个“美国世纪”。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主张教育“转轨”、以“教育的经济倾向”取代“教育的政治倾向”,提倡抽象“人性”,“人性复归”,反对“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方针的非政治教育观颇为流行,一时间竟成为一种时髦的思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思潮大多首先出现在一些师范院校的讲坛上和论坛上,因此对整个教育界的影响特别大,这就不能不促使我们从政治的角度对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做一点思考。墨西哥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师范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墨西哥独立后的改革对代,这比起欧洲师范教育的出现虽然已晚了一百多年,但较之我国师范教育的历史则还是早了半个多世纪。因此,研究墨西哥师范教育的历史、发展趋势和经验,对于了解师  相似文献   

18.
三、乌克兰 最长的一次访问 乌克兰首都基辅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访问结束后,我们还应邀出席了在这里举行的“乌克兰—中国合作之路”国际研讨会,因此基辅又成了此次出访中逗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 基辅位于第聂伯河中游,公元7世纪初即已建成。9世纪末至12世纪初为基辅罗斯首都,曾有第聂伯河上“帝王之城”的美称。12世纪中叶基辅罗斯分裂后,基辅几经沧桑,最终于  相似文献   

19.
印度纪行     
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东方古国。对于很多人来说,它充满了玄妙的神秘感和巨大的诱惑力。我曾多次赴印,印度古老独特的文明和多姿多采的风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颜旧貌德里城德里是印度首都新德里和老德里的通称,它既包括中央政府所在地新德里,也包括历尽沧桑的旧城。相传,公元1000多年前,印度史诗《摩珂婆罗多》中的班度族曾在此建都。公元前1世纪,孔雀王朝的王公拉贾·迪里在此立国,构筑都城,德里之称由此而来。公元8—9世纪,在托马尔王国的统治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起了石头城堡和  相似文献   

20.
一、马来亚契约华工制的形成马来亚契约华工的产生有一个孕育的过程,是伴随着华工不断出洋的这一过程演化而来的。马来亚华工最早出现在矿区。据记载,早在九世纪时就有中国华工在马来半岛北部吉打一带开采锡矿。十六世纪时有华工在雪兰莪鲁葛一带采锡。至十八世纪下半叶“闽粤人至此采锡及贸易者甚众”。早期的华工是由同宗或同乡招引而来。他们自愿出洋做工,不立凭据,只凭信用。在生产中他们组织一个“公司”,选出一人为头,大家共同劳动共同分配。以后随着出洋人数增多,无钱支付旅费的人不断增加,就开始有成文的“公凭”出现。这种“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