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独立原则是旨在反对和防止集权专制,实现公正司法,确保人权和国家权力正常运行的法治原则。然而,作为一项法治原则,它不会自行实现,它的真正实现和具体化还有赖于一系列外力的保障;同时,司法独立原则的任何不当实施,同样可能导致司法上的专横。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不仅在宪法中确立了这一原则,而且为了贯彻实施这一原则,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保障制度和措施。虽然,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所制定和采取的制度和措施不完全一样,但以下制度和措  相似文献   

2.
论对行政立法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大监督机制的无效性,为了满足制约行政立法权、消除法治建设的“瓶颈”和履行WTO义务的需要,我国必须建立对行政立法的司法审查制度。克服司法审查与人大制度相抵触的思想障碍,赋予法院宪法解释权和真正实现司法独立,是健全司法审查机制的必要条件。我国司法审查模式应当主要借鉴大陆法系的经验,建立独立的违宪审查机构与普通法院的审查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当前个别司法腐败、执法不公现象滋生的深层诱因,是我国现行司法体制上的缺陷,即司法权力地方化、司法机关部门化、司法管理行政化及司法干部通用化等。司法改革的重点应从司法体制入手,对法院进行全面改革,最终实现消除司法的地方割据,加强司法的中央集权;确保法院的宪法地位,发挥法院的宪法作用;打破管理的行政模式,确保法官的中心位置;保证一定的物质基础,建立正确的利益机制;强化规范的整体监督,形成科学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4.
唐新华 《唯实》2002,(11):50-53
诉讼制度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础在于它的公正性。当代中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应以司法公正为目标 ,充分注入程序正义的理念。在具体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应通过确保法院和法官的独立 ,辩论主义的确立和法官释明权的赋予 ,直接言词原则的确立和司法公开原则的完善等来加强对程序正义的保障 ,从而最终实现司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5.
严明管理、制度建院,按规程规范法官办案,用规范制约法官言行,把法官的一言一行纳入制度化、规范化、一体化的准军事化管理轨道,以此保障公正裁判的最终实现,这是沈阳市新城子区法院一直遵循的治警原则。用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缔结和谐,是新城子区法院致力追求的审判活动新境界。该院一直把阳光办案当作重点来抓。一是把外部监督引进来,建立了五级联动的接访息访窗口,定期召开廉政监督员座谈会,信访办结回复率达100%,息访率达95%以上二是变被动防守为主动出击,实行了廉政保证金制度,建立了廉政包保责任网,设立了六个群众举报意见箱,不廉线索…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紧紧围绕加强法院标准化建设的工作中心,以标准化办案为抓手,认真履行审判职能,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建立健全"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标准化工作体系,确保审判权力在严密的制度和司法标准指导下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办案质量进一步提高,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身兼数职,违背了审判独立原则,造成刑事审判程序中控辩双方地位严重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司法稳定性的削弱。重构我国检察制度,应强化检察官的当事人化,淡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并建立强制性的司法审查制度,还批捕权于法院。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律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法律职业化建设过程中,面临法院司法行政化倾向严重、司法队伍整体素质低、法律“职业割据”明显等问题,应通过采取建立法律职业化准入制度、实现法学教育和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等措施推动我国法律职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民事裁判文书公开制度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和司法民主的必要措施。目前,我国民事裁判文书公开方式主要依托于裁判文书公开网站,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多层次、全方面的公开体系。但是,公开的方式过于单一、时效性较低、文书内容可读性不高等问题依旧存在,应当采取措施完善民事裁判文书公开制度,采用纸质公开与网上公开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公开、强化民事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平衡知情权同个人隐私之间的关系,更加有效的实现阳光司法。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3,(24):37-3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这为法院推进司法改革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各级人民法院要以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  相似文献   

11.
余正琨 《求实》2006,1(8):67-69
以司法公正为目标的司法改革在我国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在司法实践中,基本实现了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从监督空白到有效制约、从奴性心理到主体地位等方面的逐步转变。但仍然需要积极创新、大胆探索,进一步理顺党、人大、政府与司法机关的关系,建立现代法院制度和法官制度,以及科学、公正、民主的诉讼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2.
李志萍  刘力 《学习论坛》2008,(10):68-71
不方便法院原则起源于英国,后在美国得以更为灵活的运用.该制度目前被广泛解读为解决国际民商事司法管辖权冲突的有效手段,大陆法系国家也对此给予了浓厚兴趣并赋予成文法特色.在我国引入不方便法院原则,可为我国涉外管辖权冲突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渠道,也是顺应国际法律发展潮流、完善我国管辖权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殊的国情以及长期以来集体审议和决定案件审议结果的做法等影响了司法独立和法官独立的真正实现。落实主审法官责任制是司法改革的重要方向,其实质就是确保主审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而当前我国司法制度中的民主集中制在一定程度上对主审法官责任制形成阻滞。要完善主审法官责任制首先要完善实现法院审判业务去行政化的程序保障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法官任用制度和淘汰制度、法官职业化管理制度、常态化教育培训制度等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4.
将法院调解确立为诉讼制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和一种诉讼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最具特色的制度创设。法院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一度被誉为“东方经验”享誉世界。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法院调解在多年的司法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和审判工作需要,急需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法官责任制是司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法官责任制,是防范冤假错案、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实行主审法官责任制应赋予主审法官独立的裁判案件的权力,由其对所审理的案件负责,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审判分离现象,能够有效去除审判权运行机制的行政化,提高法院的审判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优化司法职权的配置做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关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的新举措具体包括司法权的定位与配置,司法权与司法行政权的分离,巡回法庭与跨行政区划法院和检察院的设立,建立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完善政法委员会,等等。这些新举措必将对我国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司法ADR制度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以附设在法院的调解和仲裁为基本类型,是国家司法行为与当事人合意行为的有机结合。2004年9月16日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初步形成了我国司法ADR制度的雏形。文章分析了与我国司法ADR制度构建相关的协助调解人制度、独立调解人制度、和解协调人制度和协议确认制度。并指出司法ADR制度中的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环节还有待于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正>通过实施人民陪审员制度,让群众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更加直接和具体,加深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增强了司法的公信力"当了近8年的人民陪审员,一直亲历并见证着司法裁判的客观公正。从字面上理解‘陪审’,就是既有陪的监督,又有审的参与。但陪审员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参审具体案件,更重要的是通过群众参与这样一种方式向公众传达司法裁判的社会认同和司法公信。"连续担  相似文献   

19.
基层法院公信力缺失是当前司法实践中不争之事实,确立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迫在眉睫。立足民事诉讼立案、审判、执行阶段之程序,分析基层法院在民事诉讼程序上立案重实体轻程序、庭审辩论流于形式、裁判文书说理不清、执行力度不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以往职权主义调解的特点,即把调解仅作为与审判权并列的法院职权,忽视了调解立场的“居中”原则及当事人在调解中的主导地位。我们从分析我国的调解制度存在的中立缺陷入手,提出司法中立的理念下实现法官的“居中调解”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