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人类学介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法律人类学 ,作了纲领性的介绍 ,对其关于“非国家”的法律观、法律的一般特征、法律的发展、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法律多元、法律的功能等观点作了总结。作者结合近年来出现的“本土资源论”和“民间法”以及 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热潮对法律人类学进行了评价。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把法律当作一个文化现象、重视“非国家的法律观”和“法律多元”问题、应该注重对法律的功能分析 ,为社会提供符合需要的法律资源和制度资源  相似文献   

2.
法律实证主义实现了法学对哲学笼罩的脱离,建立了逻辑自洽的理论家族,构成了法律解释、法律推理等一系列法律活动的出发点。法律实证主义秉持法律与道德的概念性分离、坚守价值中立的立场本身就是一种价值选择,它的产生是对现代性的呼应。法律实证主义之所以尽量不触及法律的基础,悬置正当性这样的重大问题,不是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而是为了在一个现代性的社会中给予个人以安全感、赋予人们一个自由主义的批判平台。  相似文献   

3.
法律需要经过理解才能得到正确的遵守和执行,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对法律解释作了规定,但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本文从法律解释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法律解释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并从法律解释主体、内容和程序三方面分析了我国法律解释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程度,最后提出完善我国法律解释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法律伦理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和邓小平法律伦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江泽民法律伦理思想是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伦理理论、法律伦理规范和法律伦理德性等三个方面,构成了江泽民法律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5.
指导性案例对法律解释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一是有法律解释的内容;二是解释合乎法律本意;三是对案件中法律问题的解释有所创新;四是法律解释方法应合理运用。法律解释规则的融贯运用,是满足指导性案例要求的基本的、合理的路径。法律解释规则的融贯运用,宏观上是各种法律解释规则运用的排序与整合,微观上是各种法律解释规则的具体细化运用。在杨延虎等贪污案中,首先运用了文义解释规则,在特殊情况下充分运用了扩张解释规则、体系解释规则以及目的解释规则,实现了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法制措施,司法部下发《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定位和走向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建成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符合全面依法治国时代潮流,发挥了法律能动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满足了人民群众需求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正在逐渐建成并完善。但随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深入推进,发展不平衡、建设管理分散、便利性不够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和加大推进力度。  相似文献   

7.
法律职业作为一种专业,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其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的获得源于中世纪大学的法学教育。中世纪大学对法律知识的研究和教学,一方面使法律知识理论化、系统化,成为一门学科,另一方面使法律人才培养组织化、制度化,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以法律为志业的法律职业阶层,为法律职业专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也造就了现代西方社会的法治文明。  相似文献   

8.
在“依法行政”的时代背景下,法律规制的协调与完善是政府管理改进的重要条件。没有协调、完善的法律规制,或者法律规制方面存在明显漏洞,政府管理改进都会受到阻滞。因此,通过对十余部与湿地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评估,检讨了政府湿地管理法律规制,阐述了我国湿地行政管理立法取得的进展,分析了我国湿地行政管理法律规制存在的不协调、不完善之处,提出了完善我国湿地行政管理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传统法律面对生态危机束手无策时,生态化法律应运而生。生态化法律是在传统各部门法扬弃和整合的基础上,有所超越,有所创新的崭新法律制度。本文从生态危机对传统法律的挑战、生态化法律调整范围的扩张以及避免生态化法律对传统法律的矫枉过正等方面对生态化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0.
探究法治实现的理论——法律方法论的学科群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法治寻找实现的路径是法律方法论研究的任务之一。然而,作为实践哲学的法律方法论并不是法律人办案的行动方案,是一种理论形态,描述的仍然是法律思维方式。对法律思维的研究需要运用综合性的方法,这是因为即使是通过法律的治理也是多途径的。从理论上看,哲学的、逻辑的、语言的、修辞的和解释的方法都对法律判断有着重要的影响,法律方法理论体系的建构需要这些学科的支持。从法科人士研习法律方、法论的过程来看,作为方法论的法律哲学、法治所需要的法律逻辑学、法律修辞学、法律语言学和指引司法活动的法律解释学等学科,构成了法律方法论的基础理论体系。这些学科既提出了法治所需要的客观性、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对创造性的限制等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探寻这些理论实现的途径。在学科交叉的意义上,法律方法论的研究既可以拓宽专业领域,也可以积淀深厚而广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法律监督关系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律监督关系是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与相对方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检察实践的表现形式,也是检察理念的根基。本文撇开了以往仅仅从国家职能的角度来研究法律监督的传统方法和视角,在理清"法律监督"和"法律监督关系"等概念的基础上,对法律监督关系的结构性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开拓性的理论分析,明确了法律监督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从而为深入研究法律监督关系的性质以及法律监督与其他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开辟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拓展法律监督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信守国际条约原则、强制性法律原则及公共秩序保留原则此五项法律适用原则,形成了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基本法律体系.这一法律适用体系具有全面完整性、客观公正性、国际一致性及主权尊严性的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上,各种法律文化类型的生成,受到了地理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民众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文化和宗教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世界不同地区的法律文化在各自不同的背景下分别发展的历史到19、20世纪宣告结束,随着西方法律文化的早期现代化运动及殖民扩张,非西方地区的法律文化遭受了历史性的冲击,传统社会中的法律文化格局已不复存在,丰富多彩的世界法律文化逐渐趋向于以西方为范式的现代型法制。当今世界,全球性法律重构的问题开始受到重视,维护多元的法律文化或者法律文化的多样性将是法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法律内在观点是哈特法律理论的核心,蕴合法律的主体间性,但不足以使法律具备合法性.交往理性法律观以普遍商谈理论为进路,通过语用学条件的预设、生活世界的导入、事实性与规范性的界分,逐步推导出具有正当、合理、可接受性的合法之法,从而超越了法律内在观点的理论局限.交往理性法律观认为,法律的制定者即法律的承担者,合法之法凝聚着普遍共识,是实现社会整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法律职业调控机制与法律职业者的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法治的确立以及法律作用的扩展和增强 ,使法律职业变得越加重要。为使法律职业主体体系———由法官、检察官、律师构成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切实发挥其推进法治、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的使命 ,必须建立相应的完善的调控机制 ,确保法律职业活动的合法性、合伦理性。完整的法律职业调控机制是由法律、法律职业伦理和法律职业道德三个不同层面的调控机制构成的调控体系。与此相应 ,法律职业者的职业境界也包括了三个不同的层次———法律境界、伦理境界和道德境界。任何一个法律职业者都应当而且必须超越法律境界 ,达至伦理境界 ,并在道德境界中无限提升。  相似文献   

16.
基于法律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发达国家法律时常跨越国家地理边界影响落后国家的法治建设。因不适合本国实际发展需要,外来法律往往演变为入侵法律并造成系列社会危害,后发展国家在法治建设方面需对法律入侵保持清醒认知和必要防控。通过界定法律入侵的概念,分析法律入侵的特征、类型、形成和作用机制及其社会危害性,指出占据法律生态系统演替高级阶段的西方法律基于法治先发优势入侵并干扰他国法治建设,阻碍了世界法治民主化、多元化的历史进程,破坏了世界法治化秩序。中国作为西方法律入侵的重要目标国,在法治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应吸收借鉴西方法治文明成果,也需谨慎防范外来法律入侵,积极应对西方法治霸权与法治迷信,充分利用本土法律资源,通过法  相似文献   

17.
法律漏洞的认定开辟了在漏洞领域法官造法的道路。认定和填补法律漏洞首先是从法律本身出发,其次才依据整个法律秩序。法律漏洞填补是法律解释的继续,法的续造若在立法者原本的计划、目的范围之内,性质上乃是漏洞填补。法律漏洞填补的方法有类推适用、目的性扩张与限缩以及法律发现;而利益衡量是法律的一种解释方法而非法的续造方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行政法律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行政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同时存在法律实施难的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法律实施的效果。通过提高立法质量和完善配套法律制度、提高执法队伍建设和依法行政能力、增强相对人法律意识、强化责任追究和监督机制等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论述高职法律教育法律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式阐述了美国法律职业教育中诊所法律教育的特色,指出了我国高职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之实训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说明在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对高职高专法律职业技能的实训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对如何完善我国法律类高职高专实训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职业技能培养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法律语言风格的演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代代相习,逐步形成了法律语言自身的格调。在演变过程中,遣词造句越来越准确、简明、平实,法律语言文本越来越程式化、多样化,法律语言风格必须同社会发展相适应,因为法律语言风格演变不仅受语言文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更主要受法律文化语境的制约,文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法律语言风格演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法律语言背后的法文化状态及其对法律语言风格的影响,对当前法律语言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