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雅鸣  桂娟 《检察风云》2006,(22):62-63
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刻不容缓今年初,河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与计生部门一起,就出生人口性别比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赴河南漯河、信阳、南阳等地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给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升高,因其对未来人口的婚配、未来社会的安定有潜在的影响而成为了社会各方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认为引起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有其法律方面的历史因素,治理现行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有其加强立法从严、执法从严、监管从严的客观要求,缓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触发的未来人口安全问题有其调整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相关法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略论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出生性别比达到了令人震惊的120,性别比升高的累积效应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 如果遏制不住出生性别比继续升高的趋势,将会引发巨大的社会问题。出生性别比偏高是由家庭生育的有计划性与国家生育控制的有计划性之间的矛盾引起的。“严厉禁止非医学用途B超一类的胎儿性别鉴定”的政策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针对出生性别比偏高,有必要对农村双女户放开三胎”不仅解决不了性别比偏高的问题,而且会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我认为解决目前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对策是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一次一劳永逸地调整:“一对夫妇最多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并允许非医学用途B超一类的胎儿性别鉴定,即允许父母选择胎儿的性别。”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贵州出生性别比偏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出生性别比失调现象大多数从社会学人口学角度去解释这一现象,而运用经济学去分析贵州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问题较少。受西方新家庭经济理论的启发,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贵州出生性别比失调的问题并力图提出解决出生性别比失衡的解决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晓 《政府法制》2007,(9):24-25
2007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发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继续落实现行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异常偏高,并呈现出普遍性的特点,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围绕此问题展开了诸多方面的分析与解释,但主要是以男性为立论的角度,同时能够涵盖所有解释的也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具有强烈的男权中心主义色彩。本文指出转向以性别平等,维护女性权益的性别研究视角是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根本基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一直居高不下以及加剧了成年人在进行婚姻选择时出现空间、时间的严重不协调,这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将从人群、技术、管理系统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偏高的主要原因。为社会研究和解决性别比偏高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出生人口性别比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口结构状况,是衡量人口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出生人口性别比反常后带来种种消极后果,与环境被人为破坏而遭受自然界的报复类似,会诱发违法犯罪等诸多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入手,论述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诱发的违法犯罪问题,分析了导致违法犯罪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益民  张哲 《河北法学》2007,25(12):61-64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愈益严峻,法律规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然而,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象并未因此得以遏制.性别比失调问题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并非胎儿性别鉴定技术所致.站在生育权的视角上,性别知情权是公民生育权的应有之意.性别知情权并不损害他人权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2016年3月28日,《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经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并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同意后正式公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计生委、原卫生部、原国家药品监管局2002年公布的《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同时废止。据了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持续30多年处于偏高状态,2015年仍高达113.51。为加大整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的工作力度,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于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促进性别比平衡,加大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力度、提高宣教质量显得尤其重要,那么现阶段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是否失衡,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此进行了相关论述。本文首先简单探讨了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状,继而从几个方面对提高计划生育宣教质量,促进性别比平衡进行了具体的论述。最后提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人口计生宣教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性别比例失调警报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全国有5个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甚至高达130∶100以上。海南省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35.64∶100,居全国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张丽萍  杨霄 《政府法制》2012,(21):I0001-I0001
山西省襄垣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内设4股3室,下辖1个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共有干部职工48人。2012年,襄垣县人口计生工作在襄垣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围绕四项重点工作(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人口计生工作、城镇社区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好娃娃”康家工程创建活动、预防出生缺陷和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  相似文献   

14.
安徽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口规模以每年40万人的速度扩张;低生育水平很不稳定,部分地区超生现象仍较严重;出生人口性别比超出正常范围,是全国最高的省份之一2004年,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据统计报表和抽样调查分析,我省人口出生率约12.3‰,自然增长率约67‰,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0‰,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势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就已经成为公众、媒体、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调问题有着诸多方面的社会经济原因和潜在危害。本文试图从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调的现状及其负面影响和成因中找出解决男女性别比失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8月1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06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绿皮书指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性别比呈现出逐渐攀升的趋势,出生婴儿和儿童中男多女少存在着严重不平衡现象,到2000年已经高达116.9;2004年的0岁婴儿性别比更是高达121.2。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海南省和广东省,2000年的出生性别比分别达到135.6和130.3。20年后,将会有10%左右的男性出现婚配困难。当然,其中的数字可能会有出入。在今天的中国,恐怕永远不会有男女性别比统计的准确数字,因为计划生育的漏报、虚报现象还在相当程度地存在着,主要是女婴出生漏报和女婴收养等有可能导致…  相似文献   

17.
利益平衡与价值选择中的堕胎规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秀哲 《法商研究》2007,24(4):46-53
我国目前的堕胎规制是为了调控失衡的出生人口性别比而针对计划内中期怀孕堕胎采取的强行禁止措施。由于忽略了堕胎规制中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平衡、堕胎自由权与胎儿潜在生命权的价值选择,这些规制堕胎的法律规定在实践中引发了诸多矛盾和冲突。从利益平衡和价值选择的角度出发,我国的堕胎规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尊重基本人权;堕胎规制的权限设定应遵循法律保留原则;通过制定统一的晚期堕胎禁止法,协调堕胎规制与计划生育人口控制的关系;采取多样化手段规制堕胎。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支团结奉献,成绩显赫的优秀团队。连续五年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下,符合政策生育率稳定在96%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下降,连续两年在全市考核中获党政口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周明 《行政与法》2013,(2):103-109
实行严格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攀升,男性出生胎儿的数量越来越多于女性胎儿的数量.本文认为,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的行为助长了出生胎儿性别失衡,这一现象的存在将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应当对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行为进行刑法上的规制.  相似文献   

20.
媒体广场     
《法治与社会》2007,(3):46-47
农民工将被纳入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中国今年遏止安全事故煤矿列为“重中之重”;中国将用十到十五年基本实现人口出生性别比正常;我国慈善捐款抵税范围扩大资格确认权下入省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