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沉重的债务负担严重阻碍着贫穷国家的发展;西方富国减债计划的滞碍难行,反映出当前南北经济关系的深刻矛盾 西方七国首脑7月21日在日 本冲绳的名护发表了一项声 明,除了重申去年德国科隆会议上所作的承诺外,没有对减免贫穷国家债务制定新的举措。为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即刻发表声明表示失望,并敦促西方七国消除分歧,将减免贫穷国家债务当作一项紧急任务。 第三世界的债务问题,揭示了当今世界上仍然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存在着极端的贫困和不公正;表明与东西方之间的矛盾相比,南北矛盾更加尖锐。悬挂在第三世界国家头上的利剑 …  相似文献   

2.
第三世界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刘晓强,党晓龙,刘继光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雅尔塔体系的分崩离析,国际政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或者说和平与竞争已成为时代的主流。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十分突出,特别在第三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经...  相似文献   

3.
现在第三世界,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进入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新时期。它们的经验是可贵的。本文拟对第三世界民族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基本经验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际上缓和与对话的趋势,给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采取何种发展战略,以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这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最近在北京举行的第三世界发展战略国际讨论会上,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30个国家、12个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的近百名高级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就第三世界发展战略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和建议。 在第三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中,除了少数新兴工业  相似文献   

5.
苏联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探索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一度被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赞颂为现代化和社会正义的最佳最快的途径,却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国家解体的形式宣告失败,教训是深刻的。其中,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如何摆脱历史文化传统的束缚、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实践与本质的关系以及如何吸收、借鉴、改造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从中总结出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的艰难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俄罗斯经济陷入严重衰退。这再次暴露出俄罗斯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严重弊端,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经济增长是低质量的、不稳定的,它从根本上制约了俄罗斯政府制定和实施反危机经济政策的空间。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其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因此,转交经济增长模式是俄罗斯经济摆脱危机。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实现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转变,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过程中所出现的社会对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当代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改革运动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本文在分析西方社会公共服务模式演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构建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的原则和步骤,从而为实现中国政府治理方式的根本变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新兴产业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垠 《理论参考》2009,(12):47-49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所酝酿的新兴产业革命机遇亟待国家战略规划的强力支撑,并以此助推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时代”转化为“低碳时代”。从技术变革与生产力进步的角度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所蕴含的新兴产业革命本质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这种发展模式下的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相互融合而非相互抵消。  相似文献   

9.
中国模式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对中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的话题为国际主流学术界所高度关注.什么是中国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模式,既不是新自由主义中国化的模式,也不是儒家社会主义模式;它是社会主义的模式,既不是什么权贵资本主义模式,也不是什么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是发展中大国的模式,既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也不是不发达的小国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在道路上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制度上体现为中国基本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在形象上体现为日益成熟定型的"六型中国",在思想上体现为推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机遇与风险上体现为中国式机遇与风险并存.  相似文献   

10.
世界社会主义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东剧变和解体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原苏东地区的社会主义力量迅速崛起和复兴;发达国家共产党稳住阵脚,积极进行新探索;发达国家社会党政治上走出困境,正进行理论和政策革新;发达国家新社会运动方兴未艾;西方独立马克思主义者持续活跃;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在调整中前进。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三十年代萧条时期以来最严重的困难”。当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除了各国内部特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外,西方国家利用现存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向第三世界转嫁危机,则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新发展理念对传统发展观的变革,究其本质乃是中国特色现代性发展模式对自由主义现代性模式的超越。具体而言,在现代性发展的道路上,新发展理念打破自由主义道路的"我向性"思维,彰显中国特色现代性道路的"共生性"原则、"生机性"实践与"可鉴性"品质;在现代性发展的理论上,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特色现代性的理论创新,破解"历史终结论""单一经济论"与"中国威胁论";在现代性的发展制度上,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制度的"人民性"与"人类性",超越自由主义制度带来的发展限制、极权主义;在现代性发展的价值取向上,新发展理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避免世界发展陷入自由主义现代性全球化引发的全球治理危机。  相似文献   

13.
吴黎明 《党政论坛》2011,(22):58-58
如今,在西方大的经济体中,美国、英国等大国仍然在与衰退作斗争,而德国经济则被西方媒体称为“一枝独秀”,为何“德国模式”能抵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呢?答案就是蕴藏在机器的沙沙声中——实体经济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冯彩虹 《学理论》2014,(11):20-21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崛起的一个新的领域。其理论流派: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分野在于:在政治与经济关系上谁是决定性的,分析的对象是国家、个人还是阶级,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本质特征是什么。研究上述理论对于解决当今第三世界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冲突,实现全球和平发展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末,为消除经济“滞胀”,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放松政府规制的改革。这次改革首先从英美日等国开始,逐步扩展到前苏联、东欧等经济转型国家以及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改革政府规制成为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了解西方国家放松规制的原因及措施,对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在加入WTO后,调整政府与产业的关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迅速发展。这项政策不仅适用于对西方国家,适用于第三世界各国,而且也适用于对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中苏贸易出现了恢复、上升的势头。本刊记者从对外经济贸易部获悉,最近在莫斯科签订的中苏一九八五年交换货物和付款协  相似文献   

17.
郭洁 《理论视野》2004,(6):43-45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表示的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政治制度、政策,还包括试图建立社会主义的各种政党和运动,诸如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兴的社会主义运动、社会党国际、托派和第四国际等等。限于篇幅,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西方国家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俄罗斯共产党的状况、西欧和东欧的社会民主党状况,作简要的介绍。 一、发展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旋律 苏东剧变后,剩下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5个社会主义国家。仅就其它4个国家而言,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不仅坚持住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已经探索出或正在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各国采取的具体道路和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模式:世界共同的话题、不同的理解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西方不少人预测:21世纪是亚洲和太平洋世纪,亚洲太平洋时代正在降临。从那时起,世界关注的焦点就逐渐向亚太地区聚集,特别是中国这个被称为“睡狮”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走向和变化更是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9.
进入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探求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尽管“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现实条件下属于理论上的“乌托邦”和政治上的“改良主义”,但它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联姻”的论证及其设计的理论模式,却从形式上强烈地照应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它对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德育模式就是从一定德育理论出发,通过对一些德育实践策略、思路、方法进行整合、加工、重组而构成的德育活动范型或操作样式.当代西方对德育模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体谅模式和关怀模式四大模式的形成标志着人们对德育模式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当代中国德育工作者应深入认识和研究西方的德育模式,提高我国德育模式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