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举证责任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争议案件是民事案件中一个事关社会稳定的重要案件,确定正确的举证责任分担原则对于审理好劳动争议案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并结合我国规范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法律、法规来阐述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体现为"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社会及法律地位上不平等性,对我国劳动争议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提出了特殊要求。本文拟就我国现行法律性文件对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的特别规定作简要归纳与分析,思考在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劳动人事仲裁立法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目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与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某些案件受理范围发生意见分歧以及同一案件既涉及劳动(人事)争议又涉及民事纠纷应由哪一部门受理等受理案件范围、交叉案件的受理、申请仲裁时效、举证责任、处理争议程序等劳动人事仲裁立法尚无规定或认识不一,应研究确定划分受理案件范围的标准、交叉案件受理的原则、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和完善处理程序,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探讨但昭文,苏民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使劳动力市场日臻发展和完善,因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企业)之间所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在当前民事诉讼中广泛强调当事人举证,而在诉...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探讨但昭文,苏民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使劳动力市场日臻发展和完善,因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企业)之间所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在当前民事诉讼中广泛强调当事人举证,而在诉...  相似文献   

6.
一、劳动争议处理中举证责任的内涵 举证责任是劳动争议处理中的核心问题.是劳动争议处理的脊梁。举证责任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指当事人在具体的争议处理过程中,为了避免承担败诉的危险而提供证据的必要性,它又称为提供证据责任或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也可以说,是当事人向争议处理主持者提供足够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举证责任是如何分配的?怎样的分配才可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保证社会和谐的关键,所以举证责任分配的制定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当事人,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与职工,且原告基本是职工,这就使得劳动争议案件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案件,如果沿用一般民事案件,由诉讼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的法律理论,强调原告的举证责任,势必不利于人民法院及时、准确地审结劳动争议案件,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案件通常表现为企业对职工的处理,它带有明显的企业行政性质,它既是企业自身发展所必须的权利,也是社会赋予企业自身管理的一种措施;它既有利于维护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职工利益的保护.正因为如此,企业与职工两者相比较,企业显得  相似文献   

9.
人民法院开展劳动争议案件专项审判的历史还不长,只有短短十余年的时间,但是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到亿万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关联。为了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切实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稳定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最高人民法院一直注重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调研和指导,加强司法解释工作,2001年颁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劳动争议的受理、管辖、诉讼主体、举证责任、劳动合同效力、仲裁裁决效力等方面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解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企业方)之间所发生的劳动争议诉讼亦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劳动争议诉讼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很多,本文仅就劳动争议诉讼的举证责任略陈管见。一、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分担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1.
《公民与法治》2010,(18):5-5
最高人民法院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情况。于9月14日施行的该司法解释中,合理分配了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2.
岳海龙 《法制与社会》2013,(24):251-252
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涉及亿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对用人单位用工有直接的影响,对现行劳动法作了较大地修改和调整,使这部法律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更有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从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基层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劳资矛盾更加尖锐,很多问题都凸显出来。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条款虽有比较明确的界定和补充,但基层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过程中疑难法律问题仍层出不穷,给劳动争议审判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结合审判实践,针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受案范围、时效问题、举证责任、劳动关系的认定以及证据认定问题作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商业秘密纠纷通常是审理难度较大的案件,对秘密性要件的举证责任分配是其中一个难题.美国法院在长期的商业秘密案件审理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体系化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在秘密性的举证责任问题上不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而应当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由原告首先承担举证责任.待其阐明争议信息内容以及对争议信息的获取所投入的努力后,举证责任转移至被告,被告可就原告所主张的信息是否已为公众知悉或者容易获得进行抗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越来越多,申请仲裁和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劳动争议案件也随之增加。因此,及时、正确、合法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涉及劳动争议案件的若干法律问题略述已见。一、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劳动争议案件是指具有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因劳动权利义务引起纠纷后,对仲裁裁决不服,在法定期间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1995年卫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劳动合同法》后,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快速增加,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了更广泛的保护。然而在诉讼过程中,劳动者举证能力差的弱点也更明显的显露了出来。虽然最高人民法院曾于2001年发布过两个司法解释,明确了在几种情况下可以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但这在实践中仍显不足,本文就劳动争议诉讼的特点,对诉讼过程中的举证责任分配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前置原则,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只有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定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对未经仲裁裁委员会裁定的劳动争议投诉不予受理。笔者认为,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前置原则违背了仲  相似文献   

17.
一、对劳动争议案件的识别及其方法对劳动争议案件的识别简而言之即是指,依照劳动法规定的基本精神对案件争议的性质是否属劳动争议加以认定。属于劳动争议的,即依劳动法规定的争议予以立案处理,不属于劳动争议而属于其他性质纠纷的,即依相应的法律规定予以处理。对劳动争议案件的识别是包括人民法院在内的有关国家机关对劳动争议案件管辖立案的先决条件。在审判实践中,由于对劳动争议案件的性质把握不准,出现了误把劳动争议纠纷当作其他纠纷管辖受理或误把其他争议当作劳动争议立案处理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争议诉讼作为最终妥善解决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所发生争议的有效司法途径,对于保障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掘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然而,要求争议的及时、公正的解决,加快诉讼程序的进行,诉讼中的当事人双方的举证责任的合理分担,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当前,我国劳动争议诉讼仍然适用民事诉讼程序。但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争议案件主要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而发生争议的案件。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我国目前依据民事诉讼法,而没有专门的劳动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也没有专门的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程序的司法解释。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两年多的情况看,劳动争议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劳动争议案件有别于刑事和民事案件,自成体系,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在审判实践中完全适用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已不适应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的需要,这已成为劳动诉讼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程序中的几个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程序探究广州市中级法院民庭近几年来,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越来越多,申请仲裁和不服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劳动争议案件也随之增加。一、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劳动争议由来已久、涉及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