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即<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专利制度发展历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这是继1992年9月专利法第一次修改之后的第二次修改。现将此次专利法修改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修改的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1992年9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修改专利法的决定,新专利法已于1993年1月1日施行。这标志着我国的专利保护水平向国际标准靠拢,我国专利制度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及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情况,对中国专利法第五十一条关于强制许可理由的规定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相似文献   

5.
《电子知识产权》2001,(8):17-1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6号),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2000年8月25日通过的修改专利法的决定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也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6.
李为 《知识产权》2001,11(2):34-3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于2000年经过了第二次修改,并于8月25日公布,修改后的专利法将于2001年7月1日起施行。《专利法》的此次修改涉及内容广泛,许多是实质性的改变。《专利法》共69条,修正案就有34条。此次修改将引起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将对专利诉讼带来重大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2000年10月28日在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刊登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0年第6期),也从审判的角度谈到了专利法修改内容与审判工作直接相关的九个方面。本文以这九个方面为线索,主要从律师代理专利诉讼的角度,谈谈新《专利法》将对专利诉讼带来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问:第三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已于2009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是否对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审查及无效带来一些新变化?答:外观设计相关法条的修改是第三次《专利法》修改的一个重点,随着配套《专利法实施条例》(送审稿)和《审查指南》(征求意见稿)的相继出台,专利法修改给外观设计申请文件的准备、审查及无效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以下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政府动态     
《专利法》修改通过2008年12月27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该决  相似文献   

9.
《电子知识产权》2001,(8):19-20,18
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lt;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gt;的决定》。为了配合修改后的专利法的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并征求专利代理机构、专利管理机关、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拟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正案(送审稿)》。国务院法制办为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正案(送审稿)》,又多次召开了科技部、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最高人民法院等有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参加的征求意见会。国务院法制办综合各有关方面意见送国务院审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正草案)》已于2001年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通过,将于2001年7月1日与修改后的专利法同日施行。  相似文献   

10.
1992年9月4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冲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响决定\修改后的专利法将授权前的异议程序改为授权后的撤销程序,并保留了原有的专利授权后的无效宣告程序、①现行专利法第41条规定:“自专利局授予专利权之日起六个月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都可以请求专利局撤销该专利权。”第48条规定:“自专利局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满6个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都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专利权的撤销和…  相似文献   

11.
衣庆云 《知识产权》2001,11(1):36-37
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对《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正案。该修正案对专利法进行了多处较大的修改,及时适应了中国加入WTO以后专利制度与TRIPS协议(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接轨的需要,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专利法》第11条集中规定了专利权人的权利范围,是该法的核心条款之一。1992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09次会议通过200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法释[2006]12号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将人民法院组织法原第十三条修改为第十二条:"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修改后的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现就有关问题决定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已于2001年7月1日开始实施,国务院批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也于同日施行。为了指导全国法院更加准确、统一地理解和贯彻实施修改后的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最高人民法院于今年6月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一)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已由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下面拟以问答的形式回答读者对这次专利法修改所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 问:这次为什么要修改专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于1984年3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5年4月1日起施行.七年以来,专利法对鼓励发明,促进我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专利法>的第3次修改备受业界关注.修改后的<专利法>第一章总则部分中的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权利的归属和管理有较大的修改.涉及修改的法务包括原第10条、第19条及第20条.在分析<专利法>涉及上述内容的条款的基础上,探讨以下内容:现行法的有关规定;修改后的<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及与现行法的相关规定的比较;对修改后的<专利法>有关权利管理的规定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27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该决定主要从进一步明确专利内涵、完善专利保护、提高专利授权标准、加大处罚力度等方面作了补充和完善,将使专利法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7.
2000年 8月 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17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以下简称专利法修正案)。同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三十六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 2001年 7月 1日起施行。专利法修正案的公布,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专利制度,推动专利事业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修改专利法全过程的工作,目睹了立法者的严谨、审慎;立法工作者的细致、周密;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热情、认真。正是大家群策群力,才使…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专利权质押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专利权质押制度易继明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1993年《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以下统称《专利法》)都未对专利权质押(又称专利权质权)进行规定,1986年我国民法通则第89条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可以提供一定的财产...  相似文献   

19.
2000年8月25日,全国人大第九届第十七次常委会通过了我国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专利法,于1985年4月1日正式施行15年以来,对鼓励发明创造,推动科技进步,维护技术市场的正常秩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进行,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问题。尽管1992年对专利法进行了修改,适应了当时的需要,但在目前形势下,已呈现出一定滞后性,  相似文献   

20.
傅达林 《中国律师》2006,(12):62-62
10月31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对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3条进行修改。根据这一修改,从2007年1月1日起,所有死刑案件核准权都将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这是我国立法机关1983年对法院组织法第13条作出修改后的第二次修改,来回往复之间,见证着中国刑事司法20多年来的制度变迁。死刑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