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权力腐败,自国家产生以来就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中,它不仅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祸害,而且也成为历代国家政权衰亡的催化剂。目前,愈演愈烈的权力腐败,已严重困扰着社会政治生活的正常运行。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怎样取得这场政治斗争的胜利,怎样从根本上遏制权力腐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源头上对遏制权力腐败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深化改革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是遏制权力腐败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  相似文献   

2.
四、关于腐败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一)权力是腐败产生的根源,腐败是权力异化的结果。有的同志认为,“权力的普遍存在是腐败产生的一个原因”,“腐败的实质,在于公共权力的异化”,“腐败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它的根本属性,就是某种权力的蜕化和变质”,“腐败是权力的赘生物,其实质是权力变异”。这种权力的异化主要表现在:权力  相似文献   

3.
反对腐败,事关党心、民心,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只有坚决铲除腐败,才能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促进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才能使社会的稳定获得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而要彻底铲除腐败,必须深入研究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坚持标本兼治,既要狠抓治标,又要加大治本的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产生腐败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 消极腐败现象一直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反腐倡廉关系到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邓小平历来重视党风廉政建设。邓小平廉政思想内容丰富,系统分析了“为什么会产生腐败”,坚定回答了“为什幺要反腐倡廉”,明确回答了“怎样反腐倡廉”,对我党当前持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遏制腐败与规范权力段新荣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研究腐败产生的根源条件,制定根治腐败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6.
关于加强群众监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其指意再明确不过了:腐败现象危害极大,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性社会危害的程度,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生与死、存与亡的问题。要遏制腐败,最主要的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正如邓小平指出的:...  相似文献   

7.
“‘清水衙门’水不清,‘社会净土’土不净。”这是人们对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腐败现象所作的直言不讳的“概括”。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和为祖国培养接班人的使命,他们腐败,不仅会导致人们对教育系统的“信任危机”.更可怕的是.会对教育这一神圣事业产生“信仰失落”。因此,很有必要对“教育腐败”,进行一次全身CT检查。  相似文献   

8.
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置于突出的地位,有三个关系问题必须给予重视:一是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二是“立”与“破”的关系,三是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片面认识:一种是把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绝对化,把生产力标准片面化。认为“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精神文明建设也会自然而然地跟上来”,甚至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物质利益;或者认为只要能发展生产力,一切手段都可以利用。另一种片面认识是、把社会出现的消极、腐败、丑恶现象,都归咎于以…  相似文献   

9.
社会毒瘤,贻害各方自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的十多年来,前苏联国家的解体,导致了俄罗斯社会政治动荡不安,危机重重。国家不但受到“立藩”、“割据”地方分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困扰,而且腐败也如同一股暗流侵蚀着俄罗斯各界。2001年9月7日,俄罗斯《独立报》发表了列昂尼德·巴里诺夫“腐败威胁俄罗斯国家利益”一文,从众多方面披露了俄罗斯社会近期种种腐败黑幕。正如俄国家杜马安全委员会主席古罗夫所说:“俄罗斯在世界各国腐败轻重程度排名中已高居第82位,腐败危害之烈,已比各类刑事犯罪更严重、更直接地威胁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正转变成陌生人社会,人们行动的环境也呈现出熟人圈、混合圈和陌生人圈并存的状态。由于不同环境下的交易成本不同,行动主体在熟人圈中倾向于采用人情关系机制而在陌生人圈中采用市场机制,从而在中国社会形成了资源配置的“双规制”状态,但是这是一种过渡的状态。人情关系包括情感性部分、工具性部分和规范性部分,随着现实社会的转型,人情关系的现实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人情关系会逐渐褪去资源配置机制的色彩而情感性和规范性功能会保留下来。腐败的发生是因为外部势力带来了资源配置的干扰,并且这种势力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了行动主体无法有效的通过人情关系机制和市场机制获得需要的资源。之所以容易将人情关系与腐败联系起来是因为,人情关系与腐败存在一些形式上的相似性,但在腐败发生的路径分析后认为,腐败与人情关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并针对腐败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党和国家已把反腐败当作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并且提出了“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的奋斗目标。然而,反腐败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腐败还有蔓延滋长的趋势。腐败已经侵蚀着社会结构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被公众视为“塑造灵魂”“一片净土”的文化、教育等部门。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文明,而其中构成文明主体的社会文化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倘若一个社会的文化堕落了,那么这个社会将走向灾难。然而许多文化部门的领导却没有认真反思自我,调整人生的航向,而是在腐败之风的冲击下,扬帆驶向“黑海”。如…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0,(21):77-78
“州官敢放火,我就敢点灯”——国人的公平观念 当下,不少人高呼“打倒贪官”,主要是痛恨腐败导致的社会不公、贫富差距,而并非真的出于捍卫法治正义。所以,当腐败现象难以消除时,他们会认为社会对己不公,从而为自己的腐败找到“正义”理由:“州官能放火”,为什么我就不能“点灯”!于是,反对大官用大权腐败的小官,会心安理得地用小权腐败;反对腐败官员的平民,自己也会托人结识腐败官员。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1,(18):49-49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执政70多年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一度被指为“贪污党”而下台,“腐败政治”也接连弓I发菲律宾兵变、泰国骚乱、突尼斯政变,人们坚信腐败是执政者的大敌。苏共的政亡人息,东欧的一夜剧变,政权的更迭更深刻地警醒我们,黑色腐败同样会对红色肌体产生极大腐蚀。对腐败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4.
李俊峰 《先锋队》2011,(2):51-5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作为欧洲世界的“领头羊”之一,法国的经济、社会、人文也呈现令人可喜的发展景象。不过,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法国社会的权力腐败、黑金政治也进入了“高发期”。  相似文献   

15.
我国儒家的“德治”思想源远流长,其理论与实践在正、反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们无不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德法并重”,则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德法分离”,则社会动荡,腐败横生。   儒家的思想政治是以尧舜时代为代表的“大同”之世。从历史传说来看,中华大地在上古时代已经是“天下万邦”,人口众多。华夏先民为了解决共同面临的自然环境的严峻挑战,在幅员辽阔的地区建立了相对统一的部落联合体。尧舜作为君王,开创了一个“公天下”的德治传统。当时所谓的“德治”,是以平等共生的理念处理氏族、部落、邦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腐败,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腐败文化”是腐败现象赖以孳生、存在和蔓延的土壤。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腐败文化”的孳生和蔓延,使反腐败斗争面临着“腐败文化”的严峻挑战。“腐败文化”的主要表现一曰“容忍腐败”。一些人认为,腐败是市场经济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既然实行市场经济,就要容忍腐败的存在;有的人甚至说,计划经济是一部生了锈的机器,要让它运转起来需要润滑剂,腐败就是这种润滑剂,所以不要大惊小怪。有一种现象:有的领导干部敢贪会捞,而且敢通过违纪(至少是违规)的手段,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使本地…  相似文献   

17.
就我国社会转型期腐败产生根源问题,许多学者从政治学、伦理学角度进行了精彩的论述,获得了一些精辟的认识。但是,这些分析腐败产生根源的观点,仅提供了一种解释腐败原因的思路,并没有解释清楚行为主体是如何使潜在的腐败动机和机会变为现实的。这就涉及到对腐败产生根源的制度层面探讨,在此可以借助西方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这一研究工具。一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有利己心的“经济人”。人们的行为,都包含着“成本、收益”的经济学计算,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权力是由掌权人来行使和运用的,是廉洁还是腐败关键在于掌…  相似文献   

18.
腐败新定义─—“权力寻租活动”最近,青年学者胡鞍钢与康晓光在一份报告中提出腐败为一种“权力寻租活动”的定义。即当权力可以产生经济利益的时候,则会有人向掌握权力的官员付出“租金”以临时“租用”其权力,以达到获取更大经济收益的目的。而产生这种“寻租活动”...  相似文献   

19.
1“代表”是个政治范畴,指的是整个社会前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三个代表”。2历史经验证明,执政比夺权更容易产生腐败。但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不是不能实践“三个代表”的理由,而恰恰是应该实践“三个代表”以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形象、改进党的作风的理由。3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必须从理论上澄清、从实践上处理好一些困扰着人们的深层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3,(18):55-55
“上梁不正下梁歪”包含着对那些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所负社会责任的特殊要求与警醒,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领导干部处于相对显赫位置,是社会的标杆,道德的楷模,示范性强,起着“上梁”作用。但一些人凡讲不正之风、腐败行为、倾向性问题,都归结于“上梁”如何不正,涉及自己的问题,总说是跟着“上梁”学来的,是因为“上有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