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从乡镇党委书记调任县民政局长的,至今还不到~年。通过几个月的民政工作实践,我的体会有三点。第一是要“学”。民政工作政策性和业务性都比较强,初来乍到,我确实有一种模头不是脑的感觉。什么“优抚”、“救济”、“社团”、“殡葬”等等~系列的民政业务知识,有的曾听说一些,有的根本都没有接触过。于是,我在处理日常工作之余,抓紧一切时间.利问~切机会学习。我通读了《民政工作文件汇编;、纸政干部手册》等业务书籍,注重阅读《中国民政。、《中国讨会报》等业务报刊;参加了省民政厅举办的岗I王培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编辑部:我们镇订了10多份《中国民政》,每一期来了我都要翻翻,有吸引人的文章,有与工作关系紧密的文章,我都要认真阅读。我感到,贵刊离我们很近,因为它是我们基层民政工作者自己的刊物。我爱看“取经送经”、“社会写真”、“人生风景线”等专栏中的文章,因为它写的是我们身边的人、身边发生的事,有一种亲切感,有些文章有实用价值,对指导工作有益。我尤其喜欢“助理员之窗”和“鼓与呼”两个专栏,前者“解渴”,既道出我们的心情,又谈出许多好的工作心得,想一想,人家怎样做的,我该怎样做;后者“解烦”,作者了…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中国民政》1995年第9期刊登过一篇读者来信,提出为让全社会更加理解、支持民政工作,建议谱写一首”民政之歌”。这建议也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意愿。据《中国社会报》1996年9月24日刊载,“民政之歌”终于诞生了。在同年8月南京举行的“世纪之声”全国歌曲大奖赛中,湖北省当阳市选送的“民政之歌”──《心灵的阳光》在全国30个省市及港、澳、台地区选送的1.8万余首歌曲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令人感到自豪的是,这首民政之歌歌词作者是出自我们民政工作者之手,湖北省当阳市民政局局长胡传柱是这首歌歌词的作者。这首民政之…  相似文献   

4.
重建新村要注重科学选址灾后重建新村,科学选址至关重要。从闽北近几年灾后重建的实践看,要做到科学选址应把握以下四点:一要“立意”高。如同写文章一样,重建新村也有一个“立意”问题,我市分管民政的新老两位副专员廖荣元、陈国 都多次强调,重建新村在防灾抗灾上...  相似文献   

5.
小资料     
新中国国名的提出与确定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民主人士写文章、演讲,大多都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来称谓将要建立的新国家。1949年6月对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上,涉及到新中国的名称问题时,有人主张用“中国人民民主国”,张奚若先生提出不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召开期间,董必武就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家名称作了如下说明:“因为共和国说明了我们的国体,‘人民’两字在今天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是指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人,它有确定…  相似文献   

6.
我们盼……     
《中国民政》今年第6期以“我怕……”为题说出了一个乡镇民政工作者的心里话。而我们既有《我怕……》的同感,更有我们盼的心里话。我们所里有3个人一个在村里兼书记和镇农技站长,一个兼农办主任,一个兼纪委委员、经作员、保险代办员,除了这些业务之外,都分工驻了一个村。这么多业务,再加上村里的工作又繁又杂,我们哪里有时间搞民政!所里常常是“铁将军”守门。我们常向镇里反映,工作任务很重,要给我们工作时间。但由于人事、工资等体制方面的原因,仍然是忙“中尤尸,搁民既我们承担着业务主管和镇里分配的双重工作任务。民政完…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政》编辑部:日前笔者到某镇调查工作,发现在镇民政办公室的办公桌上摆了一摸落满灰尘的《中国民政》杂志和《中国社会报》,一问方知是该镇敬老院、福利企业去年征订的,因工作忙而没有及时发到这些单位去。经笔者调查,这种情况在许多乡镇都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各乡镇民政办公室和各企事业单位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征订任务,而不注重利用,即只注重“订”,而忽视了“阅”。这样就造成了上情不能F达,基层民政企事业单位对于上级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就不能及时得以学习、贯彻和执行,长期下去,势必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们是基层民政干部,也是《中国民政》的热心读者。每来一期《中国民政》,我们都仔细研读。每到年底,我们都将其装订成册,放在案头,以便随时学习。《中国民政》栏目多样,内容丰富,集政策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读亏受益匪浅。每当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她给我们解难释疑海当起草文牛或写作时,她给我们指导和启迪;每当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她给我们冒慧和勇气。我们希望《中国民政》更好地面向基层、植根基层,成为我们工作中离不开的良师益友。我们爱读“中国民政”@陈树成$四川省邻水县民政局@陈柳东$四川省邻水县民政局…  相似文献   

9.
王长胜 《广东民政》2009,(10):5-6,12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广东民政》杂志第六届笔会。这是广东民政宣传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要是总结今年以来的全省民政宣传工作及《广东民政》杂志办刊经验,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民政宣传任务及《广东民政》杂志发行工作,以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创造性劳动推动全省民政宣传工作,用实际行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这篇出自镇民政助理的文章值得一读。编辑部之所以郑重介绍此文,意义有三;其一,它说明乡镇民政干部抓村民自治工作是可以而且能够抓得很好的;其二,它说明乡镇民政干部中大有人才,乡镇民政干部只要工作扎实、选好角度是完全可以“论谈”民政政策理论大计的;其三,它表明作为全国民政工作者的舆论阵地,《中国民政》是十分重视、十分欢迎基层民政工作者参与办刊的。如果说此文是一朵花,愿此花引来万花竞绽。农村村民自冶示范工作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变革,而村民委员会的财务管理则是村民比较关注的“敏感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编辑部:贵刊今年第6期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对《中国民政》的封面、内容提出一些看法,对此,我的观点不尽相同。其一,有关封面。封面是一种艺术,艺术的风格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些是让人一看就懂的,有些是让人久久回味的。我认为《中国民政》的封面有一种美感,使人耳目一新,至于它表达什么意念、何种情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说,甜瓜香菜,各人所爱。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有可能其他人喜欢,这是新闻、文学、美术、戏剧等常有的事,刊物封面也不例外。其二,有关内容。“来信”对1994年以来《中国民政》的内容加…  相似文献   

12.
听说民政部门“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1995年,在报考国家公务员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报了民政秘书这一职位,经过紧张地考试,我如愿以偿。 日月如梭,我在这一岗位上已经工作了6年。我将满腔激情都注入到了民政事业中,用手中的笔热情地为民政事业鼓与呼,也用自己的身心体味了民政工作者的苦与乐。总的感受有“三苦”和“三乐”。 先说说这“三苦”: 一是工作繁忙之苦。民政工作量大面广,事务繁杂,秘书工作经常是这项工作没做完,那项工作又接踵而至,应接不暇。由于临时性工作较多,加班是家常便饭,家务事一点也顾不上…  相似文献   

13.
记者:“五·一”节前夕我们《中国民政》杂志编辑部组织策划了“劳动节抒怀──‘孺子牛’奖获得者访谈”活动,以期使广大读者了解“孺子牛”们如今都在干什么,从而使人们更自觉地学习和弘扬“孺子牛”精神,推动民政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李副部长,您曾直接参与指导了有关“孺子牛”评奖活动的全过程,本刊特请您就有关问题谈谈看法。李宝库:好的。“五·一”节是全中国、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也是辛勤工作在民政战线上的民政干部职工的节日。值此节日之际,我首先代表民政部党组向默默耕耘在工作岗位上的“孺子牛”及…  相似文献   

14.
寄语通讯员     
很高兴在《中国民政》首届通讯员培训班上和大家见面,这么多来自基层的通讯员在北京相聚,非常难得,也非常有意地。为适应民政事业跨世纪发展的需要,在去年的机构改革中,民政部党组决定由政策研究中心承办部机关刊《中国民政》,部长办公会还专门研究确定了《中国民政》的办刊宗旨和方针,说明了部党组对《中国民政》非常重视。我感觉,改版后的《中国民政》,较好地体现了办刊宗旨,发挥了为民政部履行宏观指导职能服务、为基层民政工作实践服务的作用,而且在文章内容、印刷质量、通联发行上也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一点,大家是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15.
拜读《对村委会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违法》和《对村委会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并不违法》(《中国民政》 2000年第3、6期)两文,笔者认为,要澄清违法与否,需引人“资质”一词,弄请“资质”与“资格”的区别。个人意见是:村委会候选人必须同时具备资格和资质二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其一.资格审查是基本前提。对村委会候选人而言,资格就是指《违法》一文中提到的三个条件,即年龄是否在18周岁以上、户口是否在本村、是否具有政治权利。对村委会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二文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有必要,如《违法》一文中提到…  相似文献   

16.
本刊宣传发行工作 座谈会在西安召开 5月28日,《中国民政》宣传发行工作座谈会在西安召开。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民政杂志主编朱勇在会上做了工作报告,陕西省民政厅和西安市民政局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民政杂志通联部主任张锐主持。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140多名基层民政部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民政宣传工作,进一步做好民政部机关刊《中国民政》杂志的宣传发行工作。(赵洪文) 房山区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致 富政策进农家”活动 为配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编辑部:《中国民政》第5期上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作《养儿不如入农保》,这里的“农保”,即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固然很重要,理应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长幼皆知,但如果用“养儿不如入农保”这样一种选择句式来表达,未免使人感到说了过头话。孝敬长辈,赡养父母是中毕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家庭养老仍然是社会保障的基本组成部分。“养儿不如入农保”片面强调“农保”的作用而忽视了成年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容易给人造成错觉,以为世上所有的讥”都靠不住,…  相似文献   

18.
路在脚下     
看了《中国民政》第6期“助理员专页”栏目“请问路在何方”的文章,作为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我的回答是:“路在脚下。”“民政所的出路在哪里?”这也是全国基层民政工作者关心的话题。目前全国民政工作发展很快,其主要职责就有10多项,受人员、经费的限制,要完成好这些工作确实不易,而且很多工作不是凭自己一腔热血就能把它办成办好的,如优抚优待、基层政权建设、五保供养等,必须依靠当地党政领导的支持才能完成。如何能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就得靠我们自己的语言和行动。作为党政领导,七所八站,包括中小学教师、民兵训练等…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基层乡镇干部,也是贵刊的热心读者。(中国民政)是民政部主办的刊物,她不仅是宣传、矾究民政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而且是社会了解民政、让民政走向社会的纽带和桥梁。《中国民政》坚持“立足民政,面向社会”的办刊方针,在理论服务、工作股息俪m断总比任明书给大而他很了好成绩。我认为(中国民政)应该把选材范围再扩大一些,内容再新一些,再实一些,再活一些.可读性再强一些…··要大胆地向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驰骋。为此我建议,(中国民政)应多刊载一些政策性、指导性、实用性强的文章,文章要深刻地反映改革开放新形…  相似文献   

20.
编辑部:《中国民政》今年第一期“回音壁”专栏《莫让报刊“坐班房”》的来信,引起了河北临西县民政局局长孙王波的关注,并很快在全局全系统形成了学用党报党刊、民政报刊的浓厚气氛。看到该读者来信后,孙同年随即到局机关各办公室查看,并利用下基层时间到乡镇民欧助理员办公室查看,发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该读者来信中的情况。l月中旬,他在全系统会议上对学用报刊做了安排,要求每人有剪辑、有笔记,每天报刊及时分发,办公室妥善留存备查。同一班人带头学用报刊。《中国民政》第4期关于治理违法婚姻“五连环”体系建设的文章,被呈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