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毛笔漫谈     
隔山 《党课》2012,(23):118-120
毛笔是我国的传统书写绘画工具,它与墨、纸、砚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毛笔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走来,至今兴盛不衰。  相似文献   

2.
近日,阅读《书为心画,志淳于一》一文,感悟颇深。“艺术家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程茂全的身体力行可谓是广大艺术家共识、共行的一个缩影。在“钢笔文化”取代了“毛笔文化”的今天,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依托青海的自然之美、富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强力推进“大美青海”品牌建设,“大美青海”已成为国内外认识青海、了解青海、投资青海的“金名片”。成功的实践探索 党政齐抓共管精心培育“大美青海”品牌。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大力推进品牌建设。省委省政府精心设计,统筹安排,整合全省文化、旅游、媒体等资源,全省一盘棋,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推动品牌发展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4.
隋洪波 《奋斗》2012,(8):23-24
近年来,同江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三优”文明城市建设和“建大美大爱龙江”的要求,不断强化“大同博爱、醉美江城”城市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市民思想道德建设和“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力打造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为一体的国际生态旅游口岸城市。同江市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全省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市。  相似文献   

5.
去年11月《人民日报》刊发的“青海何以‘大美”’文章说:青海的美更多的却美在“大”上。大山、大江、大河、大湖集于一地。雄浑之美,壮观之美.磅礴之美、深邃之美显于一域。  相似文献   

6.
贤士护疆     
王春南 《求贤》2010,(11):52-52
班超是东汉初年著名的贤士.他的父亲班彪.兄班固、妹班昭是继司马迁后,有“三班”之誉的著名史学家。史载他从小孝顺恭谨、吃苦耐劳、博览群书,年轻时为生计替官府誊抄文件.但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志向更坚。一次他忍不住将毛笔投在地上说:“男子汉应当为国建功封侯.岂能只埋头于笔砚问呢!”这就是“投笔从戎”成语的由来。  相似文献   

7.
和谐之美     
细雨和风,柳绿桃红,燕舞莺歌,自然界的美多么富有色彩啊;琴瑟和鸣,黄钟大吕,余间袅袅,艺术世界的美多么富有神韵啊。它们映入眼帘,传入耳膜,使我们可感可触,精神愉悦,那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和谐,所以它们是美的。而“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则是“和谐”为一精神在人类社会中的另一种具体表述。  相似文献   

8.
8月14日,省文明委启动“最美青海人”推荐评选活动,寻找我们身边心灵美、品德美、公德美的“最美青海人”。  相似文献   

9.
1949年9月21日下午7点,中南海怀仁堂会场外,毛泽东领先,662位政协代表随后,陆续入场。在门口的桌上,还摆着一本签名册,毛泽东走到签名册前,提起毛笔签下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毛泽东”。接着,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李济深、张澜……600多位中国现代名人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10.
张敏 《湘潮》2005,(11):52-53
1973年,湖南省档案馆从湖南省委陆续移交的档案卷宗中发现了彭德怀书写的一封亲笔信。信共11页,书写在当时常用的信纸上,行文系用毛笔直行书写,装在一个黄色的牛皮信封里。信封上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几个红色字,并用毛笔从右至左竖向书写着“湖南省湘潭县卫国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11.
做新闻标题的总要求是“美知双收”,但“美知双收”共分三个层次。“美知双收”是院校和学者提出来的,指的是做新闻标题的要求;“美知双收”有三个层次,这是我的实践体会,讲的是如何做出新闻的好标题。  相似文献   

12.
佚名 《廉政瞭望》2012,(1):70-70
近年,在一些男生选秀节目中,不断有“伪娘”出现并迅速蹿红。人却不知,早在魏晋南北朝,中国已是“伪娘”遍地。史书对帅哥的记载,说最多的就是相貌堂堂、伟岸魁梧。而在魏晋,对美男的描绘和赞美,却是另一番光景。魏晋的帅哥多是“容貌整丽”、“有美形”、“面如凝姿”、“妙有姿容”的“玉人”。这听起来像是在形容美女?魏晋时期,男人就必须长得像美女少妇才会被人称赞,柔婉的女性美才是美男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美”,《说文解字》上说:羊大为美。我很害怕这种古书,文字太精简,为什么中国人两千年来都说“羊大为美”?牛大不美吗?后来我看到一个日本学者做了一篇论文,他认为“羊大为美”意指人类味觉感官,吃羊肉时候感觉到的快乐。这个论文争议很大,很多人反对:我们现在讲美是视觉的或者精神性的美,没有人会说自己的女朋友美得像一碗羊肉面。  相似文献   

14.
蒋勋 《学习导报》2012,(4):42-42
“美”,《说文解字》上说:羊大为美。我很害怕这种古书,文字太精简,为什么中国人两千年来都说“羊大为美”?牛大不美吗?后来我看到一个日本学者做了一篇论文,他认为“羊大为美”意指人类味觉感官,吃羊肉时候感觉到的快乐。这个论文争议很大,很多人反对:我们现在讲美是视觉的或者精神性的美,没有人会说自己的女朋友美得像一碗羊肉面。  相似文献   

15.
杜晓莲 《党的建设》2011,(12):42-42
年幼时,在堂屋的抽屉里放有两本用毛笔抄写的“书”,依稀记得一本为《三字经》和《百家姓》,另一本叫《四言杂记》。书皮泛黄,书角早已没了棱状,书页破碎,墨迹模糊。祖父说,这是他小时候的宝贝,陪伴了他一生。  相似文献   

16.
韩丽华 《党史纵横》2001,(11):26-28
1941年11月16日,是中国文化界巨子郭沫若先生诞辰50周年,也是他从事创作生活25周年。在党的南方局领导下,重庆、延安、桂林、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文化界人士,纷纷举行各种方式的纪念活动,真诚地赞美他为中国文化事业和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衷心地祝福他为祖国珍重,好写出真正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为了给郭沫若祝寿,并纪念他的创作生涯25周年,11月15日晚,重庆天官府7号,寿烛高照,喜气洋洋,文化界人士携带眷属,为郭沫若祝寿。汽油灯下,高悬着一支5尺余长、粗若碗口的巨型毛笔,毛笔上嵌着“以清妖孽”…  相似文献   

17.
清波 《前线》2014,(7):114-114
近年来,一些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县委大院,经新闻报道为人们所熟悉。这些县委大院,虽然破旧,但却沿用至今,深受人民群众的好评,被誉为“最美县委大院”。“最美”的赞誉,表达的是人民群众的真切心声,体现的是这些县委大院的内在精神之美。大院的精神之美,美就美在其中折射出的“以民为本”理念。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这些县委和政府并非没有机会、没有理由修建新的办公楼,改善办公条件。而且在有的地方,上级曾几次拨款修建办公楼,但都被县委用于了民生改善。这种“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挪用”,真实体现了县领导班子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首位,彰显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不少地方存在的“革命书店”,其开设者并非美国共产党(下称“美共”),而是美国革命共产党(下称“美革共”)及其支持者。“美革共”被称作美国国内目前最大的“毛主义”组织。它是受我国“文革”影响成立的,党刊名为《革命》。该党的指导思想一直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主张在美国发动由工人阶级领导的暴力革命,  相似文献   

19.
为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努力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之美、自然生态之美、人居环境之美、人文行为之美、生活幸福之美,祁连县近日全面打响“林水会战”。  相似文献   

20.
黄玉顺 《理论学刊》2023,(1):135-144
甲骨文“美”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萌芽,而且是与“善”联系在一起的。此后的传世文献《易经》《尚书》没有“美”字。《诗经》出现大量“美”字,并且不再与“善”相关联,而是由更高的价值词“好”来统摄。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从道德意识中独立出来,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这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真正开端。《诗经》所有“美”字都形容人,包括女性之美和男性之美,表明中国美学思想一开始就不是艺术美学,而是“人的美学”。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是人的觉醒,其内涵是人的情感的解放,尤其是男女爱情的自由表达。《诗经》里的“美”字全部出现在《国风》中,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首先出现在民众中,即并不是后儒解释的伦理政治思想。同时,《诗经》不仅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诗学反思,而且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美学反思,即是艺术美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