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末期的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兴办洋务需要大批洋务人才 ,而这种人才是中国的科举制和旧式书院培养不出来的。因此 ,兴办新式洋务学堂 ,派遣留学生 ,翻译西书等教育活动 ,是洋务教育的主要形式。其举纲张目者 ,洋务派的基本成分 ;军阀、买办、官僚都无一或缺。其代表人物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洋务派的后期首领张之洞强调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 ,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 ,其次才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知识 ,用西方先进的东西 ,补充中学的不足 ,为巩固封…  相似文献   

2.
晚清新式学堂的组织形式基本上是一种保守的官僚机构,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和保守性。从组织角度来看,同文馆的组织结构很简单,管理幅度不宽,属于一个小型集权组织。晚清的新式教育机构带有旧式官学和西洋学校的混合特征。  相似文献   

3.
维新运动时期 ,维新派创办了近百所新式学堂 ,以培养“兼通中西学说的维新变法人才。”在这些新式学堂中 ,最著名的是康有为的万木草堂 ,谭嗣同的时务学堂以及京师大学堂 ,这些学堂在办学目标、道德修身等方面具有开拓性 ,为近现代大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晋中商人不仅善于经商,纵横商界,逐利四海,执全国金融之牛耳,而且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开拓创新,在清末民初积极投身兴办近代新式教育事业,在废科举、办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兴办女学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女子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以发展失败而告终 ,其失败的微观原因有很多 :决策错误 ,缺乏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 ;官字当头 ,管理混乱 ,虚报贪污现象严重 ;缺乏商务观念 ,违背经济规律等等。洋务企业在历史上有其积极作用 ,它的失败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时期,随着新式学堂数目的增加,整个学界处于躁动状态,清末新式学堂学生“肇事”事件层出不穷。这是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混乱无序的一种表现,也是内忧外患刺激下的必须产物,从中也折射出新旧两种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的思想行为差异与对立。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式学堂引入了学年、学期、星期、钟点等一系列西方的时间概念,不但将学生约束在统一的时空之中,还对学生生活进行精细安排与划分,进而培养讲求纪律与效率的现代国民。这种时间管理不仅体现出中国传统生活在西方时间观冲击下被迫接受改造的境遇,也是特定历史情势下学校教育主动构建国民身份的策略。从对清末学堂中的时间管理的分析,可以管窥西方现代性如何与中国的民族国家建设交互作用,从而理解近代中国国民身份的特殊含义。  相似文献   

8.
榜样教育的现实意义在于它的时代性。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其时代性进行探讨。 一、榜样形象的时代特征 如果暂时不考虑榜样所反映的内容,那么我们可以说榜样形象存在的直接基础是人类总体的认识水平。人类认识水平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榜样的表现形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按照人类认识水平的发展,大致可以把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基督教教育高中初三级体系的完成,是其教育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广东地区基督教教育顶端的岭南大学的出现,开启这一并不顺利的历程。在只有中等教育程度的格致书院、岭南学堂和岭南学校时期,中外教育者们为它的产生、发展几经努力,形成其非教派性和中国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国家的权力以非常理性的方式强化了对国民和社会的监控,通过大规模的统计调查实现了对信息的控制,从而将个体的国民变成国家可以加以掌控、指导、征发、分配的对象,通过建立新式监狱对社会正常秩序的越轨者进行了规训,通过兴办新式学堂对未来的合格公民进行了规训,通过建立新式警察实现了对城市空间中的安全、消防、卫生、文化活动的治理,将公共空间中发生的一切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最后国家还对过去通常自由生长的城市进行雄心勃勃的管控和规划,直接指导城市的发展。在这个从传统帝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重要阶段,国家的权力不是削弱了,而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直接与每一个公民对话。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赴海外留学的人数迅速增长,而且出现低龄化的特点。"低龄化留学潮"的出现有其积极的方面,但也在经济、人才、文化认同方面有消极作用,应当引起警惕和反思。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国内家长和学生对目前中国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质量等各方面现状的不信任。从目前来看,可以从国家教育改革愿景引导、提高国内教育质量和水平、引导家长理性对待低龄留学几个方面重建信任。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立国之本,抓住了教育就抓住了人心,抓住了生产力,抓住了未来。自1860年开埠以来,天津便成了东西文化碰撞的窗口,成了西方文明输入与传播的中心。天津所建新式学校之多、种类层次范围之广,都位居中国前列。1.教会教育天津第一所具有近代意义的传播西学的学校是由传教土建立的。基督教的一支伦敦会于1861年来津,该会以新设学校、诊所的方式吸引人入教。1864年在海大道(今天的大沽路)开设一所圣经学校,后改为新学书院,培养通晓洋务的知识分子。其所学为西方的自然科学及较普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①。以后各教会又建立了很…  相似文献   

13.
2 0世纪初 ,山东留日学生日益增多。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是为寻找富国强兵之路而留学的。他们参加革命政党 ,大力宣传革命 ;倡办新式学堂 ,壮大革命力量 ;筹募革命经费 ,投身革命队伍 ;组织领导爱国运动 ,推动了山东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4.
清末北京警务学堂消防队,既是学堂内的警察教育对象,同时又是一支经常参与警务实践的实战队伍,其将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充分体现了警察教育的特殊规律,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业务档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业务材料,反映了高校教师个人的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和工作实绩,对教师职称评审、择优晋级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提高对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的认识,加强对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的规范化建设,有利于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为什么这种已由法律律设计好了的条块关系,在民族区域自治实践中出现问题较多反映较为强烈?为什么会出现“两头不到岸、不到位”现象?在这其中,我们理论上对二者的各自特征的认识以及对这“两权”相互关系的认识是否还存在问题呢?总结《自治法》实施十几年来的经验教训以及积累这十几年来的科研成果,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作再认识或深化认识。 一、自治机关在该方面认识和做法上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7.
中华法系的瓦解与西方法制的引进也是一个自鸦片战争开始的一个缓慢的渐进过程,而清末变法是其一个高潮而不是其开端,从近代法制变革进程中出现的几组语词中即可证明:"夷""洋"之分乃意识形态之争,早期的"洋务"乃外交事务,洋务运动使"洋务"由外交变为内政;洋务运动的失败提出了全面变革问题,以"国务"代替"洋务"要求的是国家整个制度层面上的变革;中国古代的"民主"是"为民作主",维新派引介了"民主"政体,维新派的"民权""君权"二元体制是挽救皇权体制的最后努力。  相似文献   

18.
道德概念是人们对社会道德要求规范的认识反映,是道德认识的基础。而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又是品德形成的前提,儿童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其道德水平。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儿童对道德概念的理解情况,加强道德概念教育的针对性,我们于1996年6月在泰安市某市直小学随机抽取了一、三、五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道德概念的测试。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不仅参与创办、经营了众多知名的洋务企业,而且在办实业的过程中创办了一系列的实业教育,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并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实业教育思想.盛宣怀的实业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基本内容和理论支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但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问题认识上的深化,而且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政党执政规律提供了方向、标准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