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代党员》2007,(4):1-3
“今年是重庆直辖十周年,经过十年的发展,重庆已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这样说。  相似文献   

2.
《当代党员》2007,(7):6-7
走过直辖十年,3000多万巴渝儿女又昂首走进“特区”元年——就在我们开始迈入“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时刻,国务院正式同意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隆重庆祝重庆直辖十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发展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洋在讲话中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全力建好“新特区”的决心——  相似文献   

3.
《思考与运用》2007,(4):3-18
重庆直辖已走过十年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负重自强,加快推进新兴直辖市建设和发展,经济社会长足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基本小康并迈向全面小康。目前,重庆已站在新的起点,进入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思考与运用》2007,(4):1-1
在新世纪新阶段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直辖十周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新兴直辖市的重庆,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较好的发展基础,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如何正确认识重庆所处的历史背景,准确的把握新阶段重庆发展的基本定位,科学的确定重庆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努力形成新突破,再上新台阶,实现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思考与运用》2007,(4):45-58
直辖十年,重庆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重要讲话为标志,掀开了重庆奋勇前进的新篇章。从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的特殊市情出发,集中力量建设一小时经济圈,优化“一圈两翼”总体布局,是全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  相似文献   

6.
《当代党员》2008,(2):8-9
今天的重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人民政协必须高举旗帜,汇集建设重庆、发展重庆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7.
《思考与运用》2007,(4):59-75
重庆位于长江经济带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交点,是以大城市带大农村带大库区为特色的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经过直辖十年的发展,重庆己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进入了“求突破、大发展、上台阶”的新阶段。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为新阶段重庆发展勾画蓝图、导航定向:“重庆要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亲临重庆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为新阶段重庆发展勾画蓝图、导航定向。总书记在“314”总体部署中明确提出重庆发展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9.
言实 《当代党员》2007,(6):24-27
火红的五月,重庆在万众瞩目中迎来了第三次党代会。 胜利走过直辖十年的光辉历程,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立足新起点,重庆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何去何从?汪洋同志所作的《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吸引着全市146万党员和31D0万人民热切期待的目光。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党员》2007,(7):8-8
直辖十年的重庆,迎来的是双重和多重的喜庆。在我们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开始迈入“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时刻,重庆又一次迎来了“加快”和“率先”的重大历史机遇。最近,国务院正式同意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重庆大胆创新、率先突破,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对直辖十周年的重庆作出了新的“三大定位”。其一,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这是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其二,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这是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其三,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这是对重庆在全国直辖市中的特点与历史任务的进一步明确。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对的战略响应抓住了实现“三大定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一、本期“特别报道”栏目隆重推出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报道《”重庆已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和《市委书记汪洋:把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转化为重庆前进的动力》两篇重要文章。总书记对重庆寄予了殷切的希望,要求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希望各级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不负厚望,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建设新重庆。  相似文献   

13.
达州的发展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跑线上。追求新的发展必成自然。成为重庆城市群中的强势一极,应是达州发展战略定位的最佳归属。  相似文献   

14.
唐春林  翁奇羽 《当代党员》2009,(4):F0002-F0002
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直辖以来的十年多,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是城乡面貌、基础设施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重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几个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辉  袁培生 《探索》2002,(4):131-134
发展现代物流业,能给重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重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劝于拓展重庆的发展空间。重庆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区位、交通、仓储运输等优势,同时受经济体制、现代物漉观念的缺乏等因素的影响,重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又受到制约,为此,作者提出一系列的对策,用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党员》2006,(7):5-5
三峡移民给重庆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十几年来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移民开发机遇,库区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具体表现为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罗德刚 《探索》2005,(3):71-76
重庆是中国和世界最大的市,具有特殊市情。为探索适应特殊市情的公共管理新路子,重庆调整行政区划、改革党政机构、建立新的行政运行机制、组织实施发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形成了具有优势的重庆行政体制。这种体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重庆正向着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大步跨越。重庆行政体制给我们带来多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18.
彭智勇 《当代党员》2010,(10):53-54
进入新世纪,重庆人才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人才矛盾依然突出,人才基础不够坚实,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8年;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技能型人才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端人才十分匮乏,占人口的比例为0.17%左右。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是重庆人才开发和建设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9.
市委二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战略构想,这是重庆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发挥城市带动功能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目标的实现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小时经济圈”的中心在主城。江北区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北岸,是规划发展中的重庆CBD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王经伦  杨竞业 《探索》2011,(1):170-174
重庆模式是一个成功的科学发展模式。重庆模式创新了发展方法,开阔了发展视野,提炼了发展精神。重庆模式具有中国价值和世界价值。重庆模式促进中国西部都市圈的建设。在中国,京津冀都市圈、沪宁杭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和渝蓉贵都市圈形成四足鼎立的科学发展新格局。重庆模式给广东带来新的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