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区域研究的新路径:"新区域主义方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先武 《国际观察》2004,20(4):65-73
本文以赫特纳等人提出的关于冷战后新区域主义研究的“新区域主义方法”为对象 ,阐述了该方法以批判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为学术视角、以“区域性”和“区域间性”为理论基石、以“核心—中间—外围”三大区域结构为核心、以“安全、发展和生态可持续性”为价值准则 ,涉及经济、政治 /安全、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纬度内容和全球、区域、国家和次国家等多层次动力的新区域主义及其世界新秩序观 ,并分析了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及其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3.
地区认同与东亚地区主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将地区认同分为三种:归属性地区认同、回应性地区认同和功能性地区认同,它们分别影响着地区主义的内聚性、对外性和实用性。东亚地区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这一地区的归属性地区认同较弱且散乱,回应性地区认同尚处于萌芽状态,而功能性地区认同则日益增强。相应地,东亚地区主义的内聚性和对外性较弱,而实用性很强,这是东亚地区主义活跃却松散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
地区主义与南亚区域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亚地区主义发展迟缓的原因在于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 ,同时又缺乏足够的政治动力。南亚地区主义发展的实践表明 ,区域合作要想在南亚地区取得成功 ,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成员间矛盾与冲突的缓和与解决是地区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 ;完善的组织机制是地区主义发展的组织保障 ;强有力的地区领导者是地区主义发展的推动力量。南亚地区主义发展进程的缓急关键在于印巴关系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ABSTRACT

At the core of “disembedded regionalism” in the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 is an incapacity to foster more representative forms of politics that are responsive to citizens. Instead, elite-to-elite relations are a salient feature that characterises Gulf politics. A radical re-reading of Jürgen Habermas and John Rawls, applied to the GCC in the first two decades of the 21st century, confirms that top-down management of politics is conducive to conflict and disintegration as against integration, marginalising the agenda of multi-level governance within the subregion. Se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current blockade/crisis, this critical rendition throws into sharp relief the non-democratic brand of GCC regionalism.  相似文献   

6.
地区主义与东亚秩序的转型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主义的兴起已成为推动该地区秩序重构和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在地区主义的影响下,东亚的内聚力和地区性不断增强、共同理念和地区规范逐渐形成,新的权力结构开始确立,这些因素不断解构着美国主导的"轴心—轮辐式"东亚霸权秩序,并使之呈现出向地区整合背景下"多元共同合作"秩序转变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汪长明 《东南亚》2010,(1):44-50
冷战的结束使地理空间的认同取代了意识形态的认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加深,地区合作成为各国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和行动取向。然而,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因素,南亚地区最大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没有实现关系正常化,阻碍了地区合作的进展。建立稳定的印巴关系,推进制度化建设和互信建设,培育地区认同,南亚地区可以通过合作安全实现地区整合。南亚地区实现合作安全取决于印度对自身在南亚的身份定位及对参与南亚地区合作自我意识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新地区主义视角下的中国东亚区域合作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中,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前,东亚区域合作外交正在成为中国外交中一个日益凸显的亮点。在新地区主义理论的视野中,中国提出新安全观,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出并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思想,为新地区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积极推进“10+3”合作,着力发展“10+1”;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支持东盟为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所作的努力;以“10+3”机制为契机,深化中、日、韩三国合作。在未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中,中国应在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东盟国家从中切实受益;继续坚定不移地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发挥大国作用;切实按照《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所规定的各项原则处理同有关国家的海上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大力发展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切实推进三国次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建设性的合作精神发展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推动下,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并成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核心力量。已经并正在形成的东盟与中、印、日、韩、澳、新自由贸易区,对东亚区域经济的整合将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应进一步调整参与战略,以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浪潮特点和动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球涌现,形成一股强劲的新浪潮。这股新浪潮推进之迅速,涵盖之广阔,合作之深入,内容之广泛,机制之灵活,形式之多样,前景之广阔,都是前所未有的。一、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迅猛发展的主要特点(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亮点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该组织于1992年通过了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计划在2008年通过实施有效优惠关税计划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1997年底  相似文献   

11.
欧洲地区主义与"新三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洲地区主义包含塑造世界制度的战略构想。新自由主义的合作竞争、相互依存是其理论基础。全球化背景下欧洲地区主义面临内外挑战。后冷战时期欧洲地区主义提出北美、欧洲和亚洲“新三角”应成为等腰三角形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稳定。欧盟在不稳定的国际关系中有可能成为致力于全球稳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拉美研究中心王萍博士的学术专著《走向开放的地区主义——拉丁美洲一体化研究》,已于2005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学术界关于拉美一体化的又一部力作。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作了认真的修改和补充,从理论的高度对拉美一体化战略作了全面、系统、深  相似文献   

13.
1999年6月在科隆签署的<东南欧稳定公约>为东南欧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制定了一个系统的框架.它试图通过区域一体化把东南欧吸纳到欧盟的框架之内,在统一的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内解决东南欧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地区安全问题.从理论和基本思路看,该公约源于新区域主义,而新区域主义则是在欧盟发展的实践中逐渐丰富的一个理论思想,它也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特别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地区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区治理是伴随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一种地区内的公共管理活动和过程 ,是地区一体化组织稳定和发展的内在因素 ;地区治理的基本要素包括 :治理的主体、治理的制度和机制、治理的对象以及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治理绩效 ;地区治理在地区一体化过程中的功能主要是规范、协调和化解矛盾与冲突 ;现时代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可能为地区治理提供新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新区域主义"的核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区域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经验上和理论上的新内容的新现象.经验上,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区域间性、开放性、主体化和趋同化等;理论上,主要表现为体系化、社会化、综合化和秩序化等.这些核心特征将之与冷战背景下"旧区域主义"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分别在各自任期内根据美国的实力与地位、利益与价值观以及国际安全格局的转变,提出自己的亚非战略,虽然策略是变动的,但都表现出对历史的继承与发展。从美国2006年版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美国对亚非的战略主要有以下特点。(一)重提“先发制人”  相似文献   

17.
试析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新区域主义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要着力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英语简称FTA).在新区域主义逐渐由区域兴起到全球扩展的阶段,中国的FTA战略既具有新区域主义的共性,而且还将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19.
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新趋势与中国的FTA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增杰 《东北亚论坛》2013,(2):90-98,130
进入21世纪以来,以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在全球风起云涌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应当进一步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潮流,采取多维灵活的FTA战略,积极稳妥渐进地开展自由贸易区工作,逐步形成全球自由贸易区合作网络,在地区双边和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发挥更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朱伟东 《西亚非洲》2013,(1):102-115
在当前全球经济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非洲各国进一步认识到必须加强非洲地区贸易与投资的发展。为此,非洲许多次区域经济共同体都提出了加强合作、建设更高层次一体化的目标。但是,如果非洲各经济共同体不关注本区域内法律的一体化,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就会因各成员国之间法律的多样化而受到影响。非洲在法律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为了保障地区一体化的健康发展,非洲各经济共同体必须大力推进成员国间法律的一体化,特别是贸易、投资方面的实体法以及有关管辖权、法律适用、判决承认与执行等程序性事项的国际私法的统一化与协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