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 2 1世纪全球性社会改革浪潮的重要主题之一。为了协调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已从学术讨论转向付诸实践的人类面向新世纪的共同选择。然而 ,对于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而言 ,“可持续”与“发展”毕竟是一个两难选择。鱼与熊掌能否兼得 ?绿色营销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手段 ,无疑将成为现代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李德顺先生在《21世纪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趋势》这篇论文中提出人类思维方式在四个方面发生变革,即关注“关系思维”,“主体思维”、“多向思维”、“动态的变革思维”,本文从这四个方面一一入手,谈了这种变革的思维方式对文学研究思维改进,以及对看文学对象的角度、对文学价值的评价等方面启发。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农业思想的确立是自然、社会和人类统一协调发展的客观的和现实的迫切要求。与世界可持续农业发展思想相一致,中国确立了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中国必须从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矢志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产业结构跨越型”、“优先发展保护型”、“人口数量控制型”的可持续农业发展途径,使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时代语境下,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着眼于两个大局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提出的价值理念和公共产品。全人类共同价值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优秀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萃取。其中,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公平与正义是人类的共同理想,民主与自由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根本性超越,也是中国智慧和大国责任的生动体现,为国际话语注入了中国智慧。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容体系与当代价值,对打破西方“普世价值”造成的价值困扰,凝聚人类思想共识,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在生态文明观基础上提出的,生态文明观是相对于古代农业文明和近代工业文明而言所确立的,它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经历了阵痛、反思后提出的新观念。它提醒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注重人与自然和谐,改变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观念,提倡建立生态化的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以保证人类的世代延续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就可持续发展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经济以及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可持续发展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就世界经济思想而言是一种突破,它把世界经济从传统经济学思想的矛…  相似文献   

6.
消费观的演变与思维方式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实质就是人类在消费观念上由线性思维走向非线性思维,以非线性思维为思维基础的可持续消费观是人类消费观演变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侦查思维作为侦查学研究内容而纳入侦查学理论体系,已在学术界达到共识。侦查思维不仅是侦查学的重要范畴,而且在侦查实践中得到侦查人员广泛认同,并在侦查破案中正日益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为此,从不同方面重视和加强侦查思维的研究愈发显得迫切。本文仅就侦查思维的多元性和互补性特征略陈管见,以期推动侦查思维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侦查思维的多元性,意指侦查思维方式的多样性。换言之,侦查主体在侦查活动中所使用的思维方式不是“-”,而是‘哆”。在现代社会中,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已是学科发展的共同趋…  相似文献   

8.
杜建丽 《工会论坛》2009,15(4):166-167
从思想史看,从对历史必然性的探讨到历史必然性观念的确立,再到历史必然性观念的变革,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必然性是相对于自然必然性而言的。在人类历史活动中,自然必然性是支配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规律,历史必然性则是支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规律,两者相互中介,共同界限着人类自由选择的可能范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庄严地把可持续发展写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并纳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八大问题之首。这无疑表明了我们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更反映出全党全国上下一心,关心我们“共同的环境”、“共同的家园”、“共同的未来”……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欧美一些生态学家在1980年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提出并加以阐述的。198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保护地球》中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将可持续发展理解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的共同未来》的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转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性,提出了限制人口、政府立法、公众参与、消灭贫苦、公平效率等社会政治问题。对于…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妇女解放已不再仅仅是一种为争取和捍卫妇女正当权益的努力了,而是关系到整个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课题.因为妇女解放的理念和实践将直接影响人类的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密切相关.就此而言,对妇女解放所作的广义理解,乃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的有效实施,将对21世纪人类的命运产生深远影响.这种新发展观赖以产生的契机何在呢?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看,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引发了“绿色运动”的兴起;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所导致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促成了“福利国家”的出现;男女不平等、性别歧视,催生了“女权运动”的爆发.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发展面临危机的产物.我认为,妇女解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决定》提出的“人本观”是人类社会认识论上的科学论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3.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变化多端,含义复杂,民族性和历史性很强,感情色彩较重。对于“文化”一词的确切含义至今仍然莫衷一是。就其一般意义而言,“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历史形成的,特定的社会群体所共同具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文化说到底就是人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和实践活动层次的提升,人类因果观念经历了两次重要转换,形成了三种基本的因果观:实在论因果观、描述论因果观和模型论因果观。从实在论因果观到描述论因果观,肇因于从经典物理学到量子力学的发展;从描述论因果观到模型论因果观,则源自信息科技特别是大数据的发展。在三种因果观念中,实在论因果观是关于对象确定性联系的把握,描述论的因果观是将实在论因果观抽象为描述的产物,而模型论因果观则是描述论因果观发展到完全抽离具体经验条件的结果。纵观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因果观的嬗变,可以进一步看到,因果观念的两大重要转换都与信息的彰显密切相关。在量子力学中,信息便得以空前凸显,微观观测中生成的量子现象正是作为感受性关系的信息;而大数据则本身就是信息数字编码的产物,正是大数据相关关系,将因果观念从主要基于物能发展到主要基于信息。  相似文献   

15.
以法律形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进行革新,向绿色化、生态化变革。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适应保护环境的要求。这一变革既为生态文明所诉求,也将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法律的生态文明观,其公平观要从代内公平向代际公平嬗变,其效益观要从经济效益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嬗变,其秩序观要从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主义嬗变。宪法中需创设环境权,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宪法地位;刑法中重新界定环境犯罪,在惩治危害环境罪的立法中规定举动犯和危险犯;承认自然资源的财产价值和所有权;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各项政策和措施,建设绿色税制;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有句名言:“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历史证明,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与变革是深刻和具有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命题,蕴涵着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维方式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构建和谐社会所蕴涵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由"斗争哲学范式"到"和谐哲学范式"的转换;由"以物为本的发展理念"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转向;由"主体性思维"到"主体间性思维"的凸显;由"统一性思维"到"尊重差异与协调多样思维"的发展;由"两极对立思维"到"共存共赢思维"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从哲学与宗教学的角度看,就是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相协调、相统一。老子、道家崇尚自然,力主“无为”...  相似文献   

19.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所理解的文明仅仅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种形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曾是我国的社会发展战略。江泽民“5.31”讲话之后,我们再次强调政治文明应该是人类文明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随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生态文明也应该成为社会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应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体现。从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在不断说明,人类社会文明是一种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在内的一种大文明或整体文明,它们分别是社会进步程度在物质方面、精神方面、政治方面和生态方面的结晶与标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共同构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是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保护神,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变革与创新教学方法,是高校培养新型人才的关键。创新教学方法,首先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人才观应体现在“三观”的确立上:即综合素质的人才观,能力为本的价值观和创新意识的心理观;教育观应落实在“三个注重”上:即注重智力开发,注重竞争能力,注重创新意识。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应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入手,考虑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动力系统为着眼点,设计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