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青少年是网络社会的主体.网络对青少年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已引起许多青年学者、社会学者和教育学者的关注,并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本文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总结并简要分析了我国学者关于网络与青少年的研究成果,以推动此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何防范青少年沉迷网络早已成为一个重要社会话题。各网络平台和APP推出的"青少年模式"通过限制服务功能、使用时段、在线时长,以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但一些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变了形、走了样,也反映出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是网络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是名副其实的"网络世代",青少年网络化是否存在差异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基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报告2009~2013年数据资料进行二次分析,以青少年网络使用动机、物质参与、技术参与、使用参与四个连续性步骤为切入点,分析网络区隔的三道沟在青少年网络化差异中的展现,结合区隔理论和社会融合视角分析青少年网络化差异带来的社会性后果和融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极其复杂。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本文认为网络工具使用特性、网络心理需求无法满足、网络信息内容多元及网络传播异化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键因素。要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就需要切实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免疫力,努力实现高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联动,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5.
当前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家庭因素的研究多以家庭缺陷等直接原因为主题,忽视了家庭核心化趋势所带来的家庭结构功能变迁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以家庭核心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中家庭对青少年社会化功能的削弱,提出通过已有社会资源和通过资源再造等方式对核心家庭的社会化功能进行补位。  相似文献   

6.
我国“网络与青少年”研究述评沈汝发/青年探索.-2001,(6)提要:21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青少年是网络社会的主体。网络对青少年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已引起许多青年学者、社会学者和教育学者的关注。本文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总结并简要分析了我国学者关于网络与青少年的研究成果,以推动此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罗凌云、风笑天/青年探索.-2001,(6)提要:本文从家庭互动、家庭期望、家庭观念和家教方式四个方面比较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发现“四过”现象仍然…  相似文献   

7.
她是一个全身面积91%被严重烧伤、只有一个健康手指的残疾人。她却以“网络妈妈”的热情和自己身残志不残的人生观,让无数迷茫的网络青少年找到了方向。 在青少年沉迷网络已成为社会问题,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现实任务和社会工作时,“网络妈妈”刘焕荣给健康人以启迪和力量  相似文献   

8.
石涌军 《当代广西》2006,(22):56-56
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中有85%左右源于“问题青少年”的现实,今年以来,都安瑶族自治县党委、政府以“问题青少年”为主攻方向,强化“六个工作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创建“平安家庭”和“平安校园”为立足点,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和谐“襁褓”和“摇篮”。今年以来,县妇联结合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和“五好家庭”“、无毒家庭”评选活动,促进全县“平安家庭”创建,覆盖面达100%,有10.1万个家庭达到“平安家庭”的创建标准,创建合格率达91.6%。县综治办、县教育局则组织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都安第二高中通过与学生签“订遵纪守…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了解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缺失状况以及上海市在重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网络方面的举措,笔者运用深度访谈与观察法对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网络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网络缺失表现为经济条件下滑、心理压力剧增、学业或工作中断、家庭环境不良与社会处境恶化。上海市为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实际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以及陪伴支持,并且开展了家庭辅导与社区关爱活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伴生的是网络使用的普及化、大众化。在网民队伍中,青少年占有比重最大,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国内学者对青少年网络使用做了大量研究,但是,总的来看,质量和层次高的成果不多,对青少年工作的实践意义不是很强。解决这一困境的途径之一是发展或者转换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研究视角:从消极视角到积极视角,从自发视角到自觉视角,从工具视角到社会视角。把握这些研究视角的变化,既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青少年网络使用提供了方向,又能指导青少年合理科学使用网络,促进网络社会青少年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孝德可以分解为"孝心孝行、互学共赢、家庭和谐"三项指标。通过实证研究,对照指标逐一分析当代青少年的表现,结果发现:目前多数青少年具有良好的孝心孝行,但是也有少数青少年自私自利;青少年既有同父母交流的愿望,希望父母了解自己的需要,又有挣脱家庭约束的愿望,同家长的交流不畅;青少年对于和谐家庭有一定的理解和体验,对自己家庭的和谐与幸福的满意度较高,但在幸福家庭的主要标准上与长辈看法不一。最后,从社会、家庭、学校和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孝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解读“90后”网民“火星文”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诞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时下,在一些以青少年为主的网络论坛和贴吧里,流行的“火星文”就是青少年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最好体现。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但由于青少年尚处于社会化过程中,尚未完成对社会规范的习得,所以,社会各界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3.
对于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成瘾问题的形成往往涉及到自身、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复杂因素,因此单纯的说教、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等传统方式都很难取得根本的实效。而作为一项专业的综合性服务活动,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核心价值观,强调个别化、平等、接纳等原则,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介入网络成瘾青少年,目的是协助其走出困境,同时能够使社会功能得到恢复和发展。本文选取了安徽省A市某初中生作为典型个案进行介入和研究,从实施过程和结果来看,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独特的优势,但也有诸多需要反思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成年烟民”与青少年吸烟问题夏忠群吸烟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心理素质、思想品德以及工作学习等都有很大危害,因此,这个问题一直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有关方面所关注。经过多年努力,制止青少年吸烟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到近几年,青少年吸烟率又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大学生吸烟率以每年4个百分,大的速度上升,高中和初中男生的吸烟率分别以每年2.3和3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不仅如此,近年的青少年吸烟还有明显的低龄化和高档化的发展趋势。如此严重的情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其巨大的危害性是不容低估的。客观地说,青少年吸烟现象屡禁不止,越演越烈,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成年烟民”的吸烟行为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即“成年烟民”的吸烟行为在客观上对青少年吸烟的促使作用,是一个最为主要原因。因此,基于对青少年的社会行为方式具有明显影响力的家长、前辈、老师等诸多身份的“成年烟民”,对令人担忧的青少年吸烟现状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成年烟民”都应为制止青少年吸烟作出应有努力。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必然经历社会化的过程,其主要内容之一是学习群体的行为方式。一般认为,社会化的途径主要有家庭、学校  相似文献   

15.
支持与应对:家庭为本的青少年戒毒社会工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的方式,探讨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戒毒服务模式对于吸毒青少年家庭成员认知、行为改变的历程,及在参加小组后的改变情形,并进一步探讨影响改变的小组治疗性元素.研究发现,家庭支持小组能够对吸毒青少年的家庭成员提供较好的情绪支持,并且小组成员对高危情境的认知与应对,沟通技巧与自我控制技巧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最后研究建议:其一,建立支持家庭的社会政策,为吸毒青少年提供家庭为本的混合福利体系;其二,延伸吸毒青少年的康复服务内涵,建立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戒毒模式.  相似文献   

16.
被共青团中央列为2004年度全国青少年研究重点课题之一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矫正》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分析,获得了一批最新的成果,这项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李晓驷近日告诉记者,研究结果显示:不良的家庭关系模式已成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导火线之一;网络成瘾率男生远高于女生、高中生明显高于初中生;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低与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高低成正比,高知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太大,导致孩子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偏高。  相似文献   

17.
网络虚拟社会"双刃剑"效应对价值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本文分析了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中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从加强青少年自身修养、注重家庭心理沟通、拓展学校教育资源、净化社会网络环境等方面着手,对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下青少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价值观重塑路径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和农村留守青少年。这些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和父母的有力监管,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因此,增强对留守青少年的家庭保护功能对于遏制青少年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大量农村务工人员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家庭中普遍出现“空巢”现象,而由此带来的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日益突出。本文以G市为例,对“空巢”家庭中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由于长期迷恋于网络,在头脑中被灌输了大量的亚文化,给其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家庭因素又与青少年网络被害密不可分。文章着重从家庭结构、功能和类型的角度,对青少年如何沾染“网络毒瘾”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家庭预防策略,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青少年网络被害。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网络交往的若干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交往对青少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利也有弊,存在着若干二律背反的现象。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通力合作,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充分利用网络交往的积极因素,克服其负面影响,以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