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论述,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只一个,而是两个: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也就是把“用作奴役和剥削劳动的工具的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变成自由集体劳动的工具”;一是在此基础上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使劳动成为劳动者自己财富的源泉,进而实现个人所有权。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所有制范畴不仅  相似文献   

2.
“用人单位”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与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相似文献   

3.
我国非公有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营经济。本文着重从统一战线工作角度,对个体经济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个体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建国以来,个体经济的发展历尽曲折,个体劳动者队伍几经起落、消长。50年代初个体劳动者人数近900万人,占整个从业人员的35.5%,可谓个体劳动者队伍迅速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以后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错误地把小商、小  相似文献   

4.
1.现阶段我国个体经济究竟属于什么性质? 第一种意见认为,现阶段我国个体经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范畴。其理由是:(1)社会主义的个体经济是劳动者直接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劳动成果直接与劳动本身相联系,产品(包括商业利润)由劳动者支配。这同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特征是相一致的。(2)社会主义个体经济的经营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体系中有组织地进行的,它受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管理和约束,经营活动的盲目性受到限制。这是不同于以往个体经济的最根本区别。(3)个体经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8,(1):117-118
1.民办非企业职工有法可依。劳动合同法扩大了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及其劳动者。规定: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6.
《江西政报》2008,(15):48-48
1.哪些单位及其劳动者适用《劳动合同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合伙合作律师事务所等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相似文献   

7.
周前宜 《湖湘论坛》2001,14(2):45-46
一   探讨我国股份合作制企业股权结构科学化改造之路,就必须界定科学的股权结构的依据和标准。从理论上讲,股份合作制企业股权结构包括股权主体构成、股种配置、各类股权主体所拥有的股份和各股种额在企业总股本中所占比例三方面的内容。股份合作制经济有别于股份制经济、合作制经济,也不同于传统的公有制经济,它是“以劳动者劳动联合和劳动者资本联合为主”的经济。在股份合作制经济里,劳动和资本应当处于同等地位,它们应当平等地享有企业管理权和企业剩余的分配权。因此,“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资本联合为主”和“确保劳…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劳动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取向。受“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一部分人对劳动价值观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背离了“劳动最光荣”的核心价值观。要抵御和消除“不劳而获”和“投机取巧”的劳动价值观对人们思想的负面影响,重塑“劳动最光荣”价值观,必须完善劳动保障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劳动分配的公平公正,营造体面劳动的社会氛围;必须加强劳动价值理论的灌输和教育,丰富劳动价值观内涵,提升劳动者素养,以确立对“劳动最光荣”价值观的认同,重塑“劳动最光荣”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江西政报》2007,(11):31-35
第一条 为规范工资支付行为,维护劳动者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向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支付工资,有关部门对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进行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相似文献   

10.
《前沿》1994,(1)
股份制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主要形式于光远在香港《经济导报》93年第22期上对“主要形式”的内涵作了说明。他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形式,但不应再把全民所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中的一种,理由是,全民作为所有者不如社会主义国家具体明确,应用“国家...  相似文献   

11.
《政策》2005,(4):62-63
《湖北省劳动合同规定》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必须实行劳动合同管理的范围为:全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2.
周良荣 《湖湘论坛》2001,14(6):43-45
“民营经济”这一提法,已常见诸报刊及地方政府文献中,但是,究竟如何理解“民营经济”的内涵、性质,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此略窥管见。一、民营经济的内涵什么叫“民营经济”?迄今见诸报刊的释义,一般指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统称。有的人甚至干脆把民营经济等同于个私经济。因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是经济学教科书惯用的提法,人们早已耳熟能详,所以,有的人对民营经济提法表示异议,认为没有必要用“民营经济”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还是使用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概念好。但是,时至今日,人们对“民营经济”的理解,已…  相似文献   

13.
赵连友的题为《叫响“劳动光荣”》的文章说,在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十分流行并备受推崇的时代最强音是“劳动光荣”,它曾鼓舞和激励了千千万万在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然而,近些年来“劳动光荣”似乎已经被人们所淡忘。文章说,目前社会上有相当一些人在劳动价值观上存在着认识误区,对劳动在经济中的贡献认识不清,甚至将劳动者当成了负担,认为其带来了棘手的就业问题,增大了经济成本等。其实,经济学本身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因为劳动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实际要远远大于资本,因此,劳动基本的价值应该得到承认,劳动收益应该得到保障。如果经济不断…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是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是“单保护”还是“双保护”是劳动合同立法中争论的一个“焦点”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在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采取“单保护”原则,旗帜鲜明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上海机关动态》2009,(9):16-16
2008年虹口区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641件.较2007年上升156.4%、今年上半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777件,较去年同比又上升19.54%。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解仲裁科知难而进,完善机制,创新模式,不断提高案件处理能力,上半年,共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及各类经济补偿480万元。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一、《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由于新的用工主体、用工形式不断出现,《劳动合同法》扩大了《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一是规定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也就是在适用范围中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及其劳动者。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发展简史》第三课、第十七课都突出了劳动者这一人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为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打下基础。教材在对劳动者自身因素的分析上,只阐述了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等因素的作用。我认为,“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凡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相似文献   

19.
阳桂红  明燕飞 《湖湘论坛》2002,15(6):62-63,65
就业是指进入劳动年龄且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或收入的经济活动。对劳动者来就,就业是谋生的重要手段,是获得社会地位与社会尊重的重要前提。对社会来讲,就业是实现劳动要素与生产要素结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就业状况,既直接反映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状况,也直接体现经济的发展状况。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湖南省总人口6440.07万人,较第四次人口普查增加374.27万,增长率6.17%。劳动年龄人口3997.54万人,较“四普”增加379.28万人,增长率为10.4…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也称“劳动纠纷”、“劳资纠纷”。也就是说劳动争议产生于社会劳动关系形成之后,发生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以权利、义务为内容,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之一。劳动争议的主体是发生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具有经营权的用人单位,即劳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劳动争议的客体是劳动争议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在我国劳动争议的客体,具体包括行为、物和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等,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