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海洋 《今日广西》2007,(24):62-62
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迅速崛起的网络求职、如火如荼的现场招聘会……越来越多的求职媒介,极大地方便了人们找工作。客观上也为不法分子、无良企业以“假招聘”侵害求职者利益提供了空间。求职者找工作时更须多留些心眼提防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求职者在求职面试时与招聘人员沟通情况、交流思想的工具,更是求职者展示自己知识、智慧、能力和气质的一个主要渠道。恰当得体的求职语言无疑会增强你的竞争力,帮助你获得成功;反之,不得体的语言会损害你的形象,削弱你的竞争力,甚至导致求职面试的失败。那么,在求职面试中要注意哪些可能会影响自己成功的忌语呢?“你们要几个人?”问这个问题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对用人单位来讲,招一个人是招,招10个也是招,问题不在于招几个人,而是你有没有很强的实力和竞争力。“你们要不要女的?”这样询问的女性,首先给自己打了“折…  相似文献   

3.
企业屡屡招聘,却虚设摊位、只招不聘。政府部门要加强招聘信息的审核把关。众多求职者千万要提高警惕以防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求职行为模式正日益受到网络的剧烈冲击。随着人才市场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个人入网人数的增加,在互联网(Internet)上通过计算机求职已经越来越成为人才聘求职的手段之一。但由于目前国内计算机网络和人才信息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网上求职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却来能找到理想的就业机会,其实只要稍微注意一下网上求职的方法与技巧,一定会事半功倍。 笔者就自已在人才市场工作的经验和求职网友反馈的“教训”总结了网上求职的方法供您参考。 第一,明确目标。网上求职最忌盲目,首先应明确自已的求职目标,这一目…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障世界》2006,(8):23-23
在我们的职场中,简历就好比是一个企业和个人牵线搭桥的红娘,能否顺利的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那就得看这个红娘的能力有几分了。在我自己长期从事人力资源招聘工作过程中总结了一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在职场中求职屡遭败阵的求职者,特别是应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6.
"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求职者眼光太高,大家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难。很多求职者比较盲从,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招聘求职旺季来临。如今,一方面,不少雇主感叹人才难求,不断调整招聘方式;另一方面,不少求职者感觉求职时会遇到各种条件限制,找到理想的雇主太难。为什么劳动力市场会出现"招聘难"与"就业难"的两难局面?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3062人参与),79.3%的受访者感觉当前雇主仍处于强势地位。如果求职时遇到偏见,62.2%的人会寻找其他工作机会。受访者中,71.8%的人换过工作。普通员工占52.8%,非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占16.9%,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占8.5%。在年龄结构上,"80后"占48.8%,"70后"占29.9%,"90后"占10.2%。  相似文献   

7.
《中国保安》2003,(12):52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有关专家推荐如下策略:1.请教成功求职者去和失业之后又找到理想工作的亲友谈谈,了解他们是怎样求职的。要成功,就得请教善于谋职的人。2.告诉别人你在求职家人、朋友、同学、老同事等都是你资讯的来源,询问他们认识的人之中,有没有一些正在你感兴趣的岗位上工作。3.找最想做的工作你对哪个行业最感兴趣,就去找那一行的人面谈。这时候,你不是在谋职,而是在收集资讯,以判别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4.锲而不舍求职者必须锲而不舍:首先以电子邮件发出履历,接着把履历打印出来,邮寄给同一机构,然后再打电话…  相似文献   

8.
孟莉 《中国保安》2004,(16):42-43
这是编辑部近期收到的一封保安员来信,信中叙述了他在工作中不畏邪恶,与骗人钱财的“黑职介”抗衡的经历。在劳务用工、人才交流市场日趋繁荣的今天,求职场上林林总总的招聘信息、多种多样的招聘渠道、花样繁多的骗子把戏,已使许多求职者上当受骗,“黑职介”也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成为损害求职者利益,为不法分子牟取钱财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数字     
据台湾人力资源企业104人力银行观察,近几月来,虽然台商在大陆的人才需求量变化不大,但台湾“上班族”赴大陆求职意愿却快速增温,寻找到大陆工作机会的台湾求职者,目前平均每天近2万名,创2年来新高。  相似文献   

10.
频频出现的求职陷阱让求职者胆颤心惊,成为困扰求职者的一大问题。为此,笔者撰文,希望给求职者以警示。  相似文献   

11.
王建一 《今日广西》2008,(23):11-11
有一天,某大出版集团的老板收到一封信,该信是一位求职者写给他的,信上写着“不请我是你的损失”。于是,老板决定要见一见他。且不说这位求职勇士的面试结果如何,就目前而言他已胜过其他数百位循规蹈矩的求职者,获得一个难得的面试机会。不管这个案例真假如何,但它告诉了我们找工作怎样出奇制胜,怎样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结构的调整与改制,市场就业新机制也将逐步完善,劳动力的配置、市场调节因素逐渐加大加快。在这种形势下,求职技巧的训练与指导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近几年,在劳动力市场里经常是人头攒动,有众多的求职者,希望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是,多数求职者往往是抱着希望而来,带着失望而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劳动力技术水平、应变能力、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总体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许多求职者往往是抱着试试看、闯一闯的侥幸心理来寻求工作的,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更谈不上…  相似文献   

13.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大学毕业生如何使自己在强手如林的人才市场脱颖而出?如何在求职面试中进行有效、顺利的求职沟通成了所有求职者关注的重点。文章就如何做好面试自我介绍和应答策略技巧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表述,使求职者能够在求职过程中运用得体有效的语言表达,谋求到自己如意的职业。  相似文献   

14.
《时代潮》2003,(17)
郑州42名劳动保障干部集体体验下岗求职 日前,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机关42名中层(科级)及以下干部,每人领到一本“下岗证”——即日起集体内部“下岗”。要求这42人利用周末时间到人力资源市场求职。如果“求职者”在两个月时间内未被用人单位聘用,将被该局安排待岗学习。 据悉,在以后的日子里,郑州市劳动  相似文献   

15.
眼下,不少人在求职中,往往乐于“一步到位”。然而,实际情况常常与他们的美好愿望相悖,总是离他们的要求相距甚远。面对求职的无奈和尴尬,求职者是否作退后一步的选择,不妨“两步到位”,去寻找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与思考》2009,(4):14-15
①2月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一个求职者集会上,大学生们振臂高呼,互相鼓励并为自己加油。当天,约3000名毕业生聚集在这里,一同参加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求职誓师大会,通过这一方式增强信心,鼓舞士气,希望能在当前不景气的经济困境中找到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17.
新语     
《小康》2010,(7):24-24
“文凭、驾照、仪表一样都不能少”,面对这样的招聘要求,更多的求职者不得不下重金包装自己,职场消费呈持续攀升之势,有人把这类支出形象地称为“求职经济”。按全国200万毕业生、每人花费500元计算,“求职经济”的规模将超过10亿元。有经济学家指出,由求职拉动的消费还远不止这个数。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提供切实的帮助,近日,某三家咨询公司联手进行了“我们如何找工作”专项调查,从目前汇总的数据情况看,应届大学毕业生签约率普遍不高,目标薪酬集中在1500元左右,超过八成求职者不再追求专业对口,但仍有近八成的求职者希望留在大城市工作。  相似文献   

19.
陈红 《中国保安》2010,(10):72-72
招聘的最终目的是选择到合适的人选,以帮助企业实现自己的目标。无论是内部招聘,还是外部招聘,都要经历选拔过程。人员选拔的程序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审查简历材料,评价求职申请表。求职者通常需填写求职申请表,提交个人材料。求职申请表中应包括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等重要信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根据简历和求职申请表提供的资料,对求职者进行初选,筛选出比较合适的人选,再进行笔试、面试等甄选。2、笔试。笔试是让求职者在试卷上答事先拟好的试题,然后由主考人  相似文献   

20.
眼下正是找工作的黄金时期,各地招聘活动正如火如茶得地举行。然而如何求职,如何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却是求职者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如果你正打算前往求职,不妨巧妙地做些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