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2001年9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云南省2001-2005年依法治省规划》(即“二五”依法治省规划),6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下,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二五”依法治省规划,扎实推进地方立法、行政执法、公正司法、法制宣传、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推进社会法治化建设各主要环节的工作,为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治建设一直追求“依法求治”,注重实现法的秩序价值,而法治的真正内涵应该是“以治成法”,克服“依法求治”的工具性特点,注重法的多重价值的实现。从“依法求治”到“以治成法”的关键在于增强法律的执行力,这是目前法治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克服“依法求治”弊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州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州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延边州逐步形成了一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制度及运行机制,但是也存在一些阻碍依法治州进程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加快依法治州进程。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重要布署.小康社会的标准包括法治标准,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推进过程.“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必然是包括“法治小康”在内的“全面小康”的社会.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逻辑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法治军”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政党”、“法治社会”、“法治军队”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必由之路。今年初,海口市龙华区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建设“法治龙华”的指导思想,就此,记者采访了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梁锦武。 “我们提出建设‘法治龙华’,最终目的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法规对我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保证各项工作依法进行。”梁锦武  相似文献   

6.
《海南人大》2006,(3):6-10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的依法治省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四届七次全会和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围绕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和谐海南提供法治保障这一主题,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有机结合,为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不仅需要法律,而且法律必须得到普遍的遵从和有效的实施。权利的追求和保护与权利的被侵犯之间的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通过法律程序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是国家实行法治的最终途径。因此,司法活动的公正与否和效率高低将直接影响最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对法治的信心,直接影响依法治国、依法治省的进程。 近年来,我省各级法院围绕着“公正与效率”的主题,在审判、改  相似文献   

8.
要走向法治政府,就必须牢固树立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在当前,公务员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就必须深刻把握依法行政的本质。依法行政的本质是依法治“官”而非治“民”,是依法治“权”而非治“事”;必须全面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依法行政的原则包括法律优先、法律保留、职权法定、比例原则、程序公开、权力监督和权利救济等原则;就必须在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中强化依法行政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德治等而言的治理方式,“简言之,就是依法而治,即管理国家、治理社会主要依靠法律这种普遍、稳定、明确的社会规范,不因为法律之外的社会规则而朝令夕改,不因为领导人的变动而忽兴忽废。这是法治与人治最大的区别”。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将“法治”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党之所以高扬法治精神,是因为法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峨眉”战略方针的提出为峨眉山市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近年来,峨眉山市凭借深厚文化底蕴,加强组织领导,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创新宣传方式,采取有效措施,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队伍建设、构建科学体系、营造研究氛围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市是对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总结,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现实需要。推进依法治市的途径是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开展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2.
《青海人大》2006,(4):11-11,13
我省自2001年开始在全省公民中实施了第四个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逐步增强.依法治省工作深入推进,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依法治省。保障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有必要从2006年到20lO年在全省公民中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为此,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结合我省实际,特作如下决议: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舆论场中,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农村里的"能人"天然反法治,从"能人治村"走向"依法治村"必然步履维艰。但调查表明:"能人"的确是农村法治现代化的"关键少数",改革开放以来,固然有少数"能人"违法使得当地社会暂时、局部背离法治,但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能人"越来越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法律素养成为现代农村"能人"的必备基本素养,他们是"依法治村"的主要推动者。互补系统论认为,侧重于应然程序的"依法治村"应尊重已经内化为实然机制的"能人治村"并与之形成良性互动。加强教育、完善监督机制,相信、依靠、抓住这些农村法治建设的"关键少数",不断提升"依法治村"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为我们实践依法治国方略,探索依法治省途径,推进依法治省进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发挥大理优势 推进桥头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这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加快发展的一次重大战略机遇,有利于推进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大理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发展空间,实现大理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理州要以建设桥头堡为目标,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以大开发促进大发展,以大发展解决面临的问题,把大理建设成为云南桥头堡中的滇西桥头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伟大成就。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我国传统的“人治”观念、“左倾”思想,以及西方的“三权分立”法治理念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需加以批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司法公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培育发达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7.
依法行政的本质是依法治“官”而非治“民”,是依法治“权”而非治“事”;依法行政的原则包括法律优先、法律保留、职权法定、比例原则、程序公开、权力监督和权利救济等原则。我们要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就必须把握依法行政的本质、基本原则,并不断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治理或制约国家权力 ,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吏 ,而不仅仅是“政府以法治民”。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各级政府官员必须树立职权法定和依法行政观念 ,实现从“父母官”到“公仆”的转变 ;同时 ,必须建立对政府官员及其活动实施依法管理和有效监督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理念,标志着中国民主法治的深化,更是党日臻成熟的执政能力的体现。同时,依法治国方略在确立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执政、完善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保障司法公正、加强严格执法、建设法治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本文结合学习十七大精神,分析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性及其内涵,研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法律,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制度规范。在制度与人的关系上,好的制度需要人来执行,制度本身也要靠人来制定。明代海瑞言:“得其人而不得其法,则事必不能行;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则法必不能济。人法兼资,而天下之治成。”这充分说明,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的确是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