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法学》2016,(5):37-48
理由是将特定事实带入某一法律要件作出决定的原因说明。在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时,不说明裁量理由,就无法让人知晓为何在裁量权的范围内作出该决定。根据行政法治原理,应当将说明裁量理由设定为法定义务,以论证裁量决定合乎法律。公开裁量决定的判断和选择过程,这既有助于抑制行政机关的恣意,也有助于说服行政相对人,也便于私人寻求救济和司法实施审查。裁量理由与裁量决定应当具有同时性和一体性。没有说明或者说明不充分时,因行政机关没有按照要求说明裁量理由,为尊重行政机关的首次判断权起见,法院应撤销裁量决定;如果行政机关在事后以其他理由替换原先已说明的理由,在没有改变主要理由时,法院则可基于诉讼经济原则一并审查,一次性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2.
论正当程序中的说明理由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明理由是公权力机关对其作出的决定或裁决进行正当性证明的逻辑过程,是正当程序中的重要一环,反映着正当程序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在长期的发展中也逐渐成为英美法系司法判决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我国对此项制度的关注程度不够、研究不透彻,现有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脱节,直接影响着行政行为效力的实现与认定,有必要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判决书应当陈述理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管是大陆法系国家 ,还是英美法系国家 ,相关法律一般都要求判决书必须写明理由 ,事实上世界各国的判决书也大都是写明理由的。在判决书中写明理由有利于保证司法公正 ,有利于保障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有利于上级法院或人民群众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判决书列举的判决理由应包含几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治安管理处罚说明理由制度就是公安机关在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拟作出或者作出处罚时,必须向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说明作出该处罚的事实根据、法律依据、理由、证据和自由裁量的主要因素的制度。它的法理基础是宪法中"国家车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以及行政控权理论,拟给予处罚时没有说明理由以及说明理由时间倒置,将导致处罚决定无效;说明理由错误或者不充分并不影响正式处罚决定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论判决理由     
翟晶 《法制与社会》2012,(31):283-284
我国的判决理由采用的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三段论推理模式,属于法规出发型判决理由。法规出发型判决理由存在先天的不足,除此之外,我国判决理由在现阶段还存在着说理不够充分,说理缺乏针对性以及说理缺乏逻辑性等说理上的不足之处。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之处,使我国判决理由更加完善、准确,保障司法的公平正义,应当强化法律方法的应用;完善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提高司法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王合静 《法学评论》2012,(4):134-139
民事判决理由乃是司法者对其行使审判权作出裁断结果的说明和阐释。民事判决理由的可接受性已成为衡量司法裁判正当性的内在品格。民事判决理由的可接受性关涉到法官适用的裁判规则、判决理由的受众主体、判决理由的程序性以及判决理由的语境要求等要素的妥适配置。  相似文献   

7.
徐发明 《政法学刊》2007,24(1):19-24
诉讼时效制度的正当化理由仅在于保护不应再履行义务的债务人。这本是德国民法早已解决的问题,但在我国却总结出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稳定社会秩序、方便案件审理、利于物尽其用四大理由。有学者更夸张地列出减少纠纷、保护一般债务人、保护债权人、保护第三人、进行市场调节等项理由,并牵强地与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相联系。诉讼时效制度正当化理由的原理还包括其必然性根源和负面性影响等内容。这些原理对审判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骆群 《法治研究》2010,44(8):80-85
在我国,经济犯罪中废除死刑的呼声已成为压倒性的趋势,概括起来其理由主要有:不符合正义价值,不符合刑罚目的,不符合效益价值,不符合国际趋势,极个别的还认为会滋长监管者对死刑作用的迷信,忽略社会治安和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不利于健康、人道的社会文化和尊重人的生命的观念的形成,以及认为经济犯罪不具有道德基础,经济犯罪配置死刑是政治权力的任意之举。但是,在这些理由中,除了不符合国际趋势之外,其他理由都不能成为经济犯罪废除死刑的充分理由,换言之,这些理由与经济犯罪废除死刑的主张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裁判文书的功能不只是记录了审判权的应用,更重要是表明权力运用的公正。将法院作出裁判文书的理由写得一清二楚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对司法审判活动监督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提高法官素质,保护当事人的权利以及实现法律的教育功能。针对目前判决书说理部分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予以重视并努力使之完善。  相似文献   

10.
《江淮法治》2010,(14):38-38
美国犹他州普莱士有一个男子诉请法院判决他和妻子离婚.理由是“她在我们床头上方的墙壁上,挂了她4个前夫的照片”。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生活》2009,(1):24-24
美国犹他州普莱士有一名男子诉请法院判决他和妻子离婚。理由是:“她在我们床头上方的墙壁上,挂了她4个前夫的照片。”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刑事上诉理由仅在司法解释的层面有所提及,但若要进一步保障上诉人的权利,改变目前刑事二审程序被无理由启动以及虚化运行的现状,使二审程序发挥其应有的纠错救济功能,通过上诉理由对二审案件进行分流,便是呼之欲出的设置。以此,将上诉理由规范化、明确化和法定化,不仅是实现诉讼效率与程序公正平衡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二审功能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德离婚法定理由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丽君 《法律科学》2005,23(5):82-88
中德两国的离婚法定理由各自具有一系列不同的特点。对两国离婚理由的异同的比较能够揭示我国离婚法定理由的成就与不足,并进而提出构建我国未来民法典亲属编离婚理由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行政强制设定说明理由制度是行政强制设定中最为基本的制度,对行政强制设定的民主化、公正化、科学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体现了正当程序、立法技术性、行政理性化和强制权力节制的价值。行政强制设定说明理由应从行政强制设定的理论准备、立项调研、专家论证、利害关系人意见的征询和对外宣示等方面进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民事判决既判力的客观范围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判决理由有无既判力,并对有关民事判决理由效力的几种学说进行了归纳和评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清楚地阐述了反对立法的司法审查的核心理由,适些理由是在特殊宪法体系下,封特殊决策和司法审查出现的历史的简洁讨论中得出的。本文批判司法审查基于两个基础:第一,文章主张没有理由认为由司法审查保护权利能比由民主的立法机关做得更好。第二,本文认为,除了产生的结果外,司法审查是民主但不正当的。然而,反对司法审查的理由也不是绝对或者无条件的。在本文中,这些理由以若干条件为前提,包括假定社会有着运作良好的民主机构,社会申的大部分公民认真对待权利(即使他们可能并不赞同他们拥有的权利)。文章末尾则讨论这些前提条件丧失时会出现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回避制度对保障刑事诉讼的程序公正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它被各国普遍接受、认同,成为现代审判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诉讼制度。针对回避制度在我国审判实践中被束之高阁的现状,本文以回避理由为切入点来寻找原因,认为目前关于回避理由的规定存在很大缺憾,影响了当事人回避申请权的行使。回避理由应避免模糊用语的使用,应进行细化、扩充;借鉴无因回避的合理因素建立适当限定性的无因回避制度,使当事人申请回避权不至于虚置而能真正得到行使。  相似文献   

18.
就仲裁裁决理由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附具裁决理由的原因,探讨附具裁决理由的合理长度及详尽程度,论述裁决理由应该针对之处,并对法院自由裁量权下和仲裁员自由裁量权下作出的裁决、仲裁庭成员之间的合议以及仲裁机构作出的决定是否需要附具理由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9.
陈妍 《法制与社会》2011,(11):148-148,151
说明理由的核心就是通过程序的设计将行政裁量权限制到最低限度,是程序正义的体现。本文将说明理由视为一个说理论证的过程,对说明理由的概念、内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简论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栋 《行政与法》2004,(2):69-71
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深嵌于现代社会的权力治理结构之中,它的说服、自律、证明等功能皆指向制衡行政权力以保障人权这一法治的终极价值追求,而建构良好的制度设置以承载其诸项功能,已成为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急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