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刑事庭前审查是刑事诉讼的重要程序,有利于防止审判法官预判案件和支持被追诉人的诉讼参与权,保障庭审高效运行。其法理基础包括权力制衡、人权保障、程序公正、审判中心主义等原则。当前我国由于庭前审查程序的立法缺失导致了诸如控辩双方地位不对等、审查流于形式、程序分流难以显现、法官预断难以阻止等负面效应。建构我国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理应包括设置独立的刑事审查庭、确立证据展示制度、采取严格的起诉书一本主义、设置庭前审查程序的救济措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刑事庭前审查程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庭前审查是构成一个完整的审判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 ,起到抑制公诉权和保障审判顺利进行的作用。文章性质和特征、原则以及功能三个方面对庭前审查程序进行法理阐释 ,并对英、美、法德四国的庭前审查程序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庭前审查程序只重视排除预断 ,而忽视了该程序的抑制公诉和庭审服务功能的缺陷 ,并提出重构我国庭前审查程序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正确把握庭前会议的功能是准确适用的前提.我国刑事庭前会议旨在为法庭审理做准备,主要解决程序性问题,具有明晰诉争观点,提升法庭审理效率的功能.我国刑事庭前会议的特点是在启动上凸显了职权主义色彩,听取控辩双方意见的方式有别于证据开示,产生的结果不具有强制性,规范公诉权行使的有限性,程序适用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过程中,刑事庭前程序改革存在五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单纯的程序性审查,不利于案件的集中审理和诉讼效率的提高;庭审准备不足,致使庭审法官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庭审;庭前审查程序无法从根本上排除预断;我国现行庭前审查程序使得辩护方的先悉权得不到保障;缺乏对公诉权的制约,审判权与公诉权未能合理配置。可借鉴德国现行的庭前实质审查模式重构我国的刑事庭前审查程序,将立案庭职能扩大,改设为形式审查庭,使我国的庭前程序具备司法审查、过滤、分流和庭前准备四大功能,体现公正与效率两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刑诉法的再次修改恢复了案卷移送制度,这是基于对司法实践的反思作出的理性选择,有利于保障辩护方的阅卷权,防止公诉权的滥用,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但是,与刑事公诉案件移送方式密切相关的庭前审查程序并没有随之进行相应的修改.形式简略、功能单一、无法排除法官预断的庭前审查程序不仅会影响到设计案卷移送制度恢复时所预期的目的,而且必将与其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案卷移送制度的恢复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事庭前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6.
庭前审查程序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我国在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对该程序进行了修改,但依然存在着诸如移送的"主要证据"界定不清,不能排除法官预断,审前准备不充分,难以避免庭审走过场等问题,问题的原因在于庭前审查程序修改时对其价值理论准备不充分,应该将该程序的价值定位为:公正前提下的效率;程序优先于实体;控辩平衡与保障人权.由此得出庭前审查程序应该具备排除法官预断、案件过滤与案件分流、司法审查与庭前准备等功能.最后,建议设置相关辅助制度,如预审制度、证据开示制度和有关增强辩方防御能力的制度来完善我国庭前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7.
模式不是制度的等同物,研究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就不能仅仅从模式设计入手,深藏在模式背后的是价值和程序的约束。以世界违宪审查模式的价值认同和程序司法化为参照,以价值──程序──模式为分析框架,是构筑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基本进路。机构独立、解释权威、程序合适是进行违宪审查的基础要素。否则,再完美的模式设计也无法真正运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行政程序的独立性、国外行政程序之司法审查的情形 ,以及我国行政程序之司法审查的内容和可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庭前会议作为庭前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刑诉法修改确立的一项新制度。纵观国内外立法,庭前会议的主要功能在于信息共享、明确争点、整理证据、解决程序性争议、案件分流等。刑诉法修改关于庭前会议的规定较为原则,其适用范围和提起方式,参与人员,听取事项的范围及处理方式等f*q题均有待明确。  相似文献   

10.
公诉条件是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必需要件 ,是衡量追诉合法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标志。文章论述了公诉条件与诉讼条件的区别 ,并对其关系作出了界定。实体性和程序性两类条件构成了公诉条件。审查公诉条件的程序主要有审查起诉和预审程序 ,并辅之以审查式和抗辩式的审查方式。最后 ,文章对我国公诉条件及审查程序进行了检讨。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简易程序有了较大的变动,实践中对于如何践行该规定存在两种主要模式:值班公诉人制度和专职公诉人制度,两者各有优劣。但比较而言值班公诉人更加符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应对值班公诉人出庭制度的具体机制建设以及保障机制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中的法官庭外调查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事诉讼包含着一系列的诉讼价值,而不单纯为了实现实体正义。我国法官庭外调查权的根本出路在于诉讼观念的转变,在整体模式方面,应将现行法官的"庭外调查程序"改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刑事诉讼法教学的实用性更加突出,模拟法庭也成为连接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平台。但是,由于模拟教学方式自身的局限性和具体操作经验的欠缺,使之反映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通过建立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专门的模拟审判实训室,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完善模拟法庭的组织、实施、考评机制等途径,来真正发挥实践课对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用,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和直观感受,弥补传统法学教育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培养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刑事判决程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审判程序包括审判前程序、审理程序和判决程序。审判前程序是审理的准备,审理则是判决的准备。仅仅依靠审判前程序和审理程序并不能保证达成妥当的判决,完善的判决程序对于形成妥当的判决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各国无不对刑事判决程序,包括评议、表决、制作裁判文书、宣判等,作出详细的规定。但是,我国理论界和刑事诉讼立法对审理程序都比较重视,对判决程序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我们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刑事判决程序规定,建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判决程序。  相似文献   

15.
与国外发达法律体系相比,我国刑事诉讼的程序设计仍存在诸多缺陷和完善改进的空间:(1)无罪推定原则并未被正式规定和完全认同;(2)沉默权在我国应及早确立;(3)在程序法上,应把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加以区分,法律真实才是司法诉讼证明的首要任务;(4)简易程序的设计必须符合正当程序理念。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作为"被告人权利大宪章"一直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两大目标之间不断的寻求平衡,试图找到最佳结合点。现代刑事诉讼追诉方和被追诉方的控辩平等是实现两大目标平衡点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只有双方"信息对称"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对抗,这就要求追诉方履行告知义务,被追诉方行使知情权。侦查程序被认为是最易侵害人权的阶段,因此各国都在此阶段规定了详尽的告知程序,如美国的"米兰达规则",我国刑事诉讼法也同样规定了相关程序,但是我国告知程序中的不足和问题明显值得剖析和探讨,对此提出相关建议,进而完善我国侦查阶段告知程序。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价值平衡是建立在主体性哲学基础上的平衡,程序正义为诉讼价值平衡的程序法基础。刑事诉讼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元、开放的价值体系,建构价值平衡的途径主要应当体现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之间的平衡、秩序价值和正义价值之间的平衡及效率价值和公正价值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中的心理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缺乏立法,我国心理测试检查技术的实践应用呈现出混乱局面.有必要明确心理测试检查适用的必要性、可行性,明确科学培训测试人员的重要意义以及心理测试检查的有限适用性.应当明确心理测试的适用条件和程序,规定心理测试结果的证据能力以及限定其证据运用.  相似文献   

19.
德国的刑事诉讼法典,是一部古老的法典,其刑事诉讼法的形成与发展深受意大利法和拿破仑法的影响,故有浓厚的职权主义色彩。现行的德国刑事诉讼法的特色制度主要表现在其阶段划分的独特性、在适用强制措施上实行较为独特的人身保护制度、庭审预备阶段独立等,其中判例法现象又是德国法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新刑诉法强化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律师帮助权,改革了卷宗制度,改进了证人和鉴定人的出庭制度,强化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刑事程序进程的参与,有助于防范刑事程序的滥用.但是新刑诉法缺乏应对基层司法地方化的措施,法律援助制度不能充分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被告方的质证权还需要进一步的保障,因此难以充分防范刑事程序的滥用.应当在四个主要的方面进行相应完善,以便进一步加强刑事辩护,有效防范刑事程序的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