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关学是宋明理学中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学术流派。尽管在关学的流变传承中学者们的学术观点屡有变化,但在学术思想和学风方面却体现出共同的精神特质和一脉相承的精神传统。关学的精神特质表现为:"经世致用,笃行践履"的务实精神;"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和合精神;"学古力行,笃志好礼"的道德实践精神;"关注生民,以天下为念"的爱国精神;刚毅不屈,不畏艰苦的进取精神。关学的精神特质是鲜活的,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慰 《求索》2010,(4):118-119
张载以"虚"为本;以"气"为用,在"虚气相即"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自己的人性"二层"说——"天地之性"、"气质之性"。其中源于太虚本体的"天地之性"是人的本性,它具有永恒、普遍、不变、至善、潜在的特征,它规定着人之为人,是人的道德人格形成的内在根据;禀"气"而成的"气质之性"是人之现实的自然属性,它是造成现实世界个体人性差异的原因和根据。人性二层理论说明了主体人性发展的多维向度,这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3.
叶海芹  马福泉 《前沿》2005,(9):195-196
道德体系的建构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全面普及常德,大力培育美德,积极表彰盛德。  相似文献   

4.
王明德 《求索》2014,(3):156-161
常州学派是清代重要的经学流派之一,亦称今文经学派、公羊学派。常州学派的学术谱系是以常州庄氏家族的家传和师承为基础,以今文经学治学精神为取向,以常州学者(不局限于常州)的学术传承关系为依据而构成的一个脉络清晰、薪火相传、绵延数代的学缘群体,即以常州庄氏一门为主体,包括有师承关系的至少四代学人所构成。由“庄存与开其山,庄述祖传其学,刘逢禄与宋翔风张其帜,龚自珍、魏源光大之”。  相似文献   

5.
邓辉  左珂 《求索》2010,(7):121-122
对于王船山思想,学界一般将其定性为儒家,但就其思想具体归属而言,却仁者见仁。本文认为,船山思想之根本挺立于易学,其晚年自我定性以张载为"正学",认定"张子之学,无非易也",恰恰在于以易学思想为轴心而得出的,并将易学思想看作为周孔圣贤之正道、儒学思想之正源及其学术义理之圭臬所在。  相似文献   

6.
黄启昌 《求索》2008,(12):212-215
郭嵩焘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臣,通过对西方全新的法制观念和制度的考察与传播,以及对中国封建法制的批判,形成了具有近代元素的法制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走向近代化过程中起了启蒙和先驱作用。在宪政思想方面,认识到中国的出路在于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开始突破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藩篱,体现出时代精神和进步性。在司法制度上,主张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进行司法制度改革。他在日记中大量记述和介绍了西方的审判制度、律师制度、陪审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狱制度以及法治意识等,充分体现出他司法价值观的变化。在国际法思想方面,通过对国际公法的了解,对设立驻外使节领事的认识,积极地将国际公法运用于具体实践,体现出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7.
钟继军 《求索》2007,(1):106-108
边沁对国际法的名称、属性等一般问题表达了看法,并建议采取放弃殖民地、建立国际法院等一系列完善国际法的手段来实现世界和平。以功利原则为出发点,其和平计划既有空想成分也有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诚”是先秦儒家和北宋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先秦儒家那里,《中庸》第一次将“诚”作为核心概念来论述.面对来自佛教和道家的挑战,周敦颐和张载都以《周易》为宗,以《中庸》为体,试图从本体论的高度为儒家的价值理想和治世之道提供新的论证,并且都借用了《中庸》“诚”的思想资源来创建自己的哲学体系.通过与《中庸》相对照,二人论述“诚”的思想时各自的侧重点和独到之处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9.
教育诚信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的运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的教育诚信总体状况是好的、健康的、有序的、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着教育诚信失范的现象.本文在分析教育诚信失范现象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构建一套合理可行的教育诚信体系,以便于营造人人守信的良好氛围,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0.
交往主体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议题.但是学者们大多只是将交往形式交往过程等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反而忽视了对与交往来说最基本的概念——交往主体的研究.因此,对交往主体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只有对马克思交往主体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全面把握交往理论的深层内涵,科学阐述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意义,深刻领悟其在全球化社会中的实践价值.本文着重对马克思交往主体思想的发展历程、丰富内涵、理论特质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黄俊棚 《求索》2012,(4):115-117
作为清末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不仅在实业救国方面卓有成就,在教育救国方面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张之洞从小接受儒家教育,深受儒家熏陶,这对于他日后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处于近代社会背景下的张之洞,其所作所为无不以保国保种为目的,并为此提出了兴办教育、留学教育、拟定学制等教育兴国的学术主张。张之洞对于发展教育的所有主张,其落脚点都在追求效率之上。从现实角度看,张之洞做出教育效率优先的主张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这种见识和勇气正是张之洞在多年的儒家文化熏陶和浸润之下形成和树立起来的,符合张之洞本人的儒家情怀,更契合近代中国的历史现实。  相似文献   

12.
张会 《求索》2011,(10):196-198
杜诗半数以上皆有虚字,并且在用法灵活多样,虚字在杜诗中并非仅仅起着附着于实字的辅助作用,由于虚字具有意义抽象空灵,不能单独成句,能引出实字所表达的客观世界之外的人的主观世界,体现出主体的感受和神情气韵的作用,因此有助于杜甫在创作中达到所追求的“有神”的美学特征。杜甫运用虚字使主体情感介入,大唐的衰落,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使作者阔大、萧瑟、焦灼、孤独、闲适的情感随时进发,体现在诗歌中,全赖虚字表达。  相似文献   

13.
数字权利在本质上是一套独立的新兴权利,具有新的赋权方式、权利结构与运作逻辑,而不是“数字内容的传统权利”。从内涵来看,数字权利最终保护的是个人对数字技术应用的自主决定利益以及在数字空间中的“行动自由”;从外延来看,数字权利和数字人权、数据/信息权利、算法权利等概念存在密切而复杂的关联。在数字社会,数字权利能够细化为“消极数字权利”“积极数字权利”“工具性数字权利”三种形态,三者分别塑造了权利概念层面的选择功能、权利话语层面的保护功能、权利制度层面的规范功能。在体系构造上,可建构数字生存权、数字人格权、算法正当程序权、数据财产权四元并存的权利架构体系,实现数字社会价值的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于学术研究的思想观点应给予高度重视和深度关切。学术理想、学术态度、研究方法和学术秉性构筑了马克思学术思想体系的整体图景。我国学术生态环境长期异化,学术治理刻不容缓。其具体路径是以马克思的学术观为理论镜鉴与价值导向,以"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结合"为实施原则,积极构建以"教育引导、监督防控、立法管制"为主要举措的渐进性、梯级式新型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关于学术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人们逐渐在是否应该进行原创性建构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现在,具体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中国学术在全球思想语境中的原创性建构。对此,我们需要划分学术创新的层次,而对学术创新层次的探究必然落实为对学术体系层次的探究,学术体系的原创性建构是中国学术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申波 《传承》2008,(11)
战国时期,由于思想自身的"突破"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思想界出现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但从战国后期开始,随着统一帝国的即将来临,各家思想出现了互相融合的趋势,并且一直延续到汉代武帝初年.这一趋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对思想史的自觉意识;二是站在自家的理论立场对别家思想的有限吸收;三是抛开派别之争.企图建立统一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申波 《传承》2008,(22):58-59
战国时期,由于思想自身的"突破"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思想界出现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但从战国后期开始,随着统一帝国的即将来临,各家思想出现了互相融合的趋势,并且一直延续到汉代武帝初年。这一趋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对思想史的自觉意识;二是站在自家的理论立场对别家思想的有限吸收;三是抛开派别之争,企图建立统一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谭梅 《求索》2013,(5):244-246
李劼人思想建构之本真在于现代思想与民间文化的绝妙融合。一方面,外来文化的影响激活了李劫人思想中潜伏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因子。他通过对思想变革的深入思考.将巴蜀文化中固有的朴素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展成了尊重个体独立、个性解放与个人发展为旨归的人道主义思想。另一方面,李劼人在经历了身体与精神的“离乡”之后,自觉继承了巴蜀文化中重视世俗生活的实事实功精神,同时以人道主义为思想底色.对巴蜀民间文化进行了新的翻检,从而使巴蜀文化在地域性的基础上有了超越性的蕴涵。李劫人独特的思想不仅对巴蜀文化的现代转型有积极的意义,即在传承巴蜀文化的同时又为其注入了现代的新质;而且对当代巴蜀文化建设也是很有启示.以精神的地域之乡为思考起点的方式.或许能治愈长期西化而导致失语症。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时代标志。推进政治工作信息化,不能仅停留在意义讨论和理论阐释的层面,而应积极探索其技术实现的有效途径。建立科学和统一规范的技术指标体系,是政治工作进入计算机运行环境的技术接口和通向数字化、信息化的桥梁。政治工作技术指标体系包括满足政治工作数字化、信息化技术需求的描述类指标、统计类指标、推理类指标、评价类指标等,并通过移植借鉴、调查筛选、层次分解、多元统计、维度交叉等多条途径来建构。  相似文献   

20.
援道入儒体现在王夫之从无到有批判、改造、吸收老庄以及继承、发展张载思想的两个方面,他使道家境界与儒家之有相结合,目的在于构建有境界儒家本体思想体系并总结以儒道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宋明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