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海  欣欣 《求贤》2008,(4):26-26
就左右而论,应当是左大,左尊,左先,左上;右小,右卑,右后,右下。我们现在官员隆重出现在公共场合,有两种排位法,其中一种是“一把手”居中,“二把手”在其左,“三把手”在其右,然后一左一右排。这种排法,正是对左先右后的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中, “左”与“右”不仅只代表方位,而且在政治、军事、地理、宗教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左”与“右”之分。在政治上,古人视“右”为上, 视“左”为下, 唐代称贵族为“右族”,称帝王的亲戚为“右戚”,而被贬谪  相似文献   

3.
粉碎“四人帮”后,我们福建在“左”的错误指导下徘徊了两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尽管中央给了我们“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但我们没有用好用足用活.跟广东相比,我们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真正解放思想,全面振兴,大步前进,是在项南同志来了以后。  相似文献   

4.
王明是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倾冒险主义和抗日战争时期“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以他为代表的“左、右”倾错误曾经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王明也曾为革命事业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但观其一生,可谓“过”远大于“功”。  相似文献   

5.
彭真、杨尚昆两位老叔叔分别问过刘源:“毛主席为什么要搞‘文化大革命’?为什么要打倒你父亲?”这正是刘源一直想问他们,而又没好开口的问题。这是一个神秘而又引人注目的历史问题。“文革”伊始,毛泽东在《我的第一张大字报》里就指出:要联想“一九六二年的右倾和一九六四年的形‘左’而实右”。不久以后,又坦言决心倒刘起自“二十三条”之时,本文正是从1962年切入,重点叙述“四清运动”的始末,分析毛刘的同异,探得“天壤之别”的两种指导思想。追流溯源,追到“新民主主义制度”;又山高水长,简括出两条“南辕北辙”的建…  相似文献   

6.
说左道右     
我们中国人大约在人生识字之始,即可以认得“左、右”二字,小时候,刚入学便读到过“上下左右”。据文字学家讲,其字义源于人们识别左右手,是表示方位的。在古人观念中,左右有尊卑之分。古人尚右,以右为尊。接待宾客自然以右席为上,所谓“无出其右者”,即最为尊贵之意。崇尚文治叫“右文”,崇尚武功叫“右武”,而官员降职,便叫做“左迁”了。古代的契约用竹或木刻写而成,分为左、右两券,债权人执左券作为索债之凭据,债务人反执右券,这时,执左券者便要比执右券者有利、优越了。后来用执左券来比喻事有把握,这大概是由于古代民风淳朴,一般不会…  相似文献   

7.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在庐山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除了中央政治局成员外,还有各省市区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一些部委负责人。会议初期的基本精神是纠“左”。许多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强调“大跃进”以来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前一段纠“左”虽有成绩.还很不够.要求进一步深入进行;另外,也有不少与会者不愿意多讲缺点,认为纠“左”已经过头,使干部、群众泄气,出现了右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廉政瞭望》2011,(15):50-51
正方: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红歌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红歌”的“红”,不仅是昨天革命先烈的“红”,还有今天幸福生活和未来美好愿景的“红”。唱红歌并不排斥唱其他的老百姓喜欢的好歌,不存在什么“左”“右”,更不是“回到文蕈”,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反对的是“左”,而不是左 作为政治语汇,左、右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候产生的。当时的国民议会,革命派坐在左边,保皇派坐在右边,自此以后,政治上、思想上追求进步、要求革命的,一般称之为左派、左翼;反对革命、主张保守现状甚至倒退的,一般称之为右派、右翼。  相似文献   

10.
走进春天     
倪虹 《共产党人》2007,(4):55-55
过春节又叫“过年”,“年”字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是写作“禾”下一个“人”,属会意字,是人把庄稼举过顶;而代表庄稼的“禾”像一株庄稼四片叶子一个谷穗。古人物质水平低,庄稼收上手就是最大的幸事,一茬庄稼就是一年。  相似文献   

11.
近来,有关“推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引发出很多争议。在中国古代,退休年龄同样是一个敏感话题,有的朝代宽松,有的要求严格。古人管退休叫“致仕”,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多种说法,意思都是把手中的权力交还出来,退休回家。  相似文献   

12.
廉桂峰 《党课》2012,(18):57-58
“大”与“小”的关系。“一把手”是管全面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要纳入视野,不能疏忽、失察,但是需要花更多时间,下更大力气抓的、谋的则应是大事、大局。谋全局、抓大事,既是“一把手”的主要职责和职能,也是“一把手”工作的突出重点。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相似文献   

13.
1929年冬至1935年春,在我党历史上,出现了两次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当时“左”倾路线统治中央的情况下,谁要挺身而出,反对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不仅需要高度的理论水平,更需要非凡的胆略和勇气,因为他要冒着被党内误解为敌人的代言人,戴上“反对党中央”的帽子而被撤职、开除党籍、甚至杀头的极大危险。何孟雄就是这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7,(10):37-37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之道,特别强调一个“静”字、一个“忍”字。如诸葛亮所推崇的“非静无以成学”、“宁静可以致远”等。古人所谓“修身养性”,实际上是通过自我修炼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就是要把先贤之美德才学化为自身之习性功力一而要“修”要“养”,首先就要能“静”能“忍”,  相似文献   

15.
楚奇 《党课》2012,(6):78-79
威信重在一个“威”字,有威压、威迫、威慑、威严、权威的意思。有的领导者看重权力、强调威力,恰恰是人冶社会的遗迹,体现“重权、为权、谋权”的官本位思想。古人讲:“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公生明,廉生威。”  相似文献   

16.
记得古人有“雪夜闭门读禁书”之说,似乎道出了读书中的一些道理,至少我是非常认同的。在学生时代为升学为考试而读的书常常是考试过后还先生,而在家长老师的严管之下仍偷读的“禁书”。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1,(12):47-47
斯大林说:“真理在‘左’和右中间。”此话正确,也很精辟。斯大林自己把握得怎样,姑且不论,但这句话说得确实好。中国的儒家实早有此意。《中庸》谓,执其两端用其中;《论语》谓,过犹不及。“过”与“不及”亦即“两端”。“过”与“不及”都不对,“用其中”才对。  相似文献   

18.
美由民塑     
把一个普通红军战士塑为“菩萨”来顶礼膜拜,而且相沿成习70多年,即便在“文革”那么“左”得出奇的年代依然香火不断,此情此景,在中国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9.
论“左”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因此,联系历史与现实,对“左”的存在形态、认识根源及其隐蔽形式作较深入分析,探讨防“左”的思想方法问题,对于我们提高认识,少犯错误具有重大意义。一、“左”的存在形态就“左”的存在形态看,可分为“左”、形“左”、实“左”三种。就“左”的表现层次看,有行动上的“左”、认识上的“左”和思想观念上的“左”三种。就行动而言,当客观条件尚不成熟不足以采取某种政策措施而盲动地采取时,即为“左”,反之,即为右。就认识而言…  相似文献   

20.
尹家民 《湘潮》2013,(1):29-33
20世纪60年代,随着“左”倾思想在党内的日益蔓延,军队受到的冲击不可避免。如果说“文化大革命”是“左”倾思想的“高潮”,那么,在“高潮”到来之前,军内高层已经掀起过三次“浪潮”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