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建》2016,(6)
正我们家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红嫂之家,有着一家三代传承红嫂家风、弘扬光荣传统的故事。奶奶是光荣传统的开创者。她叫王换于,被称为"沂蒙母亲"。1938年,50岁的奶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她带领全家创办了"战时托儿所",3年时间里抚养  相似文献   

2.
住在上海四平路上的庄新民,就是被沂蒙红嫂救活的那个八路军战士。他是山东省日照市人,父亲早年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他子承父业,12岁参加八路军。1941年,他在山东纵队给司令员张经武当卫生员,1949年,又跟随陈毅进驻上海,1985年离休。庄新民对往事记忆犹新。他说,1941年,我18岁。这年的冬天,日本鬼子对山东革命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我们纵队司令部被敌人包围了。在向外突围中,我受了重伤。我冲向山下时,有四五个鬼子在后面追我。我跑到明德英妈妈家门口时,她正在给孩子喂奶。看到我,她一把拉住我往后院的墓地…  相似文献   

3.
1901年,16岁的邓绍昌与广安淡家坝(今广安恒升镇)淡氏姑娘结婚。淡家也是广安世家大族,清代家庭中便有人在湖北省通城、江苏省嘉定和甘肃省渭原出任知县。淡氏18岁嫁到邓家,1902年他们的女儿邓先烈出生。1904年8月22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十二日),一个幼小的生命“呱呱”的啼哭声,从离“德政坊”百米开外的瓦屋里传向世间。  相似文献   

4.
1901年,16岁的邓绍昌与广安淡家坝(今广安恒升镇)淡氏姑娘结婚。淡家也是广安世家大族,清代家庭中便有人在湖北省通城、江苏省嘉定和甘肃省渭原出任知县。淡氏18岁嫁到邓家,1902年他们的女儿邓先烈出生。1904年8月22日(清光绪三十年七  相似文献   

5.
一对老夫妻,老大爷叫季文祥,老大娘叫吴翠荣,他们俩同岁,今年都是87岁。两人牵手走过了61年的岁月,61年,世事有多少变迁,外面的世界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而他们却相敬相伴如旧。我俩是父母定的娃娃亲。吴老太虽然87岁了,但是耳聪目明,说话快人快语,嫁到季家,我可是没享到福。吴老太说,18岁的她在山东荷泽的农村,梳着一根大辫子,像一朵漂亮的牡丹花。嫁到婆家一年多,婆婆因病去世。1946年,丈夫季文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1867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县唐家坨的一个富裕农家,18岁嫁到韶山冲,成为农民毛贻昌的妻子。1893年始,她相继生下了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  相似文献   

7.
明德英,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沂南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25岁时,嫁给了沂南县马牧池乡横河村既无土地,又无房屋的李开田。婚后他们的生活无着落,热心的乡亲们让他们去看墓林,靠着耕种墓地之间的边角地块聊以为生。  相似文献   

8.
《天津支部生活》2013,(6):30-31
提起张淑珍,津南区八里台镇刘家沟村的村民们都会为这个“80后”好儿媳竖起大拇指。2004年2月,张淑珍嫁到刘家沟村家境殷实、生活宽裕的陈俊穆家。张淑珍在娘家时是姊妹三人中的老大,从小就很懂事,对父母也很孝顺。结婚后,她对丈夫说:“我们已经是大人了,现在父母年纪都大了,做晚辈的应该想法儿让他们享享清福。”  相似文献   

9.
家住昌平区十三陵镇南新村的高淑兰,今年已经74岁高龄。别看她年纪大,但说起话来思路清晰,快人快语,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只有60多岁。高淑兰嫁到南新村50多年,在村里当了整整40年的村干部,亲眼目睹了南新村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红嫂曹良艮     
《湘潮》2017,(7)
正人物简介:曹良艮,湖南桑植毛垭人。早年为贺龙领导的红军做饭、站岗,丈夫杨云阶后来跟着贺龙长征走了,一走就是几十年……她以一个湘妹子坚韧忠贞、不忘初心,一直爱着杨云阶,直到功勋卓著、已是湖南卫生厅副厅长的杨云阶去世。等了20年的人回来了红嫂曹良艮等了20年的人,终于回来了,那是1955年。参军27年、1935年长征离家整20年的丈夫杨云阶回来了。当年在毛垭离别妻儿的时候,他只是位土郎中。回来时,他已是省卫生  相似文献   

11.
谭柯 《当代党员》2014,(7):31-31
2014年3月的一天,潼南县桂林街道小舟村。拿起电话,陈俭凤突然有些忐忑:“他们会帮我吗?”29岁的陈俭凤是一名残疾人。前些年,她嫁到了小舟村,丈夫也是一名残疾人。两口子结婚后一直靠吃低保生活。  相似文献   

12.
电视连续剧《沂蒙》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后,沂蒙人质朴博爱、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剧中女主角于宝珍的原型就是沂南县马牧池乡的“沂蒙母亲”王换于老人。如今,她的孙女——沂南县第四中学退休教师于爱梅,以先辈为榜样,继承拥军传统,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曲拥军爱民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红嫂颂     
42年前8月的一天,毛泽东同志在北戴河观看了山东京剧团演出的《红嫂》后,动情地说:“《红嫂》这出戏是军民鱼水情的戏,演得很好,要拍成电影,教育更多的人,做共和国的‘新红嫂’。”从此,一曲“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唱遍了神州大地,感动了亿万人民。“红嫂”这个响亮的名字,成了热爱党、热爱子弟兵的沂蒙妇女的泛称,成为民族解放和革命战争年代中国新女性的典型。故事发生在1941年11月,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日本侵略者纠集5万重兵,形成对沂蒙山区的“铁壁合围”,开始了日军侵…  相似文献   

14.
红嫂的石头     
红嫂的石头战争年代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一名革命战士的红嫂,今天还活着。她佝偻着身躯,是个哑巴,一个看坟人的妻子。──《世纪行》解说词遍地石头蒙山的石头。坟茔的石头你远离沂水之岸的身躯的石头你一生哑默的石头你的石头很质朴是可以打凿磨盘的石头槌衣的石头,筑成...  相似文献   

15.
施立松 《党课》2014,(6):77-79
6岁时,她作为陪嫁,跟随时任京兆公李朝威的掌上明珠李惠仙嫁到梁家。风华正茂、才气纵横的梁启超嫌她的名字王来喜太恶俗,随口改成王桂荃。她虽不明白桂荃和来喜有什么不同,却满心欢喜,  相似文献   

16.
正"我这一生,嫁到了岩博,也嫁给了整个岩博村。"回首过往,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不禁感慨地说。20岁初中毕业后,余留芬便嫁到了岩博村。那时的岩博村水、电、路不通,人居环境恶劣,村人均年收入不到800元,余留芬暗下决心,要摆脱贫穷落后的生活。从1993年至2001年,余留芬通过开餐馆做生意,生活日渐富裕,成了  相似文献   

17.
南湖洲的水起起落落,在抗洪英雄高建成母亲杨友秀那傍水而居的房前徘徊,它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融入洞庭,汇进长江,奔向大海,每一朵浪花都深情地传颂着老妈妈的故事…… 1922年11月13日,您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南湖洲镇湘坪村一个贫苦的家庭,11岁就嫁到四世同堂的高家。在这个大家庭中,尽管生活异常艰辛,您总是以您特有的善良和勤劳,里里外外支撑着这个家。您的二嫂从生小孩起就一直瘫痪在床,您精心服侍,为其端茶送饭、洗衣擦身,遍访名医、苦觅良方20年,终使二嫂站了起来。连医生都惊叹:这是护理史上的奇迹! 高家的日子已够…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11,(7):52-52
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两年后,他转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28岁时成为世界知名空气动力学家。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相似文献   

19.
她们都是普通的母亲,但是正是她们,默默无闻地成就着领袖们光辉的事业。损己利人的毛泽东之母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1867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县唐家坨的一个富裕农家,18岁嫁到韶山冲,成为农民毛贻昌的妻子。1893年始,她相继生下了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  相似文献   

20.
作为农民,喻政礼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闲来无事时,57岁的他常常带着两岁的小外孙,去枇杷林里走走。“看看我们家的土地。”2012年12月20日这天中午,喻政礼又带着外孙来到枇杷林。这片1000多亩的枇杷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