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孙果达 《党史纵横》2010,(11):45-47
西安事变发生后的第一份电报是通知红都保安中共中央的,但这份电报究竟是谁发的却是个谜。多年来,学界对西安事变的研究都把张学良或当时中共中央驻东北军联络员刘鼎所发的电报作为保安得知西安事变的开始。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2.
王阿寿 《世纪桥》2009,(12):33-37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主力撤出中央苏区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分局,军区,同时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任命项英、陈毅等为苏区中央分局、军区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的负责人,领导江南苏区和游击区的中共组织及红军游击队坚持斗争。  相似文献   

3.
1936年“双十二”事变不久,正在西安协助张、杨推动和平解决的周恩来突接陕北中共中央急电:保安电台近日连续收到一个“雷电社”向国内外发布的几十条消息,声称“西安城楼上红旗飘飘”;“群众运动轰轰烈烈,一片革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是现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研究西安事变的专著和文章逐渐增多。随着西安事变研究的逐步深入,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方针。学者们一致认为,中国共产党处理事变的基本方针是同“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发生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和社会舆论的急切关注。中共中央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出发,为避免内战,争取全国统一抗战局面的形成,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6.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联合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当天,张学良即电告中共中央。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力促事变和平解决。22日,宋子文、宋美龄也从南京到达西安。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六项协议。在蒋介石承诺"决不打内战"和"一定要抗日"后,西安各方同意释放蒋介石。西安事变的和平  相似文献   

7.
1936年12月,就在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组成代表团,赶赴西安,帮助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以期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叶剑英作为代表团的成员协助周恩来做了大量工作,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重要贡献。事变之后,叶  相似文献   

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条件之一。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转折。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  相似文献   

9.
对西安事变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首倡者是谁的问题在研究西安事变的论著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张杨发动西安事变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没有主见,束手无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主要得益于中共.另一种观点认为,最早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不是中共中央,而是张学良.还有人认为最早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既不是中共中央,也不是张学良,而是冯玉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首倡者到底是谁呢?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被蒋介石调到福建“围剿”红军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其主要领导人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的率领下,联合李济深、第三党等一部分反蒋势力,发动福建事变,成立抗日民主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表示愿意同红军合作,与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签订抗日  相似文献   

11.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蒋介石“剿共”政策不变,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震惊中外,国内外反应不一。如何处理西安事变,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与亲美派争斗十分激烈。中共中央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周恩来卓有成效的工作,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事变中斯大林发给中共中央的"密电",目前所知道的有两份。第一份是西安事变次日发出的,迫使中共中央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以商讨对策。第二份是指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其著述中发表的有关内容,而学界在迄今为止的相关研究中一直含糊其辞悬而未决,甚至还有意无意地加以回避,似乎想当然地认为对这份电报的深入研究会多少削弱中共中央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所起的作用,以致这份"密电"显得分外扑朔迷离神秘莫测。其实,历史事实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在西安发动震惊中外的捉蒋兵谏以后,事前并没有与陕北的中共中央取得联系,这是不争的史实。但是,许多人对张学良、杨虎城在捉蒋以后为什么电请中共代表周恩来来西安协助处理捉蒋问题,始终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甚至认为张学良和杨虎城既然在事变前没有征得中共的同意,那么为什么在事变后竟然敦请中共派代表来西安呢?事实上其中另有隐由。  相似文献   

14.
如果西安事变发生时,中共中央措手不及,那么负责情报工作,尤其是负责东北军工作的周恩来失职之严重是显而易见的。但历史事实形成的证据链清楚地表明,事变当天中共中央的指挥按部就班胸有成竹,周恩来更是出生入死战斗在第一线。  相似文献   

15.
西安,是西安事变的发生地,在陕西省档案馆藏大量的珍贵档案史料中,70年前西安事变档案史料是馆藏的一大特色,今就孔从洲将军在西安事变中人所未知的故事,笔者依据馆藏中第一手档案史料予以披露,以食读者。  相似文献   

16.
占善钦 《党史纵横》2013,(8):17-20,37
近十多年来,西安事变的研究出现了众多成果,在史实分析和方法运用上都有重大突破。因为史料的掌握、历史观的立场等原因,在中共与西安事变关系的研究中形成了不少热点和难点问题。梳理起来,主要为4个方面: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发动,争论的主要焦点是中共事先是否知晓;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的决策转变,争论的主要焦点是谁先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期间周恩来与蒋介石会面谈判问题,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周、蒋会面谈判有几次;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问题,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周恩来是否知晓并同意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去南京。  相似文献   

17.
~~西安事变中的红七十四师@卢振国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的主动选择;事变前张学良主动邀请周恩来与叶剑英会谈;中共中央在12月4日前并不知情,直至12月9日还无法确认;张学良最后下决心的日子是12月10日。  相似文献   

19.
70年来,中共中央多次对西安事变及杨虎城给予高度评价。那么,杨虎城到底有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在事先几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爆发了,顿时震惊中外.一时间,西安上空战云密布,周围就像堆满了火药桶,各种对立力量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已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中共中央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抗日大局,力主和平解决事变.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正在西安为化干戈为玉帛竭尽全力时,却发生了一个处处添乱的“雷电社”事件,周恩来百忙之中,不得不亲自处理.没想到,事件的真相竟然让人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