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英华 《新东方》2014,(5):17-21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许多关于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色、精神传统与核心价值、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以及关于中华文化的研究方法与宣传途径。他强调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魂魄,我们必须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这些讲话展示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精神,有利于重建民族信仰,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使得处于"深化改革"和"攻坚克难"时期的中国社会有一个精神重心。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最深沉的自信,中华文化自信的内蕴深厚、底气十足,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对充实中华文化自信内蕴及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其精神内核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实现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和法治建设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而本文所谈的廉政建设,既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同时也要有文化上的保证,讲廉政必须讲廉政文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可以为中国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本文关注如何吸取中国传统精华推动中国廉政文化的建设,并认为中国优秀…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曾经辉煌一时,但是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上下等级尊卑观念,与现代文明有些格格不入。所以,近代以来,文化的现代化一直是中国人的不懈追求。毛泽东熟读中国古书典籍,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当熟悉和了解,认为中华民族新文化未来发展方向要有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博爱等现代文明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主义文化指导方针。这对我们现在进行文化现代化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双百方针,建设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对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必须以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良传统为基础,离开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于此,作者概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作为其灵魂与核心的民族精神.要求结合时代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实践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继承与科学改造,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培育文化主体性是民族国家文化自觉、自省的过程,是通往文化自信、自强的必由之路。近代西方文明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当下追求经济效益带来的工具理性负效应,西方价值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分化瓦解,种种因素共同造成了本土文化某种程度的主体性缺失困境。文化系国家发展命脉及民族复兴重任,寻找中华民族之精神自我,重塑文化主体性务必有的放矢、抓牢关键。优秀传统文化镌刻着中国人的价值基因,革命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结晶,重塑文化主体性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开展,传承革命精神以开展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与时俱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其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7.
自近代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以来,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中国民族文化究竟要走向何方,一直是引人争议的重大理论课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由此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国民族文化现代  相似文献   

8.
作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和世界文化格局的巨人,邓小平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滋养,邓小平理论的“中国特性”正反映了邓小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肉联系。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根本意义上说,是要使中国历史从传统社会的文化背景中走出来的民族文化的自我变革与发展。在把中国推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十分重视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他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正确区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正负面效应;二、确立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理论原则;三、邓小平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观点,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文化理论的发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跨世纪的指导作用。一邓小平理论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之中,它表现为邓小平理论在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稳  曹宏 《观察与思考》2014,(10):39-4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在文化全球化冲击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遭遇到风险。这种风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中原创力薄弱;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世界共享"。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重视培育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感,重视文化生态的维护,以应对和解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王仁雷 《群众》2022,(21):33-34
<正>文化是民族之魂和国家的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此,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作为江苏省内一所重要的师范院校,  相似文献   

11.
李玲 《前进》2000,(3):41-42
党的十五大报告确定了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文化纲领 ,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 ,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文化建设 ,是一种创新文化 ,是立足于中国现实 ,中国传统文化、外国文化等有益成果基础上的创新文化 ,它需要我们激发出极大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一种能够冲决固有模式 ,勇于探求、发展的心理品质。传统文化则是指 ,先人在改造环…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认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今的中华文化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主义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对于建设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面临的现实挑战有: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华文化进行渗透,严重冲击了中华文化认同;一些西方大国企图利用"和平演变"战略弱化我国主流文化认同;转型时期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涌现严重威胁中华文化认同。新时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路径选择有: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实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挖掘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开展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谭卫华  阎缨 《思想战线》2001,27(6):103-105
中国的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化的启动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在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运作要求相结合而显现出极大张力;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要张扬民族文化个性,而且要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对话中,追求民族特质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吴松 《思想战线》2012,38(2):37-40
复兴中华文化必须回归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道家学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一直浸润着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大支柱特立并行、三足鼎立,既和而不同又和合通融,既存在合流,也存在贯通,无论是合流还是贯通,作为"从根源上思维的形而上学"的道家学说都在其中发挥着主流文化的建构作用。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论,是将向自然无止境地索取作为人的幸福源泉的理论,这种理论只会将人类导向灾难,使人类陷入深层危机。阐发和传承以《道德经》为代表的人文原典的精髓,是时代交给我们的重任,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海巴根那 《前沿》2002,(9):59-61
关注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关注民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是时代赋予我们民族教育者的历史使命。所以 ,担负着民族教育现代化责任的人 ,必须认清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寻找适合自己民族发展的最佳道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形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形态相结合的历史演进过程,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向现代转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与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争论,但它们均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是辩证互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推动与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过程,呈现出了三个历史时期,这就是首先通过变革与本质上否定传统文化而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时期,其次是通过恢复与初步重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关系的传统文化现代化时期,第三是目前正在进行着的重新整合传统文化与全球化时代现代化关系以确立完整的中国民族现代文化传统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在新时代传承中华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为此,要坚持明德立志,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中华文化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事关民族复兴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从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角度,分析论证了儒学在全球文化竞争环境下的生存、发展与贡献.在建设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历史工程中,必须继承创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和标志,新的儒学文化一定能极大的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化都是以民族文化形态而存在的,因而也必定是多元而差异的,而现代国家内含着一体化特征和整合性原则。因此在现代多民族主权国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的传承与国家一体化整合之间的紧张,有可能引发民族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进而威胁到国家安全。中国也面临着"中华文化一体化建设与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困境,结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代理论,通过"一体多元"的方案,中国是可以走出这种困境的。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15,(6)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这一系列论断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