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0年来印支难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曾经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时至今日,此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一则大量接收印支难民的国家,其印支难民问题已构成该国的一个社会问题;二则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野心,依然如故,印支难民仍在继续外流。 本文所述印支难民问题,不涉及越南血统的难民,而主要就印支难民中的越南华裔、华人、华侨难民问题作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印度支那三国的外逃难民,经过1975年和1978年的两次大高潮后,余波至今仍未停息,有人估计外逃难民葬身鱼腹或惨遭海盗杀害的人约占外逃难民总数的1/4。据联合国难民事务署的统计,1986年,仅越南外逃的难民有19579人。另据统计,1987年1~4月,越南难民2745人进入泰国,比1976年同期增加了1300人。2月份,海上风浪少,越南难民大批外逃,  相似文献   

3.
钦州地区地处祖国最南端,濒临北部湾,与越南接壤。全地区四县一市,321.4万人,在海外华侨、华人为数众多,是广西重点侨乡之一。历史上,钦州地区在美国的华侨、华人是较为稀少的。近年来,由于印支三国政治局势变化,越南黎笋集团疯狂反华,制造大批印支难民,旅美华侨才逐渐增多。根据有关资料,在美国的华侨、华人已达100万多人,其中几年来接待安置印支难民达40万多人,大部份安置在洛杉矶、纽约、三藩市、西雅图、波士顿、华盛顿、新泽西州、芝加哥、圣地阿哥、波特兰等城市。  相似文献   

4.
<正>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刚走出10年"文化大革命"的噩梦,工作重心正向经济建设转移,西南边陲突然涌进28万印支难民。所谓"印支难民",是指印度支那三国,即越南、柬埔寨和老挝产生的难民。中国政府和人民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接收了他们,并创造出中国特色的难民安置模式,使他们在民政部门的管理下生活到今天。  相似文献   

5.
1978年初,数百名原居住在越南的华侨、华裔,越过中越边界进入中国境内,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都没有预见到这一行动竟是本世纪内举世惊骇、惨绝人寰的大批越南难民出逃事件的先声。自那时始,数以百万计的越南难民,为求生存被迫离开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或翻山涉水,流入邻国;或抱着朦胧的幻想,投奔怒海,企望得到富裕国家定居的机会。据报导,已有153万余人转移到世界各地,其中137万人闯开了一条新的生路,定居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余的16万人尚来有国家或地区愿意接纳,只好在难民营度日。而病毙丛林或  相似文献   

6.
今天在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地都安排有一批印支难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广西的侨港镇.一九七九年,大批印支难民由海上涌入中国大陆.这些在越南居住多年的华侨,被越南当局洗劫一空驱赶回国.许多人除随身所穿的单衣外,几乎是一无所有.中国政府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接纳并安置了他们,为了照顾他们的个人要求和生活习惯,将他们大部分留在  相似文献   

7.
根据有关资料,简略介绍北美、欧、澳等地的印支华人社团。资料不全,仅供参考。 越南华侨留美互助总会 成立于1975年3月。适值美军接运15万越南难民到美,该会组织慰问团,赴关岛及海、陆、空三军基地临时招待所慰问。前几年,协助难侨离营,呼吁各方援助,争取社会福利及辅导就业、就学等各项服务活动。1981年主办《越南新报》。最初会员人数400余人,到  相似文献   

8.
越南难民艰难跨入香港门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香港特区政府决定批准1408名仍然滞留香港的越南难民在香港定居,并在今年5月份关闭香港最后一个难民营地,困扰香港25年的越南难民问题终于就此划上句号。越南难民问题始自20世纪70年代。1975年4月,南越政府垮台,大批难民逃离当时的南越,相当一部分人乘船逃往周边国家和地区。1975年5月,首批3743名难民乘长春号货轮抵达香港。此后抵港的难民逐年增加,1979年的统计显示,当年抵港的难民人数为68695人,达到最高峰。香港政府从1975年到1979年,陆续建起了4个越南难民收容中心,实行封…  相似文献   

9.
七十年代中后期,印支局势急剧变化,人祸天灾,大规模的华侨华人被迫逃离,在惊涛怒海里求生存,形成了当代举世注目的印支难民大迁徒,约有100万人辗转到了北美、欧、澳等地,导致欧美各国华人数量大幅度增加。另外,大批从陆路潮水般地涌入广西、云南的有27万人,其中在广西入境的达21万多人,安置在广西的有10万人。  相似文献   

10.
陈善 《八桂侨刊》2004,(6):34-34
下面要讲述的是一位印支难民发迹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叫温能富,祖籍广东省宝安县人;1978年底,他们一家离开越南河内市出走,在香港难民营待了一段时间后,1980年加拿大政府移民局同意接纳他们来加国定居,之后他们一家人被安置在法语地区蒙特利尔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阐述了1978年至20世纪末,广西接待安置难民具体工作情况和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对广西接待安置印支难民工作的高度评价和赞扬,证明了中国和广西地方政府,在接待安置印支难民事务中,切实履行国际义务和人道主义的实情真相。  相似文献   

12.
北海新渔村     
被联合国难民署一位高级官员称赞为“世界上安置难民的典范”的北海市渔业社,是在四年前一片坟地、沙丘上建立起来的新渔村,它位于我国南疆北部湾畔,离北海市七公里. 一九七九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安置来自越南的印支难民,在这里建起了渔村.如今,走进这个正在建设中的渔村,  相似文献   

13.
越南难民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了特殊群体,但在历史、政治和利益因素的影响下,越南难民一直徘徊在难民身份认同、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其诉求得不到实现、身份得不到认可,使他们至今难以融入当地社会。以云南河口县岔河难民村为研究对象,分析越南难民的跨国流动经历及其身份认同的建构,并从难民身份认同、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三个层面来剖析其身份认同的多重性与困惑性。越南难民只有在淡忘其想象的难民身份,消除有意识筑建的"无形的"族群边界,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才能更顺利地融入当地社会,消除身份认同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中的大多数都面临着难民和移民问题。截至1998年,全世界大约有5900万难民(包括在国内被驱赶的人)。而由于本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多次的内战和冲突则总共遗留下大约1.5亿移民。从80年代开始,难民潮和移民潮不断上升,使其迅速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安全与稳定,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也弄性的问题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道格拉斯·斯塔福指出:“无疑,难民和移民问题是今后10年中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据统计,194)年时全世界就约有难民和移民各15ho万,其中一半是非洲人。造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报刊上发表的某些论述越南反华排华的文章中,涉及到印支难民问题。但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尚未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没有这方面的专著,甚至较为系统的论文也不多见。国外对印支难民问题的研究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的少数科研机构与大学,分别建立了一支专门研究的小队伍,出  相似文献   

16.
1970年代末,印支局势动荡,大批华侨华人沦为难民。毗邻越南的广西承担了接待和安置难侨的工作。在接待和安置工作中,广西相关各级政府部门及各界群众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应对,使得工作卓有成效,稳定了侨心,赢得了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赞扬。  相似文献   

17.
正在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端午节都有赛龙舟的习俗。赛前,参赛选手们会细致地把"龙头"打磨得光亮光亮的,他们认为,"好龙头"可以让人看到侨港人劈波斩浪、奋勇争先的"精气神"。一直以来,侨港人心里也有一个好"龙头",那就是侨港镇党委。1979年6月,侨港镇经国务院侨办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成为印支难民安置点,共安置归难侨7703人,1987年更名侨港镇至今。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侨港镇辖区人口1.8万人,归侨侨眷占95%,镇  相似文献   

18.
越南国家媒体日前报道,越南执政的共产党党员人数去年增加了13.7万人,这是30年来该党新党员人数增加最多的一年。 英文的《越南新闻》报说,新党员中的大部分人来自胡志明共产党青年联盟组织。该  相似文献   

19.
1970年代,印支三国的动乱致使大量华裔沦为难民逃亡世界各地。法国作为其原宗主国,接收了6万多华裔难民,并给予大力救援。如今,这些印支华裔已在法国取得不平常成就,不仅经济地位得到改善,在参政议政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同时,他们仍传承中华文化,开展华文教育,关注中国发展,加强与祖(籍)国的交流与联系。此外,印支华裔保持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双重认同。  相似文献   

20.
《八桂侨刊》2003,(3):9-10
为了解欧洲发达国家接待、安置难民的政策、处置方式、难民待遇等各方面的情况,以拓宽视野,进一步做好在华印支难民工作,应德国汉诺威市青年和社会局局长托马斯·瓦尔特的邀请,民政部外事司召集各难民安置省(区)难民办负责人组团于2002年12月前往德国汉诺威市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