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些年来,我国以未成年人为被害人的案件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在这些案件中,侵害罪名相对集中、被害人低龄化、给被害人造成严重的物质和身体以及精神伤害。相较于成年人,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健全,他们所遭受的精神创伤将更难愈合,严重的甚至无法正常就学、生活。因此,应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救助。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诈骗犯罪的被害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网络诈骗犯罪猖獗,可从被害人的视角探究网络诈骗犯罪的犯罪人和被害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增强网民安全意识、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完善互联网平台审查制度、建立专门网络诈骗举报平台、建设联动防控机制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被害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3.
暴力犯罪被害人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力犯罪是以人身加害或心理强制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犯罪。在暴力犯罪中,加害人对被害人的选择既受其加害目的的支配,也为被害人的自身状况和特有的被害情境所影响。从暴力犯罪加害人的加害目的以及被害人自身状况角度分析,加害人对被害对象的选择与被害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社会角色与社会活动特征、被害人的过错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至于被害情境的出现,更多的则与加害人能否获得犯罪收益和能否逃避惩罚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从这个角度讲,被害人所处的客观情境对加害人具有诱导作用。所以,从被害人方面预防暴力犯罪,必须要树立加害人与被害人一体化的观点,着眼于在加害人与被害人的互动中降低易被害因素在行为人中出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自从被害人学引入我国之后,被害人的研究便成为我国犯罪学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20世纪90至今出版的犯罪学著作中,基本上都设有专门章节对被害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犯罪,具有强隐蔽性、高智能性、跨时空性等特点。遭受网络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涉及国家、单位和自然人,具有与传统犯罪被害人不同的特征。科学分析网络犯罪的原因,全面实施网络犯罪的被害预防,积极构建网络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序和协凋发展。  相似文献   

6.
老年诈骗犯罪被害案件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犯罪的发生并不是犯罪人单方面意志作用的结果,而是犯罪人与被害人双方互动的产物。这种互动从老年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角度看,则表现为其生理上、心理上和经济上的被害性。仔细分析老年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不仅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老年诈骗犯罪被害的原因,而且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处理老年诈骗犯罪被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刑事被害人过错的认定界限和标准尚不明晰,司法实践中也仅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评判。如果将刑事被害人过错进行恰当的分类,对理论界和实务中关于该问题的处理态度做一剖析,提出优化方案,并将部分刑事被害人的过错纳入法定量刑情节,那么,对构建国家刑法、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三元结构模式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犯罪中女性犯罪虽然比重不大,但近年来却呈现稳步上升态势,而且未成年女性犯罪的"质量"也不断提升,关注未成年女性犯罪意义重大。在对监狱未成年女犯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索发现,未成年女性犯罪共有的心理特征为:强烈的依附和依赖心理、爱慕虚荣心理、性罪错的堕落心理、恶逆变心理。影响未成年女性犯罪的危险因素很多,将对最具预测力和影响力的危险因素进行逐一的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论犯罪被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被害因素是指诱发或强化犯罪行为发生的被害人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以及被害条件的统一体。犯罪被害因素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被害人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 ,统称为被害要因。其中被害人的自身因素体现为与犯罪发生相关的被害人的人口统计学因素、人格特征、生活方式 ;被害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被害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能对其被害产生促进作用的各种消极因素。二是被害条件 ,指有利于犯罪发生的特定时空环境。被害条件的预防 ,不仅需要我们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加强治安防范 ,而且要宣传教育社会公众 ,尤其是提高易被害群体的被害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0.
11.
未成年学生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导致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四个方面。本文结合2006年2月1日正式实施的《安徽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精神,提出了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的对策建议。保障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优化未成年学生的成长环境,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2.
国家具有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双重职能 ,政治统治职能只能以社会管理职能为基础才能实施。被害人学的研究范畴应当是直接遭受犯罪侵害的自然人、法人(单位 )、国家。国家被害客观存在 ,国家是犯罪侵害的基本主体。当前我国的国家被害现象十分严重 ,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偏弱 ,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统治职能的实现。法学界必须强化保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重视对国家被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人权保障运动的兴起,被害人保护问题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刑事法学领域,科学界定被害人的内涵,构建被害人概念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在探讨其在犯罪学、刑法学和犯罪被害人学中特定内涵的基础上,重构刑事诉讼领域的被害人范畴。  相似文献   

14.
陈志兴 《前沿》2007,(9):171-175
人权保障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现在的世界比较重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忽视了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本文针对我们国家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现状及法律规定,分析被害人保护的原因,针对我国现状及法律规定和原因,提出了完善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研究被害人和被害人权利保护问题是对犯罪学多元化研究的有效补充。文章主要介绍了被害人的含义和三种类型,同时具体介绍了西方国家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发展过程。目前国际流行及认可的保护被害人权利的两种重要措施:补偿制度和援助制度。它也为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提出了几项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6.
香港警方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件的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香港警方在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件时,特别强调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关爱和保护,减少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再次伤害。具体体现在:多机构的合作模式、专门的办案程序、家居录影式的调查访问、一站式的调查取证、支持被害人出庭作证、多专业的治疗辅导服务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被害人过错情节在实践中的具体适用,发现不同程度的被害人过错对于死刑量刑有不同的影响,其适用主要集中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中,且案件多系民间矛盾纠纷引发,因此,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利害关系。责任分担理论、应受谴责性理论及期待可能性降低理论共同为其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但由于我国各法院对于被害人过错认定标准不规范,对被害人过错情节的适用与否存在严重的随意性,导致事实认定的差异和裁量结果差距过大;加之在量刑时未能处理好与其他酌定量刑情节竞合问题,导致各地"同案不同判"现象普遍存在,极大的影响了法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对此,应通过司法解释将被害人过错情节司法化以提高其法律位阶,并确定被害人过错程度的认定方法——定量分析因素模式,从而为被害人过错在死刑案件中的适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刑事被害人的界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地界定刑事被害人是建构刑事被害人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学者对刑事被害人的界定 ,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 ,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和不足。通过比较和分析 ,刑事被害人是指其合法权益或权力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公民、非国有单位和国家  相似文献   

19.
韩国以<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促进的特例法>和<犯罪被害者救助法>为主体,构建了犯罪被害人保护制度的基本框架.我国应当借鉴韩国犯罪被害人保护制度的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加快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蔡宏图 《人民论坛》2014,(1):111-113
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未成年犯罪人社会调查制度是我国保障未成年犯罪人人权的重要举措,但由于立法与司法实践经验的不足,仍存在诸多问题,使该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文章分析了现行立法与司法中未成年犯罪人社会调查制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出了完善的途径,旨在促进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