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在国家监察制度运行过程中,《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的有效衔接问题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热议的重大问题,尤其是监察证据如何在刑事诉讼中使用是二者衔接的核心问题之一。尽管《监察法》第33条对监察证据的使用作了原则性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对该规定的理解和适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监察证据资格认定时,仍需人民法院进一步审查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监察取证时,除适用《监察法》外,还要参照《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非法监察证据排除时,因《监察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相互交叉并有所差异,在适用两法时应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2.
依据《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建立的劳动保障一般监察模式在为劳动者维护权利和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构建和谐社会新要求下凸显其立法缺陷和实践困惑。和谐监察模式是一般监察模式的演化体,基本框架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模块程序结构"、"三个协同配合"、"一个本质性目标"。和谐监察模式在局部区域的成功实践证明其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应完善立法,重新修订现有劳动法律法规,制订监察程序规则,加速和谐监察模式在全国的确立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监察规范是监察工作的遵循和依据,是监察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军监察制度规范体系法律化程度高、追诉程序严密、预防作用强的特点,启示我军应对现行的监察规范进行体系化改造,制定《监察工作规定》的配套措施和办法,在规范制定上加大治本、抓源头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领导重视是提高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完善工作机制是提高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规范监察运行是提高效能监察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把握监察重点是提高效能监察工作质量的重要方法;加强监察能力建设是提高效能监察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是提高效能监察工作质量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规定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实现了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民主党派应主动融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配合国家监督制度的顶层设计,实现内部监督与《监察法》实施有机衔接,实现监督工作全覆盖,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军队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成形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宋,强化于元明清。虽然其始终服务于以君主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具有相当历史局限性,但也积淀了诸多有益经验。因此,系统审视中国古代军队监察制度的发展和嬗变,深刻考察中国古代军队监察制度的得与失,对于当前加强和改进我军行政监察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启迪意义和实践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伴随国家监察体制的改革,监察机关取代检察院成为职务违法犯罪调查专职机关。《刑事诉讼法》作为系统规定国家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针对职务违法犯罪案件进行了多处修改,其修改迎合了监察体制改革的需要,实现了同《监察法》的有效衔接。与此同时,《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的通过使得职务违法犯罪案件办理程序从法律层面实现了多法协调。在职务违法犯罪案件中正确适用与把握《刑事诉讼法》以及《监察法》等法律,是现阶段职务违法犯罪案件办理程序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8.
效能监察是新形势下改善公安管理、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公安队伍新形象的一项重大举措,开展效能监察势在必行。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应抓好以下环节:抓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民警的思想认识;抓班子,组建起强有力的工作机构;抓调研,探索符合公安实际的新路子;抓规范,注重细化分级管理;抓落实,坚持监督检查。在效能监察工作中应做到注意发挥整体作用、正确把握政策界限、严格进行考核、全面推广效能监察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第54条、《监察法》第33条对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随着纪检监察机关办理案件进入刑事司法程序,一些基础性、制度性问题凸显。为了顺利解决监察证据与刑事司法衔接问题,首先需要准确界定监察证据的概念和类型,其次需要正确解读《刑事诉讼法》和《监察法》的立法目的、立法内容。必须指出的是,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解决的只是证据准入问题并不是证据证明力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审查证据的办法来保障监察证据的规范调取、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0.
长庆油田分公司在实际工作中用《效能监察工作指南》规范效能监察工作。建立机制是落实工作指南的有力保证,突出解剖是落实工作指南的关键所在,培育典型是落实工作指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监察案件录音录像制度实践存在“调取难”问题,其原因可以总结为法院裁量权规则设定和录音录像规则设定的不完整。监察案件录音录像制度的理论构建和法律实践对案件中证据合法性的确认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监察法》及相关规定在践行程序正义理念和落实诉讼权利保障方面存在待完善之处,相关证据合法性的判断标准也需要更加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军队监察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在法规制度建设、机构设置、监察方式、监察队伍建设、群众基础、领导干部监督、干部选拔任用、人文道德关怀等方面,对提高我军现行监察工作质量和效益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13.
文职人员制度是完善我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步骤,是调整军队力量构成的重大举措,这一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军队的全面深化改革。国务院、中央军委在2005年正式颁布实施《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我军开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文职人员制度。通过军队各级不断探索实践,2012年,《军队文职人员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颁布出台,标志着在法规层面上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文职人员制度。从2013  相似文献   

14.
开展工程总承包(EPC)项目管理工作效能监察,对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促进工程公司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确定监察重点,决定在哪些方面进行监察立项,是EPC工程项目管理效能监察工作的关键。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必须遵循客观真实性的原则、依法依纪依程序的原则、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和教育与处罚并举的原则。还应贯彻搞好牵头和协调、不断提高监察人员思想和业务素质、认真总结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监察法》实施后,检察机关的大部分职务犯罪侦查权已转移到监察委员会,以往职务犯罪牵连案件的牵连管辖模式被《监察法》所修改。《监察法》确立了分案管辖、监察为主的模式,但其运行面临权限规定与现实办案需求不符、取证程序冲突、司法资源浪费等问题。在监察体制进行双轨制改革、统一规范刑事取证行为的前提下,可以增设并案侦查模式,合理扩张侦查机关的取证权力,整合侦查资源,以更好地侦破职务犯罪牵连案件,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以全新的建构框架和培养思路梳理军队监察干部人文素质培养的系统,从人格倾向、心理健康、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确立人文素质的内涵。从军队监察工作实际着手,形成“现代人”、“职业人”、“文化人”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劳动监察制度的实质是行政权对促进劳动标准实施和劳动保障的结合,是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关系的一种平衡。我国劳动监察制度以2004年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为核心,但是,该条例颁行于劳动法体系尚不健全之际,其中许多规定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同时,劳动合同法的颁行与该条例的部分内容形成矛盾,在劳动法体制中也存在部分矛盾。由此,本文梳理劳动监察法制,分析我国劳动监察保障制度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以期对该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增添尽可能地裨益。  相似文献   

18.
监察体制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下反腐控权的重要举措,其中监察留置措施作为监察机关限制被调查人人身自由的唯一手段,是监察体制改革的关键部分。然而,监察留置的实践中存在着适用条件界定不易、执行程序较为粗疏、批准和决定程序设置的合理性存疑以及对律师的帮助权规定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对此,应在理论上对立法中留置措施的概念及内涵进一步剖析,明晰留置权的性质。在法律机制上应具体明确留置措施的适用条件、将正当程序原则贯穿于留置措施的适用过程、完善监督权及律师帮助权以充分保障被调查人的基本权利,同时在申诉方式、国家赔偿上为被调查人提供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9.
监察建议是我国监察机关治理腐败问题的重要职权之一,《监察法》涉及的主要有四个条款,搭建了该项制度的基本框架,表现出公权性、合法性、治理性与程序性等特征。监察建议的类型化设置有两种路径:一是承前启后的承继进路,二是自上而下的政治进路。监察建议职权的本质是由对人监察向对事监督进行的适当延伸。在《监察法》具体实施过程中,宜将监察建议定位成“末端治理”过程中的“前端治理”手段,用以发挥其防范、效能与衔接功能。按法教义学的建构方法,监察建议职权在具体运行上应兼具合法性与合理性标准。  相似文献   

20.
现有四种主要学说,不能准确阐释职务犯罪监察程序与司法程序的转换标志,应更进一步研究。结合权力重新配置对犯罪调查内涵之更新、监察立案具备刑事立案之实效、监察法相关规定暗含监察调查启动司法程序之旨意三方面,以"监察立案调查"作为程序转换标志具备理论支撑和法律依据。具体来看,程序转换以监察机关"出具立案决定书之时"为原则,以"第一次采取强制调查措施之时"为例外。监察程序与司法程序的二分并不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在不同程序阶段上的排他性适用,二者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都对职务犯罪案件具有规范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