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写封家书     
母亲托人来信说她很想我,天天等着我的信,信中问我:“怎么不给家里写信啦?是不是因为没有收到回信?妈妈不会写字你是知道的……”看信后,我心头不禁猛然一颤。是啊,又有半年多没给家里写信了,母亲怎能不挂念?我不能苛求母亲像当年父亲那样定期给我写信,而我心底深处却不能体谅母亲,以致母亲竟恳求那份本应属于她的亲情安慰。蓦地泪眼恍惚中,我似乎看到母亲瘦弱的身影定格在村头大树下,夕阳西坠,余辉弥漫,笼罩了那棵大树和母亲…… 还记得那年远离家乡到外地上高中,涉世未深、人生地疏,异常  相似文献   

2.
一封家书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我进公司已近两年,刚进公司时给家里写信报平安的激情早已成为美丽的回忆。现在,难得动一次笔,纵然是写了信,也只是只言片语,例行公事草草了事。一次,因急于去大队部训练,仓促中我将写给女友的信与家信装错了信封,等第二天觉察时,悔之已晚。不几日,父亲便回了信。父亲在信中说:“吾儿,来信收悉,详情尽知。知你作文能力尚未退化,心中甚安。总算没枉费幼时教你努力作文的心血。然,儿将此信寄给我,即算老父之私有财产。老父极为喜爱,愿作永久收藏。如儿确需收回此信,父愿与儿等价交换。条件之一,你再修…  相似文献   

3.
吴钧尧 《台声》2013,(1):54-55
有次活动,乡亲私下问,听说你母亲会来?母亲前一天来电,说她隔天要到慈济当义工,不来了。关于父母,我写了不少文章,如父亲扛渔船导致驼背,母亲在成衣厂上班、从一毛不拔到乐善好施等,乡亲或许读到了,想见本尊。  相似文献   

4.
“王汉英同志,读了你写的经历,很受感动。我同情你的命运,更敬服你的毅力!你用嘴把字写得这么好,也使我敬服……”这是华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请孝正写给我——一个失去双臂和左腿的重残人的信中所说的话。这一句句普通而又热情洋溢的话语象和煦的春风一样吹起了我心湖的阵阵涟磁.‘回合百一曾记得我失去双臂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看着那空洞洞的没有一点温馨的家和一对可怜的儿女,心就抽成一团股有了双臂和左腿,没有了妻子的关照,没有了慈祥老母安详的笑脸(我残后母亲逝世),一次又一次地我怒问苍天,为什么要如此不公平地对待我?我的…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诺言     
西流 《人民公安》2010,(14):64-64
<正>父亲对母亲说,晚饭后你到电影院门口等我,我请你看电影。父亲是偷偷对母亲说的,母亲闪了父亲一眼,脸一下子就红了。她装作没有听到跑开了。这是十几年后母亲告诉我的,母亲当时还是个姑娘。那天晚上母亲早早地就吃过了饭,她一反常态地在镜子前多停留了几分钟,然后就趁着夜色出了门。  相似文献   

6.
几天前我过生日,父亲打来电话祝我生日快乐。一向少言寡语的父亲竟然像母亲那样在电话那端絮叨了半天。末了,母亲拿过电话对我说,周日就是你父亲六十岁生日了,家里准备给他操办一下,如果不忙的话,你就回一趟家,让父亲高兴高兴。  相似文献   

7.
吴忠溪 《中国保安》2004,(24):49-49
父亲一生有三句话,令我永生难忘。父亲的第一句话是:“你看这件事怎么样?”父亲一向是说一不二的,包括母亲也别想改变。母亲爱父亲,又有点怕父亲。虽然父亲当年只有每月18元人民币的微薄工资,但在母亲心中,父亲是她的支柱和偶像。这造就了父亲的独断专行,但也树立了父亲不可撼动的威信。我家六个兄弟姐妹,母亲病逝时,大姐、二姐已经出嫁,大哥、二哥在外工作.弟弟到外地读书,我在本镇读高中。家中,只有我和父亲两个男人相伴。我家有一块宅基地,有人想买。那一天晚上,我们两个男人吃着晚饭,父亲突然问我:“我想把那块地卖了,你看这件事怎么样?…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孝顺的女儿,并且常常以此自居。记得儿时,母亲多病,每到冬季,便常常会因风寒发热,北方的冬天很冷,冷得一出门好像耳朵和手都不是你的一样。父亲和姐姐们都要上班,放寒假在家的我便承担起了看护母亲的责任,一辆加重的自行车后坐着母亲,而我颤颤巍巍地推着车,用力地压着车头,生怕一不小心摔了,假如运气不好遇到雪后结冰的路段,那种心慌到现在偶尔还会出现在梦中……  相似文献   

9.
母亲     
<正> 母亲,你想我吗?我好想你啊!我们相隔已经一年了。一年中你卧于家乡的墓地,终与父亲遥遥相对,凄凄相守。想来四季已过,你墓地上青草渐已长成了吧?但愿萋萋青草能为你遮身。每每想你的时候。我都会禁不住潸然泪下……母亲,当你怀我时,奶奶和父亲期待的我是个壮硕如牛的男丁。可是,我是个女儿。从此,父亲很失望。我哭个不停,父  相似文献   

10.
程程:亲爱的女儿,在你24年的生命里,我记得,我们只有一次书面通信的机会,那是你上高中去郊外野营的作业。今天,作为母亲,我第二次给你写书面的长信。现在不住一起,我们都通过手机或是电脑进行三言两语的交流,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诺苏”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我父亲是诺苏,我母亲是白族。平时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时,我就简称为“白彝”(族)。 我从小生长在汉族地方,是受汉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至今深感遗憾的是我只会讲少量的日常彝语,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诺苏的那份与生俱来的感情。 记得在我五岁时,父亲带我和母亲第一次回老家——维西县永春乡四保行政村。当时还没有直达县城的客车,我们好不容易搭乘一辆解放牌大货车到达县城。一位在县城工作的叔叔早已等候在那里,他为我们备好了马匹,并由他扶我骑上马,那是我第一次骑马上陡峭的山路,由我的小叔叔牵马带路,…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爱     
从我记事起,母亲给我的印象勤劳、持家。在同学们的窃窃私语中,我第一次明白了自己的身份一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我的父亲在我还不怎么懂事的时候。遭遇一场变故离我而去。有时一个人独自伤心落泪,心里十分难过,但同时又为我拥有这样一位坚强、勤劳的母亲而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3.
黄慧南 《黄埔》2012,(6):8-10
上海,17岁的我第一次见到父亲1965年的一天,我正在上海北郊中学的教室里上课,突然被教导主任叫了出去:"你父亲来了,现在住在锦江饭店,你去看看他。""我不去!"回答出乎教导主任的意料。我当时感觉和父亲没有什么关系。1948年夏天,父亲与全家人正在庐山避暑,突然接到即刻下山赶回武汉参加"徐蚌会战"(即淮海战役)的命令,就这样告别了家人,那时母亲正怀着我。父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条幅     
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却爱好书画,他送给我的条幅字迹遒劲潇洒,内涵深邃显见,是我的人生座右铭。   那年我高中毕业回村担任了大队干部,分管治保和民调工作,父亲郑重其事地把我领到西厢房里,指着正面墙上的条幅说:“你哥当村干部时,这是我给他题写的,现在你大小是个村干部,我把这个条幅送给你。”   条幅上书:花开能有几日红,为人一世要公平。   我明白父亲的意思,恭恭敬敬地说:我一定照父亲写的去做。   父亲接着讲了条幅的来历和背景。解放初期的那年腊月,父亲应朋友之约去南山狩猎,不料刚到朋友家就被人抓起来。原…  相似文献   

15.
慈母陈彦彬,恩情重如山,多少难忘事,甘甜伴辛酸……我6岁发蒙在万县把书念,调皮又贪玩。发现客厅突然来了许多人低声交谈,好奇心驱使我悄然爬上窗口暗中窥探。母亲你逼我立马回寝室做作业,自己却假装上鞋底、站门边,不准闲杂人等往里钻。这疑团长埋心底十多年,长大后你才对我把谜底揭穿:那是省委书记罗世文在我家中召开万县中心县委会议,小孩子泄露消息后果不堪。我才知母亲是二十年代的共青团员,与父亲萧中鼎并肩战斗结良缘。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烟斗     
父亲的烟斗冯目准父亲去世已两年有余了,在他不多的遗物中,有两件东西一直被母亲珍藏着。一件是支大号金星水笔,另一件则是烟斗。每当我在父亲曾用过的书桌抽屉内目睹父亲这两件遗物,回想起父亲的音容笑貌,泪水总会悄悄地爬上面颊。从我记事时起,父亲就有烟斗,而且...  相似文献   

17.
姐姐的心事     
父亲说想让你回家过年,可你却躲得远远的。姐,父亲已经原谅你了,你又何苦再为难自己——1从小,我就知道你不属于小城市。那时,家穷,你却嚷着要读书。因为你知道,你的梦,在远方。你常跟我说,你知道北京吗?你想去那吗?如果想,就请伸出手,掌握住自己的命运。所以,一直以来,你都在为之奋斗。  相似文献   

18.
    
我又一次禅在海边,为了母亲的遗愿:送航那欣向彼岸的小纸船,盼你这次能到父亲的身边】,J、小的纸船,怎能载动无尽的忍念!年年送航的纸船啊,母亲为你,泪水染得鬓发斑。从小我就怕过年,香烟燎烧着母亲的泪眼,哪有欢乐?哪像过年?即使鞭炮襄天,也难见母亲的笑颜!从记事起我就怕阴雨  相似文献   

19.
重回故乡     
在46岁以前,席慕蓉从未见过故乡,深远而辽阔的内蒙草原永远只在诗人心中魂牵梦绕。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半生的等待之后,她终于在1989年的夏天,“第一次踏上蒙古高原,见到了父亲和母亲的故乡。”提到那时的情景,她忽然泪流满面。“见到了父亲的草原和母亲的河,捧着那水,眼泪就忍不住了。土地与人之间有很多神奇的感应,我无法确切地说出。但在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到踏实,好像尘埃落定。我变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一直以来的不安定和惶恐消失了。我的自信找到了,身份确定了……”  相似文献   

20.
还记得故乡小溪边,柳荫下,有一块母亲的洗衣石,这是一块厚厚的麻石,质朴、洁净,安详地睡在溪边的沙子上,表面十分的光滑,那是母亲用岁月洗去的……小溪在我家老屋前流过,只记得麻石是父亲从山上背回来的。母亲常年就在这块麻石上,洗着父亲被汗浸透的汗衫,为我揉搓着儿歌,棒槌下不知打落了多少个岁月的心愿。后来我进城上了高中,离开了故乡,也离开了这块美丽的洗衣石……每一次回家,母亲便为我把衣服洗好、晾干,让我第二天带回学校。一次,我回家时已经很晚,母亲借着微弱的月光来到溪边,一不留神,踩翻了一块石头,“扑嗤”一声摔伤了腿,痛了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